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盐焗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1
作者 陈超 韩佳晶 +4 位作者 李明宇 姚晶 王振宇 张德权 张春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5,共6页
以广东产的6种经典盐焗鸡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质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旨在建立一套能够直观且客观评价盐焗鸡感官品质的综合性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11种关键风味物质,结合蛋白质、水... 以广东产的6种经典盐焗鸡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质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旨在建立一套能够直观且客观评价盐焗鸡感官品质的综合性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11种关键风味物质,结合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等12种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盐焗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38%,表明这4个主成分可以很好地代表盐焗鸡品质指标构成的原始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强相关性,此模型计算评分得到的综合评价分级结果与感官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和客观的分级依据,使盐焗鸡的品质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焗鸡 主成分分析 综合品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高酸苹果综合品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英 张磊 +2 位作者 张晓煜 曹宁 袁海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2-35,共4页
为了推动高酸苹果基地合理规划,提高产业竞争力,对我国北方高酸苹果综合品质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基于2011—2014年我国8省区多点采样检验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综合高酸苹果榨汁和鲜食两种用途,将可滴定酸、可溶性... 为了推动高酸苹果基地合理规划,提高产业竞争力,对我国北方高酸苹果综合品质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基于2011—2014年我国8省区多点采样检验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综合高酸苹果榨汁和鲜食两种用途,将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出汁率等主要品质因子根据生理品质、物理品质和外观品质分为3类,构建了高酸苹果品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各地高酸苹果综合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宁夏、辽宁两省区采样点上高酸苹果综合评价等级较高,品质相对较好,陕西、河南两省采样区域高酸苹果品质不稳定,甘肃、山西和山东等省采样点上多数年份高酸苹果综合评价等级偏低,品质一般。2011—2012年各地高酸苹果品质多为良好,2013—2014年各地苹果品质则不稳定。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反映高酸苹果品质地域和年际间的波动,评价结果可为高酸苹果产区结构调整和苹果果汁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苹果 澳洲青苹 层次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有机营养模式下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及其对有机肥水耦合的响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乐乐 高宁 +3 位作者 杨百良 任瑞丹 范兵华 李建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2,共10页
【目的】探究有机基质加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模式下番茄最优的水肥施用量组合,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有机营养液滴灌量分别设0,3.48,12,20.52和24L/株5个水平,水分滴灌量依据蒸腾蒸发量(ET)分别设1.... 【目的】探究有机基质加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模式下番茄最优的水肥施用量组合,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有机营养液滴灌量分别设0,3.48,12,20.52和24L/株5个水平,水分滴灌量依据蒸腾蒸发量(ET)分别设1.2ET,1.26ET,1.40ET,1.54ET,1.60ET 5个水平,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设9个处理,进行番茄袋培试验,测定番茄果实7项单一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一指标进行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用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品质评价指标,建立评价综合品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对有机肥水耦合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的单一品质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所建模型达到显著水平,随有机营养液和水分滴灌量的增加,番茄果实综合品质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正效应,任一单因素对综合品质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其中有机营养液滴灌量对综合品质的影响效应大于水分。当有机营养液滴灌量为10.30L/株、水分滴灌量为1.35ET时,番茄果实综合品质评价值最高,为0.98。【结论】有机肥水耦合能显著提升番茄果实综合品质,合理控制有机营养液和水分滴灌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有机栽培 全有机营养 有机肥水耦合 综合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中游离氨基酸特征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
4
作者 姜露熙 郝兆然 +3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陈麟 房丹丹 张剑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呈味氨基酸并分析其呈味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总含量在14.61~39.96 mg/g;不同产地羊肚菌氨基酸滋味活性值(TAV)最高的为苦味氨基酸,其后依次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4%,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为ZJ、GZ4、GZ5、NX、GZ2;聚类分析(CA)将20个不同产地羊肚菌分为三大类群,ZJ、NX、GZ4、GZ2为第一类群,GZ5、SC5为第二类群,其余样品为第三类群。第一类群、第二类群品质较好,第三类群品质较差。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差异较大,ZJ、GZ5、NX、GZ4、GZ2羊肚菌游离氨基酸营养品质最好,该结果为羊肚菌的分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不同产地 游离氨基酸 滋味活性值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24个酸枣种仁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倩倩 琚思伟 李新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2-2485,共14页
