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甲类化合物Ro13-7410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
1
作者 刘小珊 娄陵生 +3 位作者 唐宗山 蒋纪恺 张莉萍 康格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6-348,共3页
为深入探讨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 Ro13-7410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分化的机制,本文采用 PCR-ELISA 和 PCR-PAGE 两种方法观察了 Ro13-7410对 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Ro13-7410诱导 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的过程中端粒酶... 为深入探讨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 Ro13-7410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分化的机制,本文采用 PCR-ELISA 和 PCR-PAGE 两种方法观察了 Ro13-7410对 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Ro13-7410诱导 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的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结论:Ro13-7410能明显抑制 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且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维甲类化合物 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类化合物对转移性癌细胞(MFC)特性的影响及瘤苗免疫治疗探索的研究
2
作者 高进 曹鉴 于晓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8-349,共2页
本实验以小鼠前胃癌细胞系(MFC)为研究对象.用维甲酸(RA).维胺酸(RⅡ)及9158等维甲类化台物为诱导分化剂,作用于MFC细胞后.观察维甲类化合物诱导分化后引起MFC细胞的一些特性的改变及用其处理后的癌细胞作为“减毒括瘤苗”进行免疫... 本实验以小鼠前胃癌细胞系(MFC)为研究对象.用维甲酸(RA).维胺酸(RⅡ)及9158等维甲类化台物为诱导分化剂,作用于MFC细胞后.观察维甲类化合物诱导分化后引起MFC细胞的一些特性的改变及用其处理后的癌细胞作为“减毒括瘤苗”进行免疫治疗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维甲类化台物作用于MFC细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苗 维甲类化合物 免疫治疗 癌细胞 转移性癌 前胃癌 特性 诱导分化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新维甲类化合物R9158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_4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3
作者 何小庆 韩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9-465,共7页
目的  为了研究本所合成的第三代新维甲类化合物 3′,5′,二叔丁基 - 4′-甲氧基 - 4 -羧基查尔酮酸 ( R91 5 8)对 NB4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从形态、功能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观察 R91 5 8对 NB4细胞的影响。结果  发现 R91 5 8... 目的  为了研究本所合成的第三代新维甲类化合物 3′,5′,二叔丁基 - 4′-甲氧基 - 4 -羧基查尔酮酸 ( R91 5 8)对 NB4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从形态、功能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观察 R91 5 8对 NB4细胞的影响。结果  发现 R91 5 8与全反式维甲酸( RA)相似 ,可明显抑制 NB4细胞的生长及克隆形成 ,且在相同浓度下 R91 5 8的作用强于 RA。用 1 0 - 6mol/ L R91 5 8处理 NB4细胞 ,发现随作用时间的延长 NBT还原能力也明显增强 ,处理 6 d时 NBT阳性率为 97.5 %。用 R91 5 8与 RA处理 NB4细胞 ,NBT还原的 ED50 分别为 3.9× 1 0 - 9及 2 .8× 1 0 - 9mol/ L。形态学检查表明 ,用 1 0 - 6mol/ LR91 5 8及 RA诱导 2 d,可使细胞缩小 ;处理 6 d,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 ,但大多数细胞处于中幼及晚幼粒细胞阶段。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 ,NB4细胞具有亚四倍体型染色体核型 ,用 R91 5 8处理可使其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下降。从对照的 80 .85± 7.5降至72 .96± 6 .9( P<0 .0 1 )。G带显示 ,用 1 0 - 6mol/ L R91 5 8及 RA处理 NB4细胞 6 d,其典型的 t( 1 5 ;1 7)易位未见消失。结论  R91 5 8对 NB4细胞具有显著的分化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药物疗法 维甲类化合物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丁羟胺酸在体外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孙士勇 韩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7-270,共4页
丁羟胺酸(R8605)是本所新合成的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在体外对二乙酰甘油和TPA活化PKC过程有抑制作用;对Ca^(2+)、磷脂和二乙酰甘油非依赖性PKC磷酸化鱼精蛋白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70和100μmol/L。丁羟胺酸对PKC活性的抑制有... 丁羟胺酸(R8605)是本所新合成的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在体外对二乙酰甘油和TPA活化PKC过程有抑制作用;对Ca^(2+)、磷脂和二乙酰甘油非依赖性PKC磷酸化鱼精蛋白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70和100μmol/L。丁羟胺酸对PKC活性的抑制有助于解释其抗促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羟胺酸 蛋白激酶C 维甲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类化合物R8605的抗化学致癌和抗促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士勇 韩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5-370,共6页
