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柏军 黎明 +2 位作者 孙良南 刘身文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46-748,共3页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0.44±0.26、0.26±0.14、0.12±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26±0.44、1.02±0.38、0.68±0.26分,两组同一时段的眼部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戴镜组角膜上皮完全修复21眼(91%),对照组上皮完全修复14眼(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付馨余 刘娟 +1 位作者 庞宇 喻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258例(共计258只眼)... 目的研究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258例(共计25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86例(86只眼)。A组术后单纯抗感染治疗,B组术后立即戴镜并抗感染治疗,C组术后立即戴镜并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和玻璃酸钠治疗,观察术后1、2、5 d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B、C组各时间点的VAS及角膜刺激症状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VAS及角膜刺激症状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 B、C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较A组快,C组较B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联合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及玻璃酸钠,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并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翼状胬肉 角膜上皮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卫国 王秀春 +1 位作者 陈伟芳 郑通美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5年期间我院复发性翼状胬肉60例(63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随机分为试验组(A)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5年期间我院复发性翼状胬肉60例(63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随机分为试验组(A)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B)应用缝线法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眼部症状、愈合、复发率、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眼部症状、愈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A组均优于B组。结论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手术时间、术后症状、愈合、复发率、不良反应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复发性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霞 唐强 许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转位术与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为2014-12/2016-12于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2例8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39眼行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治...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转位术与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为2014-12/2016-12于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2例8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39眼行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组37例41眼在此基础上加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变化,评价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率以及角膜愈合天数,术前、术后1d,1、3、6、12mo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测眼压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Ⅰ级19眼、Ⅱ级11眼、Ⅲ级8眼、Ⅳ级3眼,对照组Ⅰ级16眼、Ⅱ级12眼、Ⅲ级8眼、Ⅳ级3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提升20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4眼,对照组视力提升16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6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愈合时间为3.43±1.03d,对照组为5.13±1.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3、6、12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1眼角膜瘢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散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显著提高角膜愈合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转位术 羊膜移植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姗姗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角膜创面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平均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只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戴镜...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角膜创面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平均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只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戴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7 d取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术后6 h、1 d、2 d、3 d、7 d两组患者眼部刺激症状的差异及两组患者术后3 d、7 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 h、1 d、2 d、3 d、7 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1.40±0.62、0.93±0.45、0.47±0.51、0.27±0.45、0.14±0.35分,对照组分别为2.87±0.90、1.60±0.72、1.47±0.73、0.73±0.58、0.30±0.47分;其中术后6 h、1 d、2 d、3 d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7 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戴镜组为0.80±0.93、0.20±0.55分,对照组为1.40±0.81、0.47±0.82分,其中术后3 d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治疗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临床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舒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乃洋 赵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戴镜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完成行翼状胬肉切除...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戴镜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完成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戴镜组在手术结束时放置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未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发症及6月后胬肉复发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上角膜上皮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6个月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促进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明显减轻术后眼部疼痛症状,提高术后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临床疗效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改善SMILE术后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回顾性队列研究
7
作者 陈晨 龙琴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 BCL)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5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SMILE... 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 BCL)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5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SMILE术的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SMILE术后立即配戴BLC,对照组常规配戴透明眼罩,并均于术后第1天摘除。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术后裸眼视力、非接触眼压、等效球镜度数,总体手术满意度,并记录BCL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0.2(0,1.1)分比1.1(0.5,2.1)分,P=0.007]、畏光[1.0(0,2.0)分比2.0(0.8,2.3)分,P=0.032]严重程度评分以及疼痛[0(0,1.0)h比2.0(0,6.3)h,P=0.014]、畏光[0(0,1.0)h比2.0(0,4.3)h,P=0.006]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4 h流泪、视物模糊严重程度评分及其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24 h,疼痛对“活动能力”“和他人的关系”“睡眠”的影响程度在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研究组对手术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0.0(9.0,10.0)分比10.0(9.0,10.0)分,P=0.617]。两组术后第1、2、7天裸眼视力,非接触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BCL相关不良反应(球结膜充血),摘除BCL后症状逐渐改善,术后第7天裸眼视力恢复至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BCL可减轻SMILE术后疼痛和畏光程度及其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疼痛 畏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早期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方雨新 张晶 +8 位作者 郑燕 刘倩 李颖 王玥 张秋露 柳静 胡雅斌 文飞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时取出,另一眼作为非戴镜组,不戴角膜接触镜。对比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瓣对合情况、主观症状评分。观察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裂隙灯检查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角膜瓣对合情况:术后1 d时戴镜组优于非戴镜组的比例占总数的66.7%(30例);术后3 d时,戴镜组较好的比例略微下降为64.5%(29例);术后1周后,戴镜组与非戴镜组角膜瓣与基质床交界面差异不明显。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戴镜组与非戴镜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 18.6%的患者表示配戴绷带镜较为舒适,32.6%认为并不舒适,而48.8%患者未感到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上述主观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6.3%、51.2%及32.5%。结论 FS-LASIK术后早期常规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有助于角膜瓣的贴附,使对合面更加平整和均匀,但在泪膜稳定性方面并没有明显作用。大部分患者并未因配戴绷带镜而有效缓解了主观不适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角膜瓣对合面 下泪河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伟 张映萍 +1 位作者 谢梅芬 刘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对52例7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对52例7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28例38眼和对照组(缝线组)24例34眼。试验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20g/L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试验组采用黏合剂将植片与植床进行粘贴,对照组采用10-0缝线缝合植片与植床。术毕,试验组角膜表面放置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配戴角膜接触镜。主要术后观察患者的术后1,2,3,5,7d疼痛评分。术后随访6mo,观察植床与植片的匹配程度及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00)。观察期内,两组植床与植片均成功固定于巩膜表面,并全部成活,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结论:联合运用纤维蛋白胶黏合剂粘及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的疼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