-
题名北京房山北岭向斜形成与形变综合解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李东旭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
文摘
弯月状北岭向斜是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区的主体构造形迹,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构造现象。它的原型是晚古生代和侏罗纪两套陆相盆地叠加而成的复合盆地,其特征与整体华北板块的构造演化一致;而其晚期(燕山期)的褶皱变形是由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侵位造成的局部动力作用结果。特别是不同于教科书中所讲的褶皱形成机制和构造叠加的一般概念。当我们采用系统论即整体论的思考方式会将一般看来互不相关的局部构造细节联系起来思考,其成因就会迎刃而解。再有,由于这里的地质构造与地层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构成相关的复杂系统,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构造解析,才可能对北岭向斜的形成与形变的复杂过程获得较全面的理解。
-
关键词
北岭向斜
构造系统综合解析
叠合盆地
旋扭构造
平置横梁弯曲
北京房山
-
Keywords
Beiling syncline
synthetical analyses of tectonic system
superimposed basin
rotation-shear structure
flat beam bending
Fangshan,Beijing
-
分类号
P55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翟洪涛
童远林
-
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2-629,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1045403)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2038)共同资助。
-
文摘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第四纪
综合构造解析
活动习性
地震地质
-
Keywords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Quaternary, synthetic structural analysis, fault activity
-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