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评价模型:综合协调度——以广东省沿海城市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熊永柱 夏斌 张美英 《热带地理》 2007年第6期511-515,520,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协调度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并根据广东省沿海14个地市1995年至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协调度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并根据广东省沿海14个地市1995年至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广东省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分布不均衡,呈现粤中较高东西两翼较低的格局;(2)14个沿海地市中,1995年综合协调度均处于较弱水平(Ⅳ),到2004年,只有深圳、广州的综合协调度超过0.4,达到中等协调水平(Ⅲ),而其它地市仍处于较弱水平(Ⅳ)的综合协调度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综合协调度 模型 广东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66,共3页
文章在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港口设施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Delphi群体决策法、PERT三点估算法与传统灰色综合关联度计算方法相结合,尝试构建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计算方法,从而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的协调度进行测... 文章在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港口设施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Delphi群体决策法、PERT三点估算法与传统灰色综合关联度计算方法相结合,尝试构建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计算方法,从而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的协调度进行测度,以期对促进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货物吞吐量 港口设施 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2 位作者 安春华 冯德显 马晓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8,共6页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层次分析法 综合协调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协调模型的新型城镇化水资源支撑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勇 刘玉邦 +1 位作者 徐云锋 龙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2,共5页
水资源是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资源支撑,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开展水资源支撑力研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巨系统,以水资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子系统,以此构建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协调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 水资源是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资源支撑,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开展水资源支撑力研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巨系统,以水资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子系统,以此构建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协调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静态和动态水资源支撑力评价。以达州市为研究区的实证结果表明,达州市水资源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是呈线性逐年提高,但也需尽量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相应评价指标选择合理,模型方法得当,不失为水资源支撑力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水资源供应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综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利用协调性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金巨刚 周生路 +2 位作者 张燕 任奎 耿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土地利用协调性概念,从土地与经济系统、土地与环境系统和土地与社会系统3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构建系... 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土地利用协调性概念,从土地与经济系统、土地与环境系统和土地与社会系统3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构建系统协调度、系统发展度和系统综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69个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协调性及其省域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总体土地利用协调性属于中度协调,但各区域间空间差异显著,呈由北向南递减的分异特征及规律;土地利用协调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表现出郊区高于市区的分异特征及规律;"四沿"产业带地区土地利用协调性空间差异明显。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协调 综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辽宁省海岸带部分城市为例 被引量:45
6
作者 金建君 恽才兴 巩彩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海岸带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它对外界的影响又是相当敏感的,因此海岸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了海... 海岸带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它对外界的影响又是相当敏感的,因此海岸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井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最后以辽宁省海岸带部分城市为例,介绍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评价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协调度 海岸带资源 开发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法律颁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嘉健 王宗侠 +2 位作者 李升发 杜建会 宋雨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6,共10页
【目的】构建科学完善的水资源法律体系是破除我国水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水资源法律颁布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我国1980-2019年水资源法律颁布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构建科学完善的水资源法律体系是破除我国水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水资源法律颁布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我国1980-2019年水资源法律颁布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计算水资源综合协调度,同时考虑区域GDP的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对胡焕庸线两侧地区水资源立法的驱动因素及其差异进行探讨。【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水资源国家性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有效立法数分别为4部、14部和40部,而其更新速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分别为3.25次/部、0.73次/部和0.37次/部。水资源地方性法规的有效立法数为864部,而地方政府规章仅有421部,但二者在胡线东西两侧的比值均为87∶13。前者在胡线东西两侧的更新速率分别为1.23次/部和0.69次/部,而后者仅有0.74次/部和0.26次/部。【结论】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水资源国家性法律的立法数变化主要与其法律效力有关,表现为法律效力越高,更新速率越快,但其立法数相应越少,且变化也更稳定。水资源地方性法规因其效力比地方部门规章高,在2005年后逐渐成为地方水资源立法的首选,特别是2015年后《立法法》赋予市级地方政府立法权,其立法数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空间上,胡焕庸线东侧地区的水资源立法数显著大于西侧,且更新速率也更快,但二者的比值随着立法基数的增加已趋于稳定。区域GDP和水资源综合协调度的交互作用是我国水资源地方立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胡焕庸线东侧立法主要与区域GDP有关,表现为“法律助推经济”;而其西侧立法主要与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有关,表现为“问题催生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法律 立法 胡焕庸线 GDP 综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水资源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