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需适应性分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研究
1
作者 李茜 卢春房 +2 位作者 陆化普 张永波 桂嘉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5,共10页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需适应性,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方向、建设重点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距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在不同运输方式中,适应性不足的有民航、城际铁路、普通国道。结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分析,明晰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建设重点,提出了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需求评估机制、项目立项决策机制、强化一体规划建设统筹机制等对策建议,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适应性分析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研究
2
作者 胡映东 封钧瀚 +2 位作者 张鹏 张文杰 董玉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6,共8页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 新建、改建铁路枢纽正在回归中心城区,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过去20年,我国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已从尝试、探索转向站城融合创新。为探究这一枢纽新类型的缘起、演进、特征和趋势,综合运用知识图谱与实证研究方法,印证地下枢纽在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已经并将持续助力站城融合,提出枢纽集群规划、交通与开发融合、客站设计、人本环境、换乘效率等5方面设计策略,旨在优化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站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知识图谱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3
作者 孙健 万高乐 +1 位作者 康鹏灏 陈方玺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3-2483,共11页
为降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风险,确保枢纽日常运营安全有序,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将韧性理论引入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和实地调查等筛选评价指标,从韧性视角构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评价... 为降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风险,确保枢纽日常运营安全有序,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将韧性理论引入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和实地调查等筛选评价指标,从韧性视角构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和反熵权法相结合,利用可拓云理论准确评估枢纽系统运营韧性等级;最后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制约枢纽运营韧性提升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自2014年启用以来,西安北站枢纽系统运营韧性逐年提高,等级由较低韧性(Ⅱ级)达到较高韧性(Ⅳ级);客流和环境是制约该枢纽系统运营韧性提升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韧性优化措施,对进一步指导西安北站交通综合体枢纽及国内外其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参考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综合交通枢纽 可拓云模型 韧性评价 障碍因素 博弈论组合赋权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春房 贾光智 +3 位作者 张永波 王镠莹 穆文奇 赵芳璨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1,共9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事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因而深入分析当前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科学论证效率提升的路径和策略,意义明确且需求迫切。本文界...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事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因而深入分析当前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科学论证效率提升的路径和策略,意义明确且需求迫切。本文界定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提升的内涵,凝练了新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提升的基本要求;全面分析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的发展现状,进而识别出布局结构、利用效能、耐久性和可靠性、管理效能、投资债务压力等方面制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认为,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推进基础设施、能源、信息、服务“四网融合”,提升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及管理效能,优化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投资,可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向新发展阶段,并以效率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效率提升 多式联运 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 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 “四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综合与站城融合——广州四代铁路客站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演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兴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随着铁路加速发展,高铁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它改变生活观念,重塑城市格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铁路客站迭代升级。交通综合与站城融合成为当下业内重要课题。以广州四代铁路客站及其换乘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的方法,... 随着铁路加速发展,高铁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它改变生活观念,重塑城市格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铁路客站迭代升级。交通综合与站城融合成为当下业内重要课题。以广州四代铁路客站及其换乘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经历了从平面展开到立体叠落,呈立体化紧凑化发展的演变规律。运用拓扑学的同胚原理,从空间拓扑结构关系入手,抓住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内外交通网络节点的本质属性,建构其换乘流线的空间拓扑结构关系基本模型。结合工程实例,探讨设计策略,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案例参考,以期推动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学 铁路客站 站城融合 综合交通一体化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高儒 徐兴蒙 +1 位作者 鲁毓进 李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0,共10页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串联和重塑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托,又受到国土空间要素的制约和管控;交通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时空压缩效应影响国土空间开发,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和碳排放影响国土空间保护;国土空间通过地理环境、区域战略及开发保护要求,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运输活动产生影响。建议完善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评估方法,加快交通引导国土空间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强化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优化和规划研究。研究可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协同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协同 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设计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和勇 邢家勇 毛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及金融岛站等枢纽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必要性,总结了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提炼了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结果及结论]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为:以规划条件为基础,确定系统制式及车辆编组;以整体最优为思路,确定合理的线路站位及站型;以站城融合为策略,统筹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以一体化设计为理念,完善枢纽布局方案;以集约适度为原则,研究枢纽分期实施;以精细落地为目标,统筹预留预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预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交通换乘便捷性影响因素
