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涌现论:一种综合唯物主义
1
作者 苏圆娟 魏屹东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下,心身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心智的具身性,集中表现为对意识的研究。邦格的意识涌现论将系统论、实在论和涌现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唯物主义的特性,从意识的本体论、相对独立性、意义、产生机制方面对心身问题进行修正。但是由于其依赖逻辑,造成了主体性缺失和语义缺失。综合的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认知科学和语境论结合在一起,弥补了邦格的意识涌现论的不足,站在科学立场为意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涌现论 邦格 心身问题 综合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恐怖主义”兴起
2
作者 方金英 《亚非纵横》 2002年第2期11-14,共4页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出版的双月刊《外交政策)2002年1—2月号上,发表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副教授托马斯·霍默·狄克逊撰写的“综合恐怖主义兴起”一文,指出现代社会面临一残酷悖论:迅猛的技...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出版的双月刊《外交政策)2002年1—2月号上,发表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副教授托马斯·霍默·狄克逊撰写的“综合恐怖主义兴起”一文,指出现代社会面临一残酷悖论:迅猛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空前繁荣,同时也使发达国家在以制造瘫痪局面为目的、精心策划的闪电式恐怖袭击面前处于弱势境地,且防不胜防,从而助长了一种新型、大规模暴力活动——“综合恐怖主义”(Complex Terrorism)的兴起,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恐怖主义 技术能力 恐怖组织 恐怖分子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现代刑法学中主、客观主义源流论 被引量:8
3
作者 童德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对于外国刑法学说中的主、客观主义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列举了两派观点中存在着的九个方面的主要分歧 ,并就刑法学基础的学说 ,联系今天国外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现状 。
关键词 现代刑法学 源流 客观主义 外国 主观主义 行为 违法性判断 责任能力 综合主义 刑罚 罪数论 共同正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中梁仪式:对云南回族社会文化综合化现象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王建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8-64,共7页
本文以滇西大理喜洲回族为个案,透过对云南回族社会中盖新房时“竖中梁仪式”的观察,从文化综合主义的理论角度,展现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在云南穆斯林社团生活中相互吸收、融合和排斥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云南回族 竖中梁仪式 文化综合主义 历史演变 文化吸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岱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5
作者 杜运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壮丽图景,也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张岱年哲学体系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地评估张岱年对建立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贡献,并为当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生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人生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印象派“抽象美”的初创与主体意志的胜利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安定 肖伟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6-170,共5页
后印象派在前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美",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 后印象派在前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美",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彰显出主体自由意志在艺术创造中取得了胜利,并孕育了后来平面化构图的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印象派 光学现实主义 综合主义 抽象美 主体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申府的性爱思想
7
作者 徐仲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张申府的性爱思想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期性爱思想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其主要内容是鼓吹极端的性自由、破坏一切束缚;其后期性爱思想则以文化综合主义的文化态度,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爱思想的依据,在理与... 张申府的性爱思想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期性爱思想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其主要内容是鼓吹极端的性自由、破坏一切束缚;其后期性爱思想则以文化综合主义的文化态度,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爱思想的依据,在理与欲的关系方面,主张执"中"、情理相济。另外,与大多数革命者不同,他的性爱思想还是其社会改造的重要路向,认为"要换世界,须改人性与变制度"。这一思路在中国现代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性爱思想 文化综合主义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 被引量:4
8
作者 蓝志勇 李东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4,共7页
本文讨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战略与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要求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基础是良好社区提供的人居环境。本文根据社区管理方式对现有城市社区分类的讨论,指出中国现有的五大类型的前四类社区(传统市民社区、单... 本文讨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战略与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要求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基础是良好社区提供的人居环境。本文根据社区管理方式对现有城市社区分类的讨论,指出中国现有的五大类型的前四类社区(传统市民社区、单位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和新兴商业小区)都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冲击,第五类新兴商业小区的社区建设还在形成过程中,参差不齐,发育不全。这五类社区都不足以全面应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提供良好的人口接纳、基层治理和市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我们有意识从社区发展的视域出发,遵循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推动社区发展,构建以规划改造为空间基础、就业机遇和通勤为基本条件、和谐人居为生活环境、法律服务和冲突治理为手段、新型城市基层综合治理为目标的社区发展战略,以达到和谐人居的城市治理。综合城市主义理论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分类 社区发展 新型城镇化 空间改造综合城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溯源
9
作者 郑锋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0,共6页
英国教育专家霍尔姆斯(Holmes,B.)和麦克莱恩(Mclean,M.)曾经对世界各国的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将之归为四种主要的课程理论,分别是要素主义课程、百科全书课程、综合技术主义课程和实用主义课程。在这四种课程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以培养... 英国教育专家霍尔姆斯(Holmes,B.)和麦克莱恩(Mclean,M.)曾经对世界各国的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将之归为四种主要的课程理论,分别是要素主义课程、百科全书课程、综合技术主义课程和实用主义课程。在这四种课程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以培养什么人和什么知识最重要两个问题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英国、法国、苏联、美国及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溯本求源,解读每种课程自身的传统性和社会制度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 百科全书课程 综合技术主义课程 实用主义课程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