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全序列分析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古江 李燕芳 +4 位作者 赵习彬 谢跃 赖为民 杨光友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2-1019,共8页
为了探讨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变异特征和种群结构,利用PCR技术对我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的83个绵羊痒螨兔亚种株的线粒体16S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3个样品的16SrRNA全序列长度均... 为了探讨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变异特征和种群结构,利用PCR技术对我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的83个绵羊痒螨兔亚种株的线粒体16S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3个样品的16SrRNA全序列长度均为1 025bp,共存在83个变异位点和52个单倍型;样品所代表的5个地理区域种群间的Fst值为-0.037 59~0.587 63,基因流值为-6.900 7~31.117 62;进一步用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显示,52个单倍型构成2个大的分支,但却呈现出杂乱的分布格局,即地理区域、温度带和兔的品种特征性种群结构不显著。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不明显,尚未形成地理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螨兔亚种 16S RRNA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痒螨兔亚种MMP2基因的转录水平及其重组蛋白间接ELISA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葛优 郑晶 +7 位作者 蒲善秋 周宇 黄翠锐 杨光友 谢跃 何冉 徐璟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7-575,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绵羊痒螨兔亚种MMP2基因(PocMMP2)的虫体转录水平,及建立针对重组PocMMP2(rPocMMP2)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iELIS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ocMMP2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饱食与饥饿虫体的转录水平,采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绵羊痒螨兔亚种MMP2基因(PocMMP2)的虫体转录水平,及建立针对重组PocMMP2(rPocMMP2)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iELIS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ocMMP2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饱食与饥饿虫体的转录水平,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rPocMMP2,经方阵滴定法优化反应条件,建立rPocMMP2-iELISA,并用该方法检测成都地区有痒螨病流行病史兔场的86份兔血清。结果显示:PocMMP2在雌虫、雄虫、若虫和幼虫阶段均有表达,且在饥饿虫体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饱食虫体(P<0.05);rPocMMP2约72 ku,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rPocMMP2-iELISA临界值为0.22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8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批内与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该方法的临床检测呈现74.42%的血清阳性检出率(64/86),高于病原学检出率(10.47%,9/86)。PocMMP2可能参与了绵羊痒螨兔亚种发育和入侵宿主过程,且所建立的rPocMMP2-iELISA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可用于兔痒螨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螨兔亚种 MMP2 转录水平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ATP6基因全序列分析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潇潇 李燕方 +4 位作者 古江 廖艳 谢跃 杨光友 古小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1238,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类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绵羊痒螨(兔亚种)虫株的线粒体ATP6基因全序列,并分析所得序列,旨在探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地区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类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绵羊痒螨(兔亚种)虫株的线粒体ATP6基因全序列,并分析所得序列,旨在探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地区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本研究成功获得88条序列,长度均为672 bp,包含41个单倍型,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14 94)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25 81),且以种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为主(97.92%)。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 st=0.020 81),基因交流频繁(Nm=11.763 5),中性检验值(Tajima s D=0.937 98,Fu s Fs=0.522 06)为不显著的正值,结合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表明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比较稳定,无种群扩张事件。从单倍型网络图和NJ树可知,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没有形成基于兔品种、温度带或地理分布的遗传结构。中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但种群间无明显分化,未形成基于兔品种、温度带或地理分布的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亚种) 线粒体ATP 6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基因全序列分析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方 古江 +4 位作者 袁媛 谢跃 赖为民 杨光友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68-2476,共9页
为了探讨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变异情况及群体遗传结构,采用PCR测序技术测定我国5个地区(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绵羊痒螨(兔亚种)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获得89条序列,长度均为657bp,核苷酸... 为了探讨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变异情况及群体遗传结构,采用PCR测序技术测定我国5个地区(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绵羊痒螨(兔亚种)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获得89条序列,长度均为657bp,核苷酸变异位点76个,单倍型50个(H1~H50),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31 05和0.005 59。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st=0.042 322),基因交流非常频繁(Nm=5.657 372)。中性检验结果均为负值(Tajima’s D=-0.928 31,Fu’s Fs=-7.066 71),并且差异性不显著(P<0.05)。构建的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均显示绵羊痒螨(兔亚种)5个地理种群的50个单倍型散在分布于不同的支系内,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频繁,但未形成以兔品种、温度带和地域来源划分的种群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亚种) 线粒体12S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