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综合安全观:理论缘起、历史演进与实践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萌萌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35,165,166,共30页
德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以“综合安全”为要义,具有理论逻辑和历史脉络可循。德国综合安全观兴起于冷战后,其内在逻辑是对欧洲主义安全观的继承性发展,聚焦两极秩序瓦解后的经济与社会秩序稳定以及应对域外冲突,注重非传统安全,安全... 德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以“综合安全”为要义,具有理论逻辑和历史脉络可循。德国综合安全观兴起于冷战后,其内在逻辑是对欧洲主义安全观的继承性发展,聚焦两极秩序瓦解后的经济与社会秩序稳定以及应对域外冲突,注重非传统安全,安全参与者包含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克里米亚危机后,传统军事威胁回归欧陆,德国综合安全观“防御性”与“韧性”融合并重。俄乌冲突冲击欧洲安全秩序,德国综合安全观愈发重视国家与联盟防御,并通过“多元化”与“联盟政治”等手段推进“去风险”策略,增强经济与社会韧性,同时也呈现出泛安全化、价值观化与权力政治的特质,其影响力辐射至“印太”地区与对华政策上。然而,德国综合安全政策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防御上,德国提升国防的政治承诺与其军事资源尚不匹配。韧性上,德国“去风险”策略受国际权力对比变化、中国市场红利、德国政界与商界意见的异质性以及德国国内经济成本的制约。为此,中国应客观看待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德国国家安全战略 经济去风险 德国安全政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综合安全观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万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安全的内涵随着时代矛盾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安全内涵不断拓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安全观”的新概念。
关键词 安全 综合安全观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综合安全观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综合安全观,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因此,高... 综合安全观,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因此,高校应以综合安全观教育为引领,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营造校园舆论环境,开展安全实践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综合安全观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思考
4
作者 胡捷 鱼俊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28,共2页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对军队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树立什么样的安全理念,明确什么样的安全任务,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安全观 综合安全观 多样化军事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综合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对外政策选择
5
作者 李洪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4年第7期47-52,共6页
“综合安全观”是指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限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而中国“综合安全观”的“综合”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内涵、外延以及安全威胁来源三个方面。本文提出 ,在“综合安全观”思... “综合安全观”是指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限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而中国“综合安全观”的“综合”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内涵、外延以及安全威胁来源三个方面。本文提出 ,在“综合安全观”思想的指导下 ,为了谋求一个安全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中国的外交工作必须处理好内政与外交、“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四大关系 ,妥善对待“睦邻外交”和“不扩散”两个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中国 对外政策 军事安全 政治外交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综合安全观
6
作者 田甲方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30-30,共1页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0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是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0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是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2010年3月《解放军报》又发表了西安政治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的《综合安全与和平发展——再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再次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国家安全问题 《解放军报》 2010年 政治工作研究 国家安全战略 西安政治学院 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息安全法的法理念探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民虎 李江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74-80,共7页
认为中国信息安全法理念层面研究的缺失已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鉴于此,从一种多维视角出发,对中国信息安全法的法理念进行了探析,从外部与内部、方法与内容、事前与事后等多个层面将信息安全法的法理念总结为安全发... 认为中国信息安全法理念层面研究的缺失已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鉴于此,从一种多维视角出发,对中国信息安全法的法理念进行了探析,从外部与内部、方法与内容、事前与事后等多个层面将信息安全法的法理念总结为安全发展观、相对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协同安全观和实效安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安全发展观 协同安全观 综合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舆论一致、舆论安全及其国家安全
8
作者 赵雪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国家安全 舆论 综合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 国际化程度 科学技术 交往手段 综合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显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兼论中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德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近几年来,“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正在展开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但何谓“非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目前却无定论。至于说非传统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正在展开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但何谓“非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目前却无定论。至于说非传统安全问题,它包括很多内容,涉及恐怖主义、跨国分裂主义、毒品、走私、能源、跨国犯罪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发生9·11事件以来,中国与印度都面临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中印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影响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综合安全观 中印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风险的战争效应:安全跨域外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宇光 郑先武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56,156,157,共30页
巴里·布赞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提供了安全跨域外溢的分析方法,克服了不同领域的安全研究相互割裂的局限。文章基于新综合安全观的视角分析经济风险的战争效应,提出“二阶段论”的理论框架,将经济风险促成战争的过程分为经济安全... 巴里·布赞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提供了安全跨域外溢的分析方法,克服了不同领域的安全研究相互割裂的局限。文章基于新综合安全观的视角分析经济风险的战争效应,提出“二阶段论”的理论框架,将经济风险促成战争的过程分为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是线性逻辑,经济风险通过影响一国经济基本面演变为经济威胁;第二阶段是复杂的多线程逻辑,经济威胁可能通过激励和诱发两种机制作用于军事安全领域,产生或加强实力—安全困境、破窗困境、存续困境和防御困境等四种困境,最终促成战争爆发。二阶段论在现实中有五种运行逻辑,分别是直接与军事安全相关、效率与安全的矛盾、货币霸权的衰落、经济依附和(国际)金融危机,历史案例为这五种逻辑提供了佐证。由此证明,二阶段论亦可作为新综合安全观在中观层面的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经济风险 战争 跨域外溢 二阶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方略 被引量:15
11
作者 许勤华 李文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能源体系在非传统安全危机、突破性能源技术创新、新能源革命等因素下发生重大变化,能源安全概念已被重塑,因此,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能源体系在非传统安全危机、突破性能源技术创新、新能源革命等因素下发生重大变化,能源安全概念已被重塑,因此,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能源安全研究中,应将当前能源安全的新内涵纳入考察范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在碳中和背景下,构建综合能源安全观,综合考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因素,权衡稳定、绩效指标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对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构建安全和多样化的关键矿产供应结构,保障关键矿物的稳定供应;在能源效率方面采取变革性行动,提升能源效率,促进数字创新,规范能源性能标准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综合能源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