本实验根据癌发生的多阶段理论,利用化学性诱发的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瘤模型。研究了维甲类化合物R8605的抗化学致癌和抗促癌作用。结果表明,R8605(50mg/kg和25mg/kg,口服)能明显抑制由二甲基苯蒽(DMBA)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生成... 本实验根据癌发生的多阶段理论,利用化学性诱发的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瘤模型。研究了维甲类化合物R8605的抗化学致癌和抗促癌作用。结果表明,R8605(50mg/kg和25mg/kg,口服)能明显抑制由二甲基苯蒽(DMBA)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生成,并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另外,R8605还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对小鼠皮肤表皮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的诱导。R8605较大剂量(100mg/kg,口服)时,也能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肿胀。R8605的抗促癌作用可能与其抑制ODC活性及抗炎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8605 维甲类化合物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维甲类化合物-R-81001对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6
作者 焦鹭 韩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应用软琼脂集落形成法选出单克隆HL-60细胞系,系统地研究新维甲类化合物R81001的分化诱导作用。证明该药可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强,呈浓度依赖性。形态学观察表明,在药物作用下细胞的核浆比例降低,核仁减少或消失.... 应用软琼脂集落形成法选出单克隆HL-60细胞系,系统地研究新维甲类化合物R81001的分化诱导作用。证明该药可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强,呈浓度依赖性。形态学观察表明,在药物作用下细胞的核浆比例降低,核仁减少或消失.胞浆中嗜天青颗粒减少,出现特异性颗粒。多数细胞处于中或晚幼粒细胞阶段。非特异酯酶染色试验证明,R81001诱导HL-60细胞沿粒系统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维甲类化合物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及其类似物促进小鼠同种细胞毒T细胞的形成
7
作者 董钟云 张友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5期376-380,共5页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产生;细胞重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RA具有双重作用,它既可增强纯化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又能提高脾粘附细胞的扶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类化合物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扶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向建南 陈超越 +6 位作者 蒋历辉 周后相 尹凯 邓小强 陈静 何晓晓 王柯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酸 维甲类化合物 糖酯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胺酸对人鼻咽癌细胞形态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韩立群 高进 董化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3-358,共6页
从肿瘤化学治疗角度出发,检测维甲酸第二代低毒性衍生物维胺酸(RⅡ)作用于人鼻咽癌细胞母系CNE-2Z及其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亚系L2、H2、L4细胞后,与肿瘤细胞恶性行为密切相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RⅡ对... 从肿瘤化学治疗角度出发,检测维甲酸第二代低毒性衍生物维胺酸(RⅡ)作用于人鼻咽癌细胞母系CNE-2Z及其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亚系L2、H2、L4细胞后,与肿瘤细胞恶性行为密切相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RⅡ对人鼻咽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和侵袭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提示RⅡ在抑癌抗癌方面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类化合物 侵袭 转移 胺酸 鼻咽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化诱导剂与端粒酶活性调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黎明 贺茜 +1 位作者 陈志龙 杨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明显。本文介绍了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D3类化合物。茶多酚以及苦参碱等多种细胞分化诱导剂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端粒酶 细胞分化诱导剂 维甲类化合物 肿瘤 生素D3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在Ro13-7410作用HL-60细胞中的变化
11
作者 刘小珊 娄陵生 +3 位作者 曾淑蓉 蒋纪恺 刘北忠 康格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8-300,共3页
本文用流式细胞术和Fura-2测定胞内钙离子方法分别观察了Ro13-7410作用人白血病HL-60细胞不同时间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R013-7410将多数细胞阻止在Gz/M期,同时伴随了... 本文用流式细胞术和Fura-2测定胞内钙离子方法分别观察了Ro13-7410作用人白血病HL-60细胞不同时间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R013-7410将多数细胞阻止在Gz/M期,同时伴随了胞内钙离子的明显上升,且与Ro13-7410对H1-60细胞的诱导凋亡和分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白血病 维甲类化合物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