8
作者 任晓红 沈佳 王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6-356,共11页
研究城市综合交通换乘便捷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基于综合交通理论和换乘便捷性理论,对综合交通换乘体系逻辑进行了梳理,并绘制了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图,然后从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单个异站换乘起讫点(origin-de... 研究城市综合交通换乘便捷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基于综合交通理论和换乘便捷性理论,对综合交通换乘体系逻辑进行了梳理,并绘制了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图,然后从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单个异站换乘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对两个视角,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综合交通换乘便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单个枢纽站异站换乘便捷度主要与枢纽站地理位置有关;地理距离、出行方式、出行站数为最短换乘时间的主要因素,其中出行站数为最主要因素;地理距离、最短公路里程数、出行方式、出行站数为最少换乘费用的主要因素,其中出行方式和出行站数为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换乘便捷性 交通枢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上海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转型与技术路径探索
9
作者 訾海波 李强 +1 位作者 张天然 徐仕鹏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引导空间使用、优化空间结构、支撑空间组织的重要规划类型。随着人口、产业、技术等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面临重塑,对交通体系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上海综合交... 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引导空间使用、优化空间结构、支撑空间组织的重要规划类型。随着人口、产业、技术等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面临重塑,对交通体系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上海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转型,提出规划编制的总体框架、要素表达和传导要求,并围绕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探讨在发展策略上强化多模式交通与多尺度空间的协同、在要素统筹上突出规划的空间管控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实施传导上推动综合交通规划从蓝图式规划到对城市发展过程的引领式规划编制,旨在为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前瞻性和结构性的规划角度和思路,以期为城市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综合交通 专项规划 规划转型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行业综合交通体验工计价管理模型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杨斌 杨威 +3 位作者 赵东波 解亚龙 尹逊霄 索宁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研究目的:国内大型综合交通体工程具有涉及行业多、技术体系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等特点,验工计价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建造数据繁杂、追溯难度大,数据链条长、计价效率要求高,计价方式多元、一体化管理挑战大等难题,研究... 研究目的:国内大型综合交通体工程具有涉及行业多、技术体系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等特点,验工计价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建造数据繁杂、追溯难度大,数据链条长、计价效率要求高,计价方式多元、一体化管理挑战大等难题,研究并提出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基线,构建适用于多行业工程数字化验工计价管理模型,全面支撑复杂工程数字化验工计价管理。研究结论:(1)分析总结多行业工程验工计价影响因素,创建适用于精细化管理的工程实体结构(EBS)、工作任务结构(WBS)和工程量清单(QList)标准化数据模板,建立具有唯一身份标识的实体工程最小建造单元孪生对象,实现EBS、WBS与QList关联映射关系;(2)提出了进度、质量、投资“三位一体”总体控制基线,并构建了基于工程量与质量双重认定的多行业工程数字化验工计价管理模型;(3)在雄安新区综合交通体工程项目开展应用实践,实现了多行业工程验工计价的实时交互与数字化管理;(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验工计价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体工程 最小建造单元 验工计价 控制基线 数字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TOPSIS模型的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柳鹏 翁艳君 雷智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3,69,共8页
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准确评估区域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4项二级指标与30项三级指标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降低主观性影响,基于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TO... 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准确评估区域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4项二级指标与30项三级指标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降低主观性影响,基于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TOPSIS评价模型计算评价对象各指标与最优指标之间的距离,得出各评价对象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的优劣排序。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案例,通过该模型对其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中,江苏省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较高排名第1位;上海市评分略高于浙江省排名第2位;浙江省评分较低排名第3位;安徽省排名最低。长三角应根据各指标计算结果及得分情况,结合各省市自身实际补齐交通短板,实现高质量交通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综合交通 云模型 TOPSIS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瑞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20年来,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持续巩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枢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20年来,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持续巩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枢纽能级辐射力弱、枢纽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愈发凸显。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持续完善“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打造全国枢纽经济发展先行区,提升内陆口岸开放能级,以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支撑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综合交通枢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对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车站结构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琪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速度80 km/h时,钢轨、轨道板、车站结构侧壁、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绝对值依次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出现在100 Hz;车站结构侧壁和顶板的分频最大振级、最大Z振级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最大Z振级的增幅大于分频最大振级;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车站结构侧壁的分频最大振级和最大Z振级均大于顶板;降低减振垫层刚度可有效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最大Z振级;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各股道时可通过采用不同减振垫层刚度的轨道结构达到同等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综合交通枢纽 数值模拟 车站结构 时频域 最大Z振级 减振垫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防灾现状综述