【目的】通过对陕北地区24个酸枣种仁的核心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及筛选具有高价值的酸枣仁种质资源。【方法】以陕北黄河沿岸7个种源地24个酸枣种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种源酸枣表观性状与酸枣仁功能成分,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 【目的】通过对陕北地区24个酸枣种仁的核心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及筛选具有高价值的酸枣仁种质资源。【方法】以陕北黄河沿岸7个种源地24个酸枣种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种源酸枣表观性状与酸枣仁功能成分,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概率分级、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酸枣不同种源酸枣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双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大(54.61%),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16%)。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山东、吴堡和延川的得分最高。山东种源的酸枣果实较大,吴堡种源功能成分含量较高,种仁较大。【结论】通过对陕北黄河沿岸7个酸枣种源的表型性状及酸枣仁功能成分分析,明确了陕北酸枣种源多为小果型、仁用型酸枣,研究结果为陕北酸枣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酸枣仁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种仁 种源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东北南部地区优质粳稻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冯莹莹 董立强 +3 位作者 马亮 韩勇 李建国 杨铁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24,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综合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6个东北南部地区优质粳稻的13个稻米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和综合性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各个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 为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综合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6个东北南部地区优质粳稻的13个稻米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和综合性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各个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垩白粒率变异系数最大,为66.32%,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3.2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3个品质指标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出4个主成分综合评判不同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主成分1主要综合了外观、硬度、黏度、平衡度和食味评分;主成分2主要综合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成分3主要综合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成分4主要综合了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出46个水稻品种品质的优劣顺序,综合得分排名前10的水稻品种分别是辽粳1925、盐粳935、铁粳香3号、沈农625、辽粳1499、辽粳香1号、盐粳241、辽粳419、铁粳11、盐粳313,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大类。其中,I类材料包括1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2.17%,其稻米品质最优;Ⅱ类材料包括18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39.13%,其稻米品质较为优质;Ⅲ类材料有18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39.13%,其稻米品质中等;Ⅳ类材料有7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15.22%,其稻米品质相对较差;Ⅴ类材料包括2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35%,其稻米品质最差。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优质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品质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油橄榄果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邱国玉 张鑫 +5 位作者 王小芳 曾韦丹 裴栋 王晗 阚欢 袁奖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油橄榄果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橄榄果中含量较多的是水分、脂肪和膳食纤维,依次为60.50~68.20 g/100 g、10.20~20.00 g/100 g和7.03~13.50 g/100 g;矿物元素中K元素含量最高,Na元素仅在佛奥和柯基中检出,Zn元素仅在鄂植8号、豆果、柯基中检出;5种油橄榄果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左右,与FAO/WHO推荐人体每日所需摄入氨基酸比例接近;氨基酸评分最高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其中与FAO/WHO标准最接近的品种是鄂植8号;5种油橄榄果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油橄榄果中均含有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除田园1号外,其余品种中羟基酪醇含量均高于橄榄苦苷;综合评分最高的品种是柯基。综上,油橄榄果中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在食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构建亲水胶体影响汤圆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艳 王睿 +3 位作者 张艳艳 刘兴丽 张华 王宏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8-75,共8页
探讨不同添加量(0%、0.1%、0.3%、0.5%、0.7%、0.9%,m/m)的亲水胶体(亚麻籽胶和沙蒿胶)对糯米粉理化特性及其汤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亚麻籽胶,其余亲水胶体的加入可提高糯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且随着添加量的... 探讨不同添加量(0%、0.1%、0.3%、0.5%、0.7%、0.9%,m/m)的亲水胶体(亚麻籽胶和沙蒿胶)对糯米粉理化特性及其汤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亚麻籽胶,其余亲水胶体的加入可提高糯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提升了糯米粉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亚麻籽胶的添加降低了其损耗角正切,有利于糯米粉形成高稳定的凝胶结构。亲水胶体的添加明显降低了汤圆的水分损失率和冻裂率,增加了汤圆的汤汁透光率(除添加0.1%亚麻籽胶)和硬度,表明亲水胶体能够改善汤圆的品质。此外,模糊数学对汤圆感官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亲水胶体含量的增加,汤圆的感官评分有所提高;根据糯米粉理化特性与汤圆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的汤圆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为亲水胶体在汤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圆 亲水胶体 主成分分析 模糊数学 综合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产区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橙 杨志新 +2 位作者 刘树庆 杜国强 赵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29-10234,共6页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河北省葡萄主产区白牛奶品种的5项指标(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SPSS对葡萄品质进行了聚类分级。