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甲酸受体反应蛋白2活化NLRP3炎症小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文俊 肖迎港 +3 位作者 张扬 陆大浩 李华玲 高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8-1814,共7页
目的:探究维甲酸受体反应蛋白2(RARRES2)是否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来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的炎性损伤。方法:通过烟熏法构建COPD小鼠模型,选取C57BL/6J野生型雌... 目的:探究维甲酸受体反应蛋白2(RARRES2)是否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来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的炎性损伤。方法:通过烟熏法构建COPD小鼠模型,选取C57BL/6J野生型雌性成年小鼠32只,体重18~22 g,随机分为4组(n=8):空白对照小鼠组(control组)、COPD小鼠组(COPD组)、注射阴性对照siRNA的COPD小鼠组(COPD+NC组)及注射RARRES2-siRNA加COPD小鼠组(COPD+siRNA组),COPD+NC组和COPD+siRNA组每4 d注射一次对应siRNA。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湿干重比评估各组肺水肿程度,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评估各组肺功能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ARRES2、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水平。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IL-1β和IL-18水平,比较肺部炎性损伤程度。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OPD组小鼠肺湿干重比、肺功能损伤程度、RARRES2、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COPD组相比,COPD+NC组小鼠肺干湿重比、肺功能损伤程度、RARRES2、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siRNA组小鼠肺干湿重比、肺功能损伤程度、RARRES2、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RARRES2可通过活化NLRP3炎症小体从而上调IL-1β和IL-18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小鼠COPD炎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反应蛋白2 NLRP3炎症小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炎症和嘌呤能2X7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钱丹颖 闫煜杭 +3 位作者 刘肖儿 鲁晓涵 白桦 卢圣锋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70-197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肌炎症以及嘌呤能2X7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肌炎症以及嘌呤能2X7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电针组。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造模后30 min进行1次双侧内关穴电针干预,在第2、3天同一时间进行1次干预,共3次。干预结束后,采用心电图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估各组小鼠心肌损伤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左心室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ELISA评估各组小鼠心肌炎症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各组小鼠心脏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相对表达。结果:电针显著改善AMI小鼠的病理性Q波,降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收缩率(FS),减少心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降低P2X7R、NLRP3蛋白的相对表达。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减轻AMI小鼠的心肌炎症反应并改善心功能,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P2X7R/NLRP3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症反应 电针 内关穴 嘌呤能2X7受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型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通过组蛋白脱乙酰酶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信号通路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梅静 张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根据是否给予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抑制剂将其分为CS组(A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25S组(B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5S组(C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75S组(D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CN组(A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25N组(B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5N组(C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和I0.75N组(D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海马HDAC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 subunits,NR2B)mRNA及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1-4天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CN组(均P<0.05),I0.75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少于CS组(P<0.05),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显著长于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当丙泊酚的暴露剂量增加,细胞出现线粒体空泡和高尔基体肿胀,HDAC2抑制剂可减轻丙泊酚暴露引起的子代海马功能障碍。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CREB mR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I0.25S组、I0.5S组和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NR2B mRN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I0.25N组、I0.5N组和I0.75N组(均P<0.05)。结论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损害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与其调节子代大鼠海马HDAC2/CREB/NR2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蛋白脱乙酰酶2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下调肝癌细胞HepG2内AFP结合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卫 李朝英 +4 位作者 王珊珊 李慧 刘忠民 张超 李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9-1015,共7页