14
作者 赵晨 张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8-154,共7页
为有效开展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工作,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常见的灾害类型进行分析,详细说明灾害特点及危害,从防火、防洪和防震3方面介绍当前的防灾设计技术。通过对当前灾害监测及预警的新技术举例说明,指出现有防灾措施的不足之处,并... 为有效开展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工作,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常见的灾害类型进行分析,详细说明灾害特点及危害,从防火、防洪和防震3方面介绍当前的防灾设计技术。通过对当前灾害监测及预警的新技术举例说明,指出现有防灾措施的不足之处,并从政策制定和新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防灾可基于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等,建立智慧枢纽平台,形成综合一体化防灾管理体系,为应对突发灾害提供更加可靠的手段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常见灾害 防灾技术 灾害监测技术 预警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点评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评价研究
15
作者 曾忠忠 赵英君 张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2,共11页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 为探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现状,提出以网络点评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乘客满意度展开其服务评价研究。将北京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点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和语义分析,从3方面剖析北京西站使用现状:①乘客对北京西站的关注度与满意度;②乘客行为与各个空间的关联度程度;③接驳交通、功能空间、商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北京西站整体乘车体验较好,但存在商业类型单一、慢行系统建设不充分、城市功能较弱等问题。研究展示了利用网络点评数据进行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使用评价研究的优势,从而为枢纽的建设或更新提供实证基础以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旅客运输 网络点评 使用后评估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模拟的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分析——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政 朱翔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6,共17页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拟步骤,深入归纳其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结果表明:长株潭都市圈中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域的“低-高-低”趋势。旅游景区对高速公路依赖显著,轨道交通作用发挥不足,各类交通之间接驳不畅,部分景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文章据此提出宏观交通规划、中观交通组织、微观交通设计3方面的优化措施。文章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前端、中端、末端环节全过程分析,构建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框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优化都市圈的旅游交通系统具有规划和管理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综合交通可达性 长株潭都市圈 空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机场东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亚龙 谭国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目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空铁联运的发展。然而,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航空和高铁两大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复杂系统,其建设与管理极具挑战性。鉴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 [目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空铁联运的发展。然而,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航空和高铁两大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复杂系统,其建设与管理极具挑战性。鉴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以深圳机场东枢纽为具体案例,针对其在规划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聚焦于枢纽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交通组织效率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与实施方案。[结果及结论]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应以实现港城一体、空铁无缝衔接、便捷高效通行为核心目标。具体而言,需通过港城一体化理念统筹协调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展;以空铁联运一体化为指导,科学规划枢纽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依托交通一体化策略,高效组织枢纽内的交通系统,确保各种交通方式间的顺畅转换与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空铁联运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的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整合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从规划、功能、景观层面综合考虑,探讨了轨道交通枢纽类地面附属建筑的整合及消隐策略。[结果及结论]在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设计中,针对地面附属建筑,提出了整合、消隐、融入的设计思路。具体策略为设置下沉广场、地上与地下附属建筑结合、与周边建筑合建、通过景观设计融入城市环境等。通过功能空间整合和景观规划,营造出了人员流线畅通便捷、城市立面整洁有序的枢纽地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综合交通枢纽 地面附属建筑 一体化设计 整合 消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蓁 段雅馨 +3 位作者 成宇飞 赵剑楠 马宁远 孙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是当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健全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选取铁路、公...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是当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健全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选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五大运输领域运量数据,通过对缺失值补充、季节调整、无量纲化、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使用Fisher-ideal方法构建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并结合HP滤波处理的周期性分析、重大事件影响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功能,可展现不同阶段重大事件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 熵权法 Fisher-ideal方法 周期性分析 重大事件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公众情绪感知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
20
作者 刘勇 单宗媛 +2 位作者 徐心怡 杨希 何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公众情绪感知来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为提升公众既有空间体验的思考之一。结合环境心理学,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并通过...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公众情绪感知来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为提升公众既有空间体验的思考之一。结合环境心理学,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并通过情绪词频分析法探究公众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第二,时空要素与主观要素均会导致公众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不同情绪的感知差异;第三,影响公众情绪感知的因素存在“认知”与“行为”维度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验证了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来揭示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的可行性,提出符合公众中高阶情感需求的空间改善与提升策略,以期为综合交通枢纽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公众情绪 公共空间感知 情绪词频分析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