结果表明,2种评价结果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其在葡萄产区综合品...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河北省葡萄主产区白牛奶品种的5项指标(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SPSS对葡萄品质进行了聚类分级。结果表明,2种评价结果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其在葡萄产区综合品质评价中的可行性及科学合理性。从研究过程来看,灰色关联分析法因对指标理想值的限制,品质定义上更严格;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是一种加权综合平均分析,使用上更简便。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显示,桑园镇夹河村的葡萄综合品质最优;矾山镇东关村的综合评价分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品质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兴宇 王贵和 +2 位作者 张新敏 赵颖 王宛山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581-5584,共4页
针对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影响质量因素的多层次、多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质量评价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三角模糊数的一些基本理论... 针对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影响质量因素的多层次、多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质量评价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三角模糊数的一些基本理论,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专家判断信息以充分考虑专家判断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这些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所得产品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并通过以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磨煤机)为实例进行质量评价分析,验证了该产品质量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综合评价 生命周期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模糊综合评价 三角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测井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齐宝权 赵佐安 +2 位作者 贺洪举 黄宏 曹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颗粒白云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由于栖霞组具有溶蚀孔洞和裂缝均较发育、基质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孔隙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储层的有效性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对气井产...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颗粒白云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由于栖霞组具有溶蚀孔洞和裂缝均较发育、基质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孔隙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储层的有效性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对气井产能的预测值与实际测试结果偏差较大。为此,从分析该区栖霞组的储层特征入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对特殊测井资料的精细处理,建立了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特殊处理计算基质孔、次生溶蚀孔洞面洞率,可用于评价储层的储集性;(2)深浅双侧向测井+电成像测井+斯通利波能量资料,可用于评价储层的渗滤能力;(3)所建立的栖霞组有效储层标准为:储能系数大于等于0.6、深侧向电阻率小于5 000Ω·m、面洞率大于0.6%、斯通利波衰减大于等于10%、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大于等于0.25,该评价标准能较好地表征储层的品质和气井产能。该套评价方法及标准在现场应用的效果表明:储层有效性符合率由70%提升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该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技术难题,为试油选层、完井工程和开发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部 二叠纪 栖霞组 储集层 测井 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 适应性 有效性 渗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产地的干制黄花菜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阁世媚 罗玉航 +3 位作者 凌蕾 刘桂岚 侯睿 周绍均 《南方农业》 2024年第9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贵州省不同产地的干制黄花菜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总糖、游离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差异,选取6个产地的干制黄花菜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并采用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6个产地的干制黄花菜中蛋白... 为探究贵州省不同产地的干制黄花菜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总糖、游离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差异,选取6个产地的干制黄花菜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并采用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6个产地的干制黄花菜中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2.58 g·(100 g)^(-1),脂肪含量均值为1.78 g·(100 g)^(-1),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点;粗纤维含量在7.40~8.59 g·(100 g)^(-1),总糖含量在34.80~43.75 g·(100 g)^(-1);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范围为3.93~7.48 g·(100 g)^(-1),H-3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7.48 g·(100 g)^(-1);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大于32%;干制黄花菜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其中硒元素含量最高为0.081 mg·kg^(-1),锶元素含量最高为10.61 mg·kg^(-1)。综上,H-6和H-3产地的干制黄花菜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营养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产地 营养成分 品质综合评价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1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帆 付锦涛 +6 位作者 陈梦茹 张香竹 李源 邢英英 魏子晗 黎吉璐 王秀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5-92,共8页
