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1
作者 孙健 万高乐 +1 位作者 康鹏灏 陈方玺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3-2483,共11页
为降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风险,确保枢纽日常运营安全有序,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将韧性理论引入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和实地调查等筛选评价指标,从韧性视角构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评价... 为降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风险,确保枢纽日常运营安全有序,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将韧性理论引入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和实地调查等筛选评价指标,从韧性视角构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和反熵权法相结合,利用可拓云理论准确评估枢纽系统运营韧性等级;最后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制约枢纽运营韧性提升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自2014年启用以来,西安北站枢纽系统运营韧性逐年提高,等级由较低韧性(Ⅱ级)达到较高韧性(Ⅳ级);客流和环境是制约该枢纽系统运营韧性提升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韧性优化措施,对进一步指导西安北站交通综合体枢纽及国内外其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参考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综合交通枢纽 可拓云模型 韧性评价 障碍因素 博弈论组合赋权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研究
2
作者 胡映东 封钧瀚 +2 位作者 张鹏 张文杰 董玉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6,共8页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枢纽在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已经并将持续助力站城融合,提出枢纽集群规划、交通与开发融合、客站设计、人本环境、换乘效率等5方面设计策略,旨在优化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站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知识图谱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设计要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和勇 邢家勇 毛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及金融岛站等枢纽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必要性,总结了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提炼了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结果及结论]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为:以规划条件为基础,确定系统制式及车辆编组;以整体最优为思路,确定合理的线路站位及站型;以站城融合为策略,统筹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以一体化设计为理念,完善枢纽布局方案;以集约适度为原则,研究枢纽分期实施;以精细落地为目标,统筹预留预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预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文瑞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20年来,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持续巩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枢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20年来,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持续巩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枢纽能级辐射力弱、枢纽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愈发凸显。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持续完善“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打造全国枢纽经济发展先行区,提升内陆口岸开放能级,以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支撑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综合交通枢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对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车站结构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付琪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速度80 km/h时,钢轨、轨道板、车站结构侧壁、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绝对值依次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出现在100 Hz;车站结构侧壁和顶板的分频最大振级、最大Z振级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最大Z振级的增幅大于分频最大振级;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车站结构侧壁的分频最大振级和最大Z振级均大于顶板;降低减振垫层刚度可有效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最大Z振级;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各股道时可通过采用不同减振垫层刚度的轨道结构达到同等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综合交通枢纽 数值模拟 车站结构 时频域 最大Z振级 减振垫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防灾现状综述
6
作者 赵晨 张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8-154,共7页
为有效开展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工作,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常见的灾害类型进行分析,详细说明灾害特点及危害,从防火、防洪和防震3方面介绍当前的防灾设计技术。通过对当前灾害监测及预警的新技术举例说明,指出现有防灾措施的不足之处,并... 为有效开展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工作,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常见的灾害类型进行分析,详细说明灾害特点及危害,从防火、防洪和防震3方面介绍当前的防灾设计技术。通过对当前灾害监测及预警的新技术举例说明,指出现有防灾措施的不足之处,并从政策制定和新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防灾可基于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等,建立智慧枢纽平台,形成综合一体化防灾管理体系,为应对突发灾害提供更加可靠的手段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常见灾害 防灾技术 灾害监测技术 预警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点评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评价研究
7
