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驯化野生绶草栽培基质的研究
1
作者 杨会莲 杨会勇 +4 位作者 贺书轩 褚佳斌 桑哲文 周天响 金亚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25-27,30,共4页
绶草是我国濒危二级保护植物,现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但由于种子极小,属于无胚乳类型,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随着人们对绶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认识,绶草的驯化栽培及营养繁殖等人工繁育技术是解决绶草资源... 绶草是我国濒危二级保护植物,现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但由于种子极小,属于无胚乳类型,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随着人们对绶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认识,绶草的驯化栽培及营养繁殖等人工繁育技术是解决绶草资源保存、重新引入自然界及满足商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本研究以张家口市宣化区常峪口村的野生绶草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的栽培基质(处理1:草炭土∶蛭石=3∶1,处理2:草炭土∶园土∶蛭石∶饼肥=2∶2∶1∶1,处理3:100%根原土)进行绶草人工驯化栽培试验,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的物理性状以及不同栽培基质的绶草根际真菌分布情况,观测绶草植株移栽后的发育期进程、株高、花茎长度及花量等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的密度和容重比较,处理3>处理2>处理1,3个处理的总孔隙度分别为72.1%、65.3%和54.6%,p H值分别为5.9、6.4和7.5;并对3种栽培基质进行真菌分离,处理1分离出5种真菌,处理2分离出6种真菌,处理3的真菌种类最多,共8种;结合不同基质下绶草的株高、花茎长度和花量等生长指标分析,处理3对于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发育期进程的影响最大、处理效果最佳,处理1次之,处理2效果稍差,虽然3种处理下的植株生长状况有所不同,但在人工驯化过程中,3种基质下的绶草均未出现停长或死亡现象,表明3种栽培基质均可成功用于人工驯化绶草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基质 处理效果 生长状况 发育期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生境的调查
2
作者 褚佳斌 贺书轩 +4 位作者 杨会莲 孟子斌 周天响 金亚征 郭郁频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3期35-38,共4页
为研究野生绶草的生境及根际土壤状况,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张家口地区20个野生绶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对野生绶草的生物学习性、生态学习性、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多生长在海拔约为1 18... 为研究野生绶草的生境及根际土壤状况,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张家口地区20个野生绶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对野生绶草的生物学习性、生态学习性、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多生长在海拔约为1 185 m的山坡阴面;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平均株高为25 cm,花色为紫红色,花呈螺旋状盘旋生长在细长的花茎上;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周边的植物群落有10科13属,其中草本植物7科7属,木本植物3科6属;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根际土壤的p H值平均为6.99,土壤速效氮含量平均值为37.31 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3.98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9.61 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0.03 g/kg。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根际土壤的养分与p H值差异较小,说明张家口地区野生绶草适合在大部分的中性土壤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野生 习性 生境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优化绶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体系及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顾地周 高捍东 +2 位作者 王艳萍 陈丹 马秋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以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茎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各主要因子和水平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绶草茎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0.78 mg.L-1+NAA2.0 mg.L-1,诱导率为98.7%;体胚发育及植株再生的适宜... 以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茎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各主要因子和水平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绶草茎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0.78 mg.L-1+NAA2.0 mg.L-1,诱导率为98.7%;体胚发育及植株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1.00 mg.L-1+IAA0.08 mg.L-1.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体胚萌发率达到99%,萌发的体胚成苗率达到100%.扫描电镜的观察证实了绶草体细胞胚胎再生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濒危物种绶草的生长利用特性和保护策略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必慧 杨小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绶草为世界濒危物种、我国二级保护植物,药用、观赏和指示价值很高。加强对沿海湿地残存绶草的研究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 濒危物种 生长特性 利用特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总酚含量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严鑫 王委 刘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146,共4页
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 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绶草不同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清除DPPH·及ABTS^+·的IC_(50)值分别为(45.270±0.005),(75.420±0.015)μg/mL,总酚含量为(13.861±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物 抗氧化活性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TAB法提取濒危药用植物绶草基因组DNA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秀玲 刘紫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以绶草的根、茎、叶和花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绶草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DNA的质量和纯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2.5 mmol/L NaCl、30 mmol/L EDTA、100 mmo/LTris-HCl、2%CTAB、2%β-巯基乙醇... 