对14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地区种植、同时适... 对14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地区种植、同时适用于不同加工类型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45%、14.92%、44.71%、38.98%、82.61%、44.11%和23.01%。陇薯13号的块茎单株产量最高,宁薯16号的淀粉含量最高,榆薯5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陇薯6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陇薯14号的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各品质数据标准化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2.831%),通过计算1~5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品种希森6号和宁薯16号的综合得分位于前两名。利用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对所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阈值处于4时,可将14个马铃薯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和第2类群的马铃薯综合品质较优,占供试材料的54.14%(共8种),其中包括3种(陇薯6号、希森6号和吉薯1号)可作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和全粉加工的兼用种质,2种(榆薯3号和陇薯14号)可作为菜用和全粉加工的兼用种质,1种(艾克瑞亚)可作为大规模推广种植的菜用种质,1种(榆薯5号)可作为马铃薯油炸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的兼用种质,1种(宁薯16号)可作为淀粉加工和菜用的兼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综合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被引量:70
14
作者 吴雪 王坤元 +1 位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灌溉 层次分析法 番茄 综合营养品质评价 灌水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orda组合模型评价番茄产量及品质对水肥供应响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田田 何琼 +5 位作者 洪霞 刘杰 李鸿祥 冯璞玉 王丽 杨硕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2-151,共10页
为构建番茄产量-品质组合评价模型,分析综合评价值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采用温室番茄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水肥试验数据,选取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番茄红素、维生素C、糖酸比6个品质指标及产量数据作为评价指... 为构建番茄产量-品质组合评价模型,分析综合评价值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采用温室番茄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水肥试验数据,选取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番茄红素、维生素C、糖酸比6个品质指标及产量数据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法4种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值排名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在Kendall-W协和系数事前检验的基础上,运用Broda法、Copeland法、模糊Borda法和基于整体差异的组合评价方法,构建番茄产量-品质组合评价模型。事后检验表明,针对32个处理,4种组合评价模型与各单一评价方法的排序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以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表现最优。进一步,根据模糊Broda组合评价模型的番茄产量-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与水肥用量间的回归模型,各因子的主效应表现为:施氮量≥灌水量>有机肥用量>施磷量>施钾量。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产量-品质评价值随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或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随施钾量无显著变化。而且,灌水量和有机肥用量存在负交互作用,施氮量和施磷量为正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过高不利于番茄产量-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有机肥及氮、磷肥可有效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将灌水量、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用量依次控制为488.3~508.7 mm、19.3~21.8 t/hm^2、498.4~565.6 kg/hm^2、399.7~447.1 kg/hm^2、698.1~777.9 kg/hm^2,可望获得较高的番茄产量,同时兼具较高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水 产量-品质综合评价 组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中熟本土苹果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伊丽米努尔 何苗 +2 位作者 陆彪 依巴代提·木合旦尔 罗青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2-67,共6页
为满足新疆北部(北疆)果品销售市场对早熟苹果品种的需求,以北疆3个区域共27个本土早、中熟苹果样品为实验材料,对其外观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纵径、横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果质量及硬度间... 为满足新疆北部(北疆)果品销售市场对早熟苹果品种的需求,以北疆3个区域共27个本土早、中熟苹果样品为实验材料,对其外观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纵径、横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果质量及硬度间差异也显著(P<0.05)。参试样品中,特克斯县‘阿吐努克’的钙含量最高(337.70 mg/kg);特克斯县‘冰糖果’的锌含量最高(6.3 mg/kg);伊宁县‘望山红’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7.38 g/100 g);塔城市‘鸽子蛋’及特克斯县‘麦西热甫’总酸含量最高,均为8.58 g/kg;糖酸比以特克斯县的‘夏立檬’最高(42.46);VC含量以塔城市的‘塔城红1号’最高(59.59 mg/100 g)。合理-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塔城市较宜推广的品种为‘塔城红1号’、‘鸽子蛋’、‘二八台’和‘白甜’,特克斯县为‘夏立檬’、‘秋油果子’、‘麦西热甫’和‘油果子’,伊宁县则是‘斯塔干’、‘望山红’。但从性状分级结果来看,参试苹果的综合经济性状整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可见,增强优选品种的丰产栽培管理水平以提高果品的综合经济性状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苹果 外观性状 品质特性 满意度评价 综合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石榴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园春 安广池 +3 位作者 张越 崔云鹏 李永锋 李全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76,共5页