当成人肝细胞发生癌变,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AFP可与细胞表面AFP结合蛋白(AFP binding protein,ABP)结合促使细胞增殖分化.全反式维甲酸(al1-trans retinoic acid,ATRA)通过与特异性维甲酸受体(ret... 当成人肝细胞发生癌变,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AFP可与细胞表面AFP结合蛋白(AFP binding protein,ABP)结合促使细胞增殖分化.全反式维甲酸(al1-trans retinoic acid,ATRA)通过与特异性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结合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Western印迹检测肝癌细胞HepG2和HLE中ABP的表达.结果显示,ABP在HepG2细胞中高表达,在HLE细胞中无明显表达.这一结果与2种细胞AFP的表达情况一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位分析显示,ABP存在于HepG2细胞胞膜和胞浆,用80μmol/L ATRA处理HepG2细胞4 h,可导致RAR入核增加.用不同浓度(20~160μmol/L)ATRA处理HepG2细胞后培养36 h.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细胞ABP的表达随着ATRA浓度的增高而越少,ATRA浓度达80μmol/L时,HepG2细胞的ABP表达减少,ATRA浓度为160μmol/L时,ABP几乎无表达;加入80μmol/L ATRA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epG2细胞ABP表达逐渐减少,当作用时间为12 h时,ABP表达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BP的表达对ATRA的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AFP、ABP及RAR这3种蛋白质具有互相结合的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FP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结合蛋白 维甲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磷脂酶A2受体及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特发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龚再良 袁曙光 +7 位作者 朱雪婧 王友良 喻芳 杨淡昳 许向青 刘虹 李军 孙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700,共8页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128例,其中PMN108例(PMN组),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20例(SMN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PLA2R抗原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HSD7A抗原表达,ELISA检测血清PLA2R和THSD7A的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又将患者分为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和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结果:PMN组肾小球PLA2R阳性率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72%和35%,P<0.01),PMN组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50%和25%,P<0.05)。PMN组血清PLA2R抗体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r=0.254,P<0.05),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236,P<0.05)。PMN组中7例(6%)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SMN组有1例(5%)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PMN组血清THSD7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0.49±0.26)和(0.34±0.27)pg/mL,P<0.05]。7例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与86例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组织PLA2R和THSD7A是PMN的靶抗原,其血清抗体有助于PMN的鉴别诊断;PLA2R抗体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PMN患者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低,监测血清THSD7A抗体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并可预测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M型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受体蛋白激酶介导非典型性固有免疫反应
8
作者 姚鸣 李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免疫反应 CA^2+ 非典型性 蛋白激酶 pattern 介导 受体 机体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信号通路中Fosl1直接调控PPARγ2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清 邹丽影 +3 位作者 曾嘉颖 陈洁 李廷玉 刘友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4-1111,共8页
目的:研究激活蛋白1(AP-1)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原代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脂滴形成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研究激活蛋白1(AP-1)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原代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脂滴形成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脂肪细胞形成相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以及AP-1家族各成员(Fosl1、Fosl2、c-Fos、c-Jun、Jun B、Jun D和Fos 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检测相关蛋白(RARγ和Fosl1)与PPARγ2基因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ATRA处理组中细胞脂滴数量明显减少。BMSCs成脂诱导12 d后,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 ATRA处理组FABP、LPL、CD36、perilipin和PPARγ2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RT-qPCR检测AP-1家族各转录因子表达结果显示Fosl1在ATRA处理组成脂诱导第2天、第6天和第10天表达均显著升高。Westren blot结果表明ATRA处理组Fos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PPARγ2蛋白表达降低。Ch IP-qPCR实验发现Fosl1蛋白可结合在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而RARγ蛋白未直接结合在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结论:ATRA可抑制BMSCs成脂分化及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其通过上调Fosl1直接结合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下调PPARγ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激活蛋白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弱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智勇 陈政刚 彭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ODG 4 h后再灌注2、4、6或12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的蛋白表达水平。将pcDNA3.1、pcDNA3.1-GPR30、sh-NC、sh-GPR30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12 h。qRT-PCR检测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剪切体-1(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GPR30在OGD/R后显著上升,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在12 h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确定OGD处理4 h,复氧12 h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qRT-PCR验证慢病毒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细胞中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PR30抑制了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SOD活性;而干扰GPR30表达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GPR30能抑制ODG/R处理后BV-2细胞内TXNIP/NLRP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ODG/R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保护ODG/R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 氧糖剥夺/再灌注 BV-2 小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2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基因型鉴定
11
