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观测到的绵竹5.6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被引量:44
1
作者 杨微 葛洪魁 +4 位作者 王宝善 袁松湧 宋丽莉 贾玉华 李宜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9-1157,共9页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0 t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试验,在试验观测期间的2009年6月30日凌晨2时3分,当地发生了M_s 5.6级地震,地震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震发生前后,穿过断裂带的直达S波走时发生了时延为5~9 ms的微弱变化,射线路径上的平均波速相对下降了约0.3%,该时延主要是由地震同震效应引起的断裂带内应力调整和物性变化造成的.所使用的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性能稳定,适于开展断层监测.这一结果对于发展断裂带主动震源动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 波速变化 精密控制人工震源 动态监测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四川绵竹5.0级地震序列揭示的孕震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珠 汪碧澜 龙思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91,共6页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了该序列发生的孕震结构。结果表明 ,该序列的活动表现出下列特征 :①无明显的前震 ,所积累的应变能以突然的、近乎脉冲的方式释放 ,序列进程中无明显的起伏 ,大小地震的统计关系不太符合经典的G R估计。②序列震中均未分布在地表出露的龙门山山前主断裂上 ,而是出现在山前隐伏断裂附近 ,震中分布的取向与断裂走向不大一致 ;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相距较远 ;震源深度分布在 5~ 16km范围。③震源断层面取向NE ,在NNE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 ,震源断层面表现出兼有逆断分量的走滑型错动。由此 ,我们认为大规模断裂带附近的地下隐伏断裂存在着更为值得重视的孕育地震活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序列 活动特征 震源位置 震源断层 隐伏断裂 1999年 孕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雅飞 喻晓钢 +4 位作者 林琦 唐礼贵 杨敏 李伟 郑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80-84,共5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 灾毁林地 生态修复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