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蜇—对虾—缢蛏—牙鲆综合养殖池塘的食物网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摆 田甲申 +3 位作者 董颖 李石磊 周遵春 宋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殖池溏的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轮虫;中国明对虾的食物来源为鳀鱼、虾夷扇贝下脚料和蜢虾;缢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底栖硅藻,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褐牙鲆粪便;褐牙鲆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中国明对虾,其次为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海蜇的营养级为2.09~3.43,平均值为2.81;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为3.11~4.04,平均值为3.72;缢蛏的营养级为2.37~2.94,平均值为2.62;褐牙鲆的营养级为2.63~3.83,平均值为3.42。综合分析发现,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缢蛏滤食底栖硅藻,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摄食投喂的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褐牙鲆也摄食部分中国明对虾,两者的粪便不仅为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生长提供营养,还为缢蛏提供了饵料。上述研究结果为多品种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中国明对虾 缢蛏 褐牙鲆 综合养殖池塘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多品种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6—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10月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配养底栖贝类,可以通过改变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改善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综合化池塘养殖模式
3
作者 刘振华 郑世竹 《科学养鱼》 2001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综合池塘养殖模式 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三疣俊子蟹模式 日本对虾-日本对虾-文蛤模式 缢蛏-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鱼-蟹海水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2 位作者 文国樑 李烁寒 胡晓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3,130,共5页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103~3.00×105CFU/mL,弧菌0.1×103~1.65×104CFU/mL,芽孢杆菌0.06×103~1.09×103CFU/mL;沉积环境中各类细菌数量的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5.8×105~2.95×107CFU/g,弧菌0.8×104~2.75×105CFU/g,芽孢杆菌6.1×104~5.30×106CFU/g。水体环境异养细菌与沉积环境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环境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与水温呈线性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芽孢杆菌与DO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弧菌与DO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数量动态 理化因子 海水综合养殖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