作者 张慧茹 王安琪 +3 位作者 刘崇 周园园 薛慧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R2)基因敲除鼠的繁育和基因型分析,验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CCR2基因敲除鼠基因型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将引进的CCR2纯合雄性小鼠和野生型雌性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出子一代,获得的F1代杂合子小鼠继续进行交...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R2)基因敲除鼠的繁育和基因型分析,验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CCR2基因敲除鼠基因型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将引进的CCR2纯合雄性小鼠和野生型雌性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出子一代,获得的F1代杂合子小鼠继续进行交配,待小鼠2周龄时剪尾部组织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结果判定。通过遗传杂交,提高产生携带CCR2基因敲除纯合子后代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针对主要免疫细胞及关键脏器验证后代小鼠中CCR2基因的敲除效果,使用流式细胞术针对主要免疫细胞检测CCR2基因的敲除对免疫系统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繁育并鉴定了CCR2基因敲除鼠,得到了3种基因型的F2代小鼠:CCR2^(+/+)、CCR2^(+/-)、CCR2^(-/-)。通过PCR法鉴别了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显示CCR2基因敲除小鼠中CCR2蛋白表达极低。流式分析表明,CCR2基因敲除会减少小鼠脾脏来源T细胞中CD4^(+)T和Th1型细胞表达,但不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结论正确的繁殖和鉴定是得到纯合CCR2基因敲除鼠的重要途径,PCR法鉴别小鼠基因型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趋化因子受体2 基因敲除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型鉴定 蛋白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雪 王凉 +1 位作者 黄飚 胡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A可与PLA2R1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共存,呈现双阳性。与PLA2R1类似,THSD7A对膜性肾病具有指导诊断、治疗、监测等意义。与PLA2R1不同的是,THSD7A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小球中均高度表达,故未来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文章就THSD7A及其抗体的结构、作用、与膜性肾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膜性肾病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磷脂酶A2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的检测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胥佳佳 王燕 +5 位作者 孙贺 贾汝琳 张学武 孟洋 任丽丽 孙晓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s IL-2Rα、sCD25)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血清108例,RA关节液标本4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39例,健康人血清50例,采...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s IL-2Rα、sCD25)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血清108例,RA关节液标本4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39例,健康人血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血清、以及RA患者关节液中sCD25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血清sCD25浓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sCD25(质量)浓度为(2 886±1 333) ng/L,OA组血清sCD25浓度为(2 090±718) ng/L,健康对照组血清sCD25浓度为(1 768±753) ng/L; RA患者的血清sCD25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 <0. 001);血清中sCD25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 321,P=0. 001)、C-反应蛋白(r=0. 446,P <0. 001)、DAS28评分(r=0. 324,P <0. 001)、关节压痛计数(r=0. 203,P=0. 024)、D-二聚体(D-dimer)水平(r=0. 383,P <0. 001)、年龄(r=0. 24,P=0. 007)、总Ig G(r=0. 207,P=0. 028)、类风湿因子Ig G(r=0. 345,P=0. 034)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r=-0. 206,P=0. 021);在RA患者中,低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4. 3%(2例),14. 3%(2例),71. 4%(10例);中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94. 2%(49例)、82. 7%(43例)和86. 5%(45例);高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00%(42例)、95. 2%(40例)和90. 5%(38例);有36例ESR和/或CRP为阴性(约33. 3%),在这36例中有17例(约47. 2%)血清s CD5水平升高,并且其中14例(约82. 4%) DAS28评分高于3. 2。结论:血清sCD25水平与RA活动性密切相关,表明sCD25可能参与了RA的炎症过程,并有望成为RA患者的一种新的炎症指标;血清sCD25的检测在RA处于病情活动期,但ESR和/或CRP为阴性时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性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 血清sCD25 血沉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阮水良 官俏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处理阻断HMGB1信号,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重组HSF2干预。观察小鼠一般生活状况(包括:生存状态、体质量状态、大便性状、进食饮水状态、毛发光泽度、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小鼠疾病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小鼠肠组织中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NF-κB(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TNBS成功诱导小鼠克罗恩病,实验组小鼠一般生活状态较差,且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水肿、炎症反应程度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中HMGB1、TLR4、NF-κB(p-P65)、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F2可以通过激活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2 克罗恩病 炎症反应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P2通过UPR/AFT6/EpCAM信号通路调节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珠珠 陈澍 +2 位作者 孙倩玉 沈兵 薛浩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4-2032,2064,共10页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多囊蛋白2(TRPP2)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TRPP2影响OSCC转移的潜在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规律性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核酸酶9(CRISPR-Cas9)慢病毒质粒转染技术,构...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多囊蛋白2(TRPP2)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TRPP2影响OSCC转移的潜在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规律性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核酸酶9(CRISPR-Cas9)慢病毒质粒转染技术,构建TRPP2敲低的OSCC模型。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验证TRPP2蛋白敲低效果。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RPP2对OSCC增殖的影响。RT-qPCR法检测TRPP2对OSCC转移相关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与靶基因EpCAM及其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利用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RPP2对OS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口腔上皮细胞HOK相比,OSCC中TRPP2显著高表达。