作者 曾忠忠 赵英君 张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2,共11页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②乘客行为与各个空间的关联度程度;③接驳交通、功能空间、商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北京西站整体乘车体验较好,但存在商业类型单一、慢行系统建设不充分、城市功能较弱等问题。研究展示了利用网络点评数据进行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评价研究的优势,从而为枢纽的建设或更新提供实证基础以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旅客运输 网络点评 使用后评估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机场东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亚龙 谭国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目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空铁联运的发展。然而,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航空和高铁两大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复杂系统,其建设与管理极具挑战性。鉴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 [目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空铁联运的发展。然而,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航空和高铁两大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复杂系统,其建设与管理极具挑战性。鉴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以深圳机场东枢纽为具体案例,针对其在规划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聚焦于枢纽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交通组织效率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与实施方案。[结果及结论]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应以实现港城一体、空铁无缝衔接、便捷高效通行为核心目标。具体而言,需通过港城一体化理念统筹协调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展;以空铁联运一体化为指导,科学规划枢纽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依托交通一体化策略,高效组织枢纽内的交通系统,确保各种交通方式间的顺畅转换与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空铁联运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的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整合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从规划、功能、景观层面综合考虑,探讨了轨道交通枢纽类地面附属建筑的整合及消隐策略。[结果及结论]在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设计中,针对地面附属建筑,提出了整合、消隐、融入的设计思路。具体策略为设置下沉广场、地上与地下附属建筑结合、与周边建筑合建、通过景观设计融入城市环境等。通过功能空间整合和景观规划,营造出了人员流线畅通便捷、城市立面整洁有序的枢纽地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综合交通枢纽 地面附属建筑 一体化设计 整合 消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周边隧道防灾救援管理体系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伟庚 周平 +2 位作者 吴仲伦 张晨妍 郭晓晗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70,共9页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 城市铁路隧道多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为中心,包含多条放射状铁路线路,因周围地面建筑物复杂、紧急出口设置困难、多交通方式汇集等特点,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因此,为满足复杂城市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救援需求,基于城市铁路隧道结构、灾害类型等特点,结合资料调研及理论分析,对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区段、事故等级、分区分级运营管理机制等内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结构型式、隧道连接的目标城市的方向及防灾疏散救援功能和特点等因素,建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及隧道区段划分方法;2)依据处置措施类型,可将城市铁路隧道事故划分为日常事故及紧急事故2类,紧急事故又可依据预计影响程度和实时灾情信息进一步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及一般事故,并进行分级管理;3)建立城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分级分区运营管理机制,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内特设综合交通枢纽站专职应急组织机构,以实现多交通方式联动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铁路隧道 灾害事故 防灾疏散救援 运营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公众情绪感知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
11
作者 刘勇 单宗媛 +2 位作者 徐心怡 杨希 何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公众情绪感知来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为提升公众既有空间体验的思考之一。结合环境心理学,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并通过...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公众情绪感知来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为提升公众既有空间体验的思考之一。结合环境心理学,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并通过情绪词频分析法探究公众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第二,时空要素与主观要素均会导致公众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不同情绪的感知差异;第三,影响公众情绪感知的因素存在“认知”与“行为”维度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验证了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来揭示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的可行性,提出符合公众中高阶情感需求的空间改善与提升策略,以期为综合交通枢纽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公众情绪 公共空间感知 情绪词频分析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北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获批复
1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295,共1页
近日《苏州北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苏州北站地处苏州市域中心,按照"站城融合、产城融合、环境融合、文旅融合"的建设目标,建设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于... 近日《苏州北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苏州北站地处苏州市域中心,按照"站城融合、产城融合、环境融合、文旅融合"的建设目标,建设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苏州北站的建筑设计颇具特色。建筑整体造型以“水漾姑苏、环秀飞虹”为设计理念,既有园林底蕴,又融入苏州水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综合交通枢纽 环境融合 整体造型 城市轨道交通 站房 建筑设计 城际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
13
作者 高林静 代均德 +2 位作者 徐泽永 张杰 梁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5,173,共10页
以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揭示不同管线埋深、埋距、管径、材质及内支撑架设位置条件下基坑施工对管线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变量归一化分析基坑施工时各因素对管线的影响程度,... 以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揭示不同管线埋深、埋距、管径、材质及内支撑架设位置条件下基坑施工对管线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变量归一化分析基坑施工时各因素对管线的影响程度,并对热力管线进行安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坑角效应作用下,管线在2个坑角处的受力变形基本吻合,管线中部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弯矩分别是坑角处的1.36倍、1.14倍和1.19倍;不同影响因素下管线最大位移均发生在管线中部位置,通过变量归一化发现管线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对管线埋距最敏感,相对敏感度分别为0.78和0.60,对管径敏感度最低,敏感度仅为0.12和0.08;对热力管线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最大相对转角小于容许值0.1°,强度安全系数达到10.52,评估结果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基坑开挖 综合交通枢纽 邻近管线 力学分析 安全评估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珠海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策略