以绶草的根、茎、叶和花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绶草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DNA的质量和纯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2.5 mmol/L NaCl、30 mmol/L EDTA、100 mmo/LTris-HCl、2%CTAB、2%β-巯基乙醇、2%PVP-40)适合绶草根的基因组DNA提取,几乎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紫外吸收检测DNA的OD260 nm/OD280 nm为1.83,DNA浓度为8.819μg/μl,产率为1 102.4μg/g;提取的茎、叶DNA有少量杂质;花DNA的提取效果最差,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加入2%PVP-40的CTAB提取液对绶草DNA的提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CTAB法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素对濒危植物绶草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明远 范晶 +2 位作者 唐梅 刘忠和 李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819-823,835,共6页
对影响绶草生长与繁殖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及施用绶草益生菌、温度与光照、遮光度、湿度及施肥、地栽与草坪混栽及植保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绶草栽培以褐紫色草坪土+绶草益生菌液为佳,其植株与土壤中的绶草益生菌有共生关系;绶草... 对影响绶草生长与繁殖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及施用绶草益生菌、温度与光照、遮光度、湿度及施肥、地栽与草坪混栽及植保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绶草栽培以褐紫色草坪土+绶草益生菌液为佳,其植株与土壤中的绶草益生菌有共生关系;绶草在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阶段所需温度与光照是不同的,绶草春季初苗至成苗期遮光度以10%~20%为佳,孕果期遮光度以小于或等于10%为佳,夏眠后秋季出苗时,遮光度以30%为佳;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的初期施肥,植株的产量提高显著;栽植于草坪中的绶草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素 生长与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绶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家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66-1867,1871,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10 nm,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在0.004 03~0.020 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平均回收率(n=6)为97.68%,RSD为1.93%。该方法操作...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10 nm,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在0.004 03~0.020 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平均回收率(n=6)为97.68%,RSD为1.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绶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nthes sinensis(Pers) Ames) 黄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弱极性成分的气相-质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金传山 +1 位作者 周亚伟 杨子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595,共3页
关键词 质谱分析法 色谱法 气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慧玲 蒋倩倩 +2 位作者 刘莉莉 高宁 程玉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62-6162,6176,共2页
[目的]建立绶草高频再生体系。[方法]以野生绶草的花序轴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和预培养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筛选最适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AA筛选最适增殖培养基;以1/2 MS为基本培养... [目的]建立绶草高频再生体系。[方法]以野生绶草的花序轴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和预培养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筛选最适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AA筛选最适增殖培养基;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筛选最适生根培养基。[结果]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IAA0.4,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5。[结论]该研究对绶草优良品种的改良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体系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绶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紫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以绶草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绶草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PDA改良培养基(PDA培养基内加20 mg/L绶草生境土壤浸提液、20 mg/L绶草根汁液、30 mg/L氯霉素)的分离效果最好。从绶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 以绶草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绶草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PDA改良培养基(PDA培养基内加20 mg/L绶草生境土壤浸提液、20 mg/L绶草根汁液、30 mg/L氯霉素)的分离效果最好。从绶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60株内生真菌,经显微鉴定,已鉴定的菌株54株,为3目4科13属,优势属为丝核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不同的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茎中分离12属33菌株,根中分离7属18菌株,叶中分离4属9菌株。其中茎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最为丰富,且优势菌群不明显,以后对绶草的内生真菌研究时应尽量采用茎为组织器官分离内生真菌;根中镰刀霉属、曲霉属为优势属;叶中内生真菌种群较单一,主要为链格孢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绶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波 胡叙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63-65,共3页
绶草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范畴,目前传统的方法对其利用很有限。本文总结归纳了绶草内生真菌和提取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以及绶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情况,以更好地了解绶草内生真菌的潜在应... 绶草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范畴,目前传统的方法对其利用很有限。本文总结归纳了绶草内生真菌和提取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以及绶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情况,以更好地了解绶草内生真菌的潜在应用价值;并针对现有的研究状况,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开发利用绶草内生真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生物多样性 生物活性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组织培养育苗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洪文 《现代园艺》 2013年第5期4-6,共3页