石榴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对其果实品质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本研究利用2005—2018年枣庄石榴品质资料以及同时期气象监测资料,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专家知识,选取决定枣庄石榴品质优劣的单果重、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作为表征石榴果实品质... 石榴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对其果实品质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本研究利用2005—2018年枣庄石榴品质资料以及同时期气象监测资料,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专家知识,选取决定枣庄石榴品质优劣的单果重、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作为表征石榴果实品质的指标,并利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各品质指标的主要气象因子,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品质指标与相应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品质指标的权重,建立枣庄石榴的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用于估测枣庄石榴的整体品质。结果表明,枣庄石榴气候品质主要与生长期6月和成熟期9、10月旬尺度的光、温、湿有关,与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多呈正相关,尤其果实发育后期的气温日较差对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最大,但与降水的相关性则随着果实生长阶段不同而有正负差别。利用2019、2020年的数据对所建立的石榴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等级划分结果与根据实测品质指标所得结果一致,表明可以利用该模型估测当年枣庄石榴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石榴 品质指标 气象因子 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油茶籽油不同制取方法营养成分差异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安香 王忠伟 +5 位作者 杨守禄 柏文恋 邬能英 张彦雄 黄安平 邓召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4-302,共9页
为明确浸提法和冷榨法对油茶籽油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养分及营养元素等进行分析测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油茶籽油冷榨法和浸提法两种制油方式对贵州5个主产区的油茶籽油的... 为明确浸提法和冷榨法对油茶籽油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养分及营养元素等进行分析测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油茶籽油冷榨法和浸提法两种制油方式对贵州5个主产区的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法和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油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约90%,以油酸含量79%~81%为最高,其次,亚油酸约为5%~8%。压榨法制油的微量养分角鲨烯和维生素E 5个主产区的平均含量较浸提法分别高12.56%和115.76%。不同产地油茶籽油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P<0.05),元素含量表现为Ca>K>Na>Mg>Fe>Mn>Zn>Ni>Cu>Se。压榨法制油Ca、Fe、Ni、Cu、Zn、Se等元素含量较浸提法高,其中,Ca、Fe、Zn分别高18.77%、461.66%、78.09%,Ni、Cu、Se在浸提法中未检出。而浸提法制油K、Na、Mg、Mn等含量较压榨法高,依次高66.75%、48.24%、79.16%、75.46%。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册亨的本地红球老油茶和松桃的小果油茶综合得分分别为0.902和0.560,品质最好,其次,为黎平的本地老油茶和天柱湘林系列,玉屏的湘林210次之。此外,在仅考虑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角鲨烯及元素等营养的情况下,压榨法所制油茶籽油品质高于浸提法。该研究丰富了油茶品质分析的基础理论,同时为贵州产油茶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制取方法 脂肪酸组成 营养成分 品质综合评价 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与模式识别技术对中药材品质的快速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立军 张新玥 +5 位作者 马冬妮 张转平 谭艳萍 钟海婷 熊贤锋 刘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多项指标的快速检测与整合分析,建立北柴胡药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等级划分的评价方法。收集本中心2015年~2020年抽检样品中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检测的130批北柴胡药材各项...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多项指标的快速检测与整合分析,建立北柴胡药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等级划分的评价方法。收集本中心2015年~2020年抽检样品中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检测的130批北柴胡药材各项检测数据;通过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采集各批药材对应的光谱图,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建立北柴胡快速溯源分析模型,同时构建各检测指标与光谱之间的拟合模型,开展多批次北柴胡药材的系统检测;采用数学建模方法构建北柴胡药材品质综合评价指数(F q)计算方法,建立其品质综合评价与等级划分数据库。建立了北柴胡药材溯源分析快速定性鉴别模型;建立了北柴胡药材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柴胡皂苷a和d总量及茎秆(地上部分)占比6项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应用模型完成了对20批次北柴胡药材的快速检测;建立了北柴胡品质快速评价与等级划分数据库。该方法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现行《中国药典》监管体系产生的原始数据实现了对北柴胡药材品质的快速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为中药材科学监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品质综合评价指数 北柴胡 近红外光谱技术 系统建模 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花生蛋白对低盐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浩源 赵春波 +4 位作者 李苗云 马阳阳 赵莉君 朱瑶迪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9-224,共6页
为研究KCl替代部分食盐(NaCl)后,以及添加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在食盐添加量25 g(以原料肉1 kg计)的基础上,分别用KCl代替食盐0%、20%、30%、40%、50%(质量分数,下同),在每个替代量下在香肠中又添加了0%、4%、6%、8%... 为研究KCl替代部分食盐(NaCl)后,以及添加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在食盐添加量25 g(以原料肉1 kg计)的基础上,分别用KCl代替食盐0%、20%、30%、40%、50%(质量分数,下同),在每个替代量下在香肠中又添加了0%、4%、6%、8%的花生蛋白,探究它们对低盐猪肉熏煮香肠品质的影响。在实验考察范围内,KCl替代食盐量为30%~50%时,添加8%的花生蛋白可以显著提高香肠的出品率、保水率和红度,显著降低其亮度(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0%~50%时,添加4%~8%的花生蛋白能显著提高低盐熏煮香肠的黄度(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20%时,添加8%的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香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40%和50%时,添加6%的花生蛋白也能显著提高低盐熏煮猪肉香肠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P<0.05)。根据香肠质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KCl替代食盐香肠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程,研究结果为低盐熏煮猪肉香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煮猪肉香肠 KCl替代食盐 花生蛋白 综合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