14
作者 俞斌 杨光辉 +1 位作者 向志威 黄利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如何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面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定位、要求和挑战,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3大规划策略:强化门户枢纽,提升中转组织能... 如何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面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定位、要求和挑战,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3大规划策略:强化门户枢纽,提升中转组织能力;完善区域通道,服务区域重大战略;打造智慧品质交通,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同时,以珠海为例,针对其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提升中转组织能力、服务区域重大战略、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3个方面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具体规划策略和行动措施,以期为其他同类型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融合发展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区域重大战略 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烨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2期26-28,共3页
指出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一种景观设计类型的延伸,它对于展示城市形象、继承历史文脉及保护原生景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类别... 指出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一种景观设计类型的延伸,它对于展示城市形象、继承历史文脉及保护原生景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类别;分析了国内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环境景观,归纳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在国内的研究情况,以为推动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环境景观 评价 综合交通枢纽 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安全应急疏散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继彪 陈红 +2 位作者 闫彬 朱宏佳 毛新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深入探讨综合交通枢纽(ITH)安全应急疏散路径选择问题,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和蚁群算法,提出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来研究ITH安全应急疏散路径选择的方法。以西安市北客站站厅层为例,模拟仿真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的最优和最差路径,并调整... 为深入探讨综合交通枢纽(ITH)安全应急疏散路径选择问题,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和蚁群算法,提出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来研究ITH安全应急疏散路径选择的方法。以西安市北客站站厅层为例,模拟仿真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的最优和最差路径,并调整不同的参数设置,进行20次迭代。结果表明:当信息素浓度对有向图G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变时,改变走行距离重视度和从众程度的参数取值,能够得出起点到8个出口的安全应急疏散路径的最优长度和最差长度。当走行距离重视度小于5,从众程度大于0.3时,安全应急疏散路径易达到最优路径;当走行距离重视度小于5,从众程度小于0.5时,该应急疏散路径易突变为最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ITH) 路径选择 蚁群算法 脆性 应急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技术 被引量:17
17
作者 贾坚 谢小林 +1 位作者 张羽 杨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改建铁路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设计情况,分析了我国软土地区以铁路客站与换乘地铁为主体,综合公交车站、中/短途客运站等其他换乘交通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工程,特别是对其实施筹划、基坑开挖中的临时铁路便桥设计、一体化建设... 针对改建铁路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设计情况,分析了我国软土地区以铁路客站与换乘地铁为主体,综合公交车站、中/短途客运站等其他换乘交通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工程,特别是对其实施筹划、基坑开挖中的临时铁路便桥设计、一体化建设的结构统筹以及纵向沉降耦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地下空间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26
18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唐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行人流参数关系曲线及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通道处行人流量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流量与空间在某一临界点两侧分别呈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与之相似但特征点数值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给出了行人椭圆的长半轴的范围,并引入时间紧迫程度这一影响因子,确定期望速度为速度—密度函数与该影响因子的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流特性 模型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微观特性及建模需求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1 位作者 唐明 孟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行人的决策过程,从而确定出行人特性研究的框架.采用与地面交通中的行人行为对比的方式,从策略层、战术层以及操作层三个层面剖析了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的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仿真模型应满足的需求.研究结论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行人流建模及仿真系统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特性 建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豫 成虎 +1 位作者 赵宪博 徐铖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ITH)运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脆弱性的角度,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的机理和运营安全管理的特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该机制以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为核心... 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ITH)运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脆弱性的角度,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的机理和运营安全管理的特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该机制以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为核心,包含干扰监测、威胁预警、漏洞修复、事故控制、鲁棒性提升和应急与恢复等实施机制。建立包含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体系。研究表明:脆弱性是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该机制以脆弱性为突破口,通过若干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集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ITH) 运营安全 集成管理 安全性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