绶草属二级保护植物,应用前景广泛,本文以花梗腋芽为外植体,通过试验筛选出绶草组织培养育苗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外植体用0.1%升汞消毒8min效果最好,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BA2.0~3.0mg/L,增殖培养基MS+BA1.5mg/L+NAA0.3mg/L,生根培养基1/2M... 绶草属二级保护植物,应用前景广泛,本文以花梗腋芽为外植体,通过试验筛选出绶草组织培养育苗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外植体用0.1%升汞消毒8min效果最好,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BA2.0~3.0mg/L,增殖培养基MS+BA1.5mg/L+NAA0.3mg/L,生根培养基1/2MS+BA0.1mg/L+NAA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花梗腋芽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14
作者 牛玉璐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17期58-59,共2页
以野生绶草为试验材料,选取其花序轴、幼叶、肉质根为外植体,建立组培及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花序轴为绶草组培最佳外植体材料,诱导率达到85%。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以野生绶草为试验材料,选取其花序轴、幼叶、肉质根为外植体,建立组培及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花序轴为绶草组培最佳外植体材料,诱导率达到85%。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 2.0 mg/L+NAA 0.2 mg/L+椰汁100 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2.0%蔗糖+0.5%琼脂+IBA 0.4 mg/L+NAA 0.4mg/L+活性炭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养护条件对绶草移栽成活率和株高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箫 赵鸿 +1 位作者 崔佳蓉 李素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7期115-116,共2页
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种苗类型、光照条件、生物菌剂、浇水周期对绶草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高度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幼苗成活率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另外栽培基质和种苗类型对株高也有明显影响... 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种苗类型、光照条件、生物菌剂、浇水周期对绶草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高度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幼苗成活率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另外栽培基质和种苗类型对株高也有明显影响。综合来看:绶草移栽时,植株略夹带禾草,选择原根际土作为栽培基质,放置在背阴处,移栽后每5d浇水1次能显著提高绶草的移栽成活率,但杂草会影响植株生长高度,喷施0.1%兰菌王有助于绶草的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条件 成活率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兰科(杜鹃兰属、石斛属、绶草属、兰属)野生花卉资源种类记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安民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1期23-24,57,共3页
2015—2017年历时3年对豫西地区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地野生花卉的分布种类。简要记述兰科杜鹃兰属1种、石斛属2种、绶草属1种、兰属1种野生花卉的分类地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利用途径,以期为野生花卉的驯化... 2015—2017年历时3年对豫西地区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地野生花卉的分布种类。简要记述兰科杜鹃兰属1种、石斛属2种、绶草属1种、兰属1种野生花卉的分类地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利用途径,以期为野生花卉的驯化利用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兰科 杜鹃兰属 石斛属 兰属 野生花卉 植物学特征 生态学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野生绶草药用成分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亚凤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48-51,55,共5页
于2018年对收集于河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广西、泉州等7个地区的野生绶草进行16种氨基酸、总黄酮、粗多糖含量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绶草的药用成分和产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绶草的特征... 于2018年对收集于河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广西、泉州等7个地区的野生绶草进行16种氨基酸、总黄酮、粗多糖含量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绶草的药用成分和产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绶草的特征元素为16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了人体必需的8种元素;7个产区样品的综合得分大小排序为贵州>四川>西藏>河北>云南>泉州>广西;聚类分析表明河北、贵州、四川、西藏产区为一类,其药用价值高于另一类产区的云南、广西、泉州。说明绶草药用价值有地区差异性,其中贵州产地的绶草综合性状高于其它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药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盘龙参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家敏 周秀玲 姜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2份江西省盘龙参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后测序,应用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研究盘龙参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盘龙参DNA分子鉴别和绶草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2份江西省盘龙参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后测序,应用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研究盘龙参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盘龙参DNA分子鉴别和绶草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盘龙参样本的rDNA ITS长度为766~767 bp;该样本与GenBank中绶草属的rDNA ITS对比分析,ITS1、ITS2长度分别为214~245、256~367 bp,变异位点分别为16.17%、3.50%,ITS总变异位点为9.27%;基于ITS序列,用p-distances法计算遗传距离和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2段序列在绶草属种内保守,中间有较大变异,可作为盘龙参分子鉴定标记,而绶草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ITS序列 遗传多态性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