敲低TRPP2,OSCC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与对照组相比,TRPP2敲低转录谱中共494个差异基因显著表达,其中234个基因表达上调,260个基因下调。其中与细胞黏附相关的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基因上调表达。此外,与UPR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表达上调,而与HOK细胞相比,OSCC中ATF6与EpCAM表达下调。敲低TRPP2,OSCC中ATF6与EpCAM表达上调,并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ATF6抑制剂ceapin-A7(5.0μmol/L)可恢复TRPP2敲低的OSCC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TRPP2在OSCC中显著高表达。敲低TRPP2,OSCC增殖能力增强,迁移和侵袭能力受抑制。TRPP2通过激活UPR介导EpCAM的表达,进而影响OSCC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瞬时受体多囊蛋白2 未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迁移和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症反应在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惠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伴有中、小肺动脉阻塞的心肺疾病。该文查阅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文献,介绍PAH中免疫炎症反应的改变,阐述炎症因子、免疫细胞、Rho激酶和基因在PAH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伴有中、小肺动脉阻塞的心肺疾病。该文查阅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文献,介绍PAH中免疫炎症反应的改变,阐述炎症因子、免疫细胞、Rho激酶和基因在PAH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PAH动物模型中免疫反应的异常,该文将以免疫炎症反应机制为基础,提出治疗或缓解PAH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和途径,为寻找和发现PAH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免疫炎症反应 RHO激酶 骨形成蛋白2受体 药物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2在人胰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星 胡煜辉 +3 位作者 肖游章 张晓春 周青 李晓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人胰腺癌细胞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态势的研究,以期明确PAR-2在胰腺癌中表达特点,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培养胰腺癌细胞,采用逆转... 目的:通过对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人胰腺癌细胞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态势的研究,以期明确PAR-2在胰腺癌中表达特点,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培养胰腺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PAR-2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癌细胞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与PAR-2正相关。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蛋白酶激活受体-2 SP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163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秀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sCD16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CD163、hs-CRP水平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CD163水平与hs-CRP浓度、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1,r=0.79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IMT值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随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大血管病变 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凤屏 李山 +3 位作者 曾志羽 陈宇明 冼苏 尹瑞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及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12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24月龄大鼠作为观察组各6只,提取其肾脏组织的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及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12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24月龄大鼠作为观察组各6只,提取其肾脏组织的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组织内VEGFmRNA转录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球VEGF和VEGFR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肾组织培养液的VEGF总含量。【结果】3、12、24月龄的大鼠VEGF总的含量(g/L)分别为126.49±32.29,95.14±49.17,79.21±61.17,P=0.048。3、12、24月龄的大鼠VEGFmRNA表达量(g/L)分别是0.821±0.132,0.713±0.143,0.678±0.126,P=0.012。24月龄组VEGFmRNA和VEGF总含量较3、12月龄两组减少(P<0.05);24月龄大鼠肾小球VEGF和VEGFR-2的表达较3、12月龄两组减弱。【结论】证实了随着增龄大鼠肾组织VEGFmRNA转录水平和VEGF含量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的表达量也随着增龄而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系统在肾脏衰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肾脏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受体 mRNA表达量 VEGFR-2 12月龄 EGFR蛋白 转录水平 4月龄 组织培养液 免疫法检测 肾小球 肾脏组织 技术检测 免疫组化 鼠肾组织 衰老过程 总含量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表达沉默对ATPR诱导K562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然 王静静 +1 位作者 葛金芳 陈飞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3-1410,共8页
目的研究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在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作用。方法 ATPR作用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p2表达;合成特异性荧光短链Shp2... 目的研究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在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作用。方法 ATPR作用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p2表达;合成特异性荧光短链Shp2 siRNA链,抑制Shp2表达后,观察ATPR对K562细胞增殖和形态学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周期动力学和特异性分化指标CD235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维甲酸受体RAR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TPR(10-5mol/L)作用于K562细胞72 h时能最显著地抑制增殖,且Shp2的表达明显下降。靶向沉默K562细胞中Shp2基因的最佳序列为PTPN-Homo-438,siRNA与Lipo的最佳浓度比例为1∶0.05。与ATPR单独用药组比较,siRNA-Shp2+ATPR组的K562细胞增殖活性升高,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S期增多,CD235a的表达下降,形态学较空白组变化不大。Shp2转染沉默后用药组维甲酸受体RARs表达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有差异。结论 Shp2沉默后,ATPR诱导K562细胞分化作用减弱,提示ATPR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Shp2可能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K562细胞 诱导分化 维甲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