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在肝细胞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鹿宁宁 张英华 +2 位作者 王海燕 高文峰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62-216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在肝细胞癌(HCC)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肝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其中术后...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在肝细胞癌(HCC)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肝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103例,非HCC患者31例,对其血清AFP和PIVKA-Ⅱ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AFP及PIVKA-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及PIVKA-Ⅱ诊断HCC的效能,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AUC比较应用Z检验。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C组(P值均<0.001);血清AFP诊断HCC的AUC为0.842,PIVKA-Ⅱ诊断HCC的AUC为0.863,二者联合诊断AUC为0.869,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血清AFP单独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0.9%,特异度为90.3%;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2.8%,特异度为77.4%。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77.4%。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表达存在相关性(r=0.207,P<0.05)。结论在肝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AFP及PIVKA-Ⅱ对HCC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IVKA-Ⅱ单项检测诊断HCC效能优于AFP,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效能优于单项检测,血清AFP及PIVKA-Ⅱ检测能够为临床上拒绝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肝肿瘤患者病理分型的初步推断提供依据,进而有益于后续规范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 肝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诱导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KA-Ⅱ、AFP和AFP-L3不同组合模式的肝细胞癌筛查策略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芳 于乐成 +2 位作者 薛珠 李平 盛云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PIVKA-Ⅱ、AFP和AFP异质体(AFP-L3)的优化组合对肝细胞癌(HCC)筛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118例HCC患者和76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AFP... 目的探讨血清PIVKA-Ⅱ、AFP和AFP异质体(AFP-L3)的优化组合对肝细胞癌(HCC)筛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118例HCC患者和76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AFP-L3水平。比较各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对HCC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PIVKA-Ⅱ、AFP及AFP-L3筛查HCC的效能,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HCC组PIVKA-Ⅱ、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Z值分别为7.80、3.80,P值均<0.001)。HCC组中PIVKA-Ⅱ、AFP、AFP-L3阳性比例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χ^2值分别为153.36、83.97、168.82,P值均<0.001)。PIVKA-Ⅱ和AFP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6%vs 67.8%,χ^2=0.02,P>0.05),但在肝炎肝硬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vs 51.3%,χ^2=23.37,P<0.001)。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vs 35.6%,χ^2=25.83,P<0.001),但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vs 9.2%,χ^2=1.01,P>0.05)。AFP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vs 35.6%,χ^2=24.50,P<0.001),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1.3%vs 9.2%,χ^2=31.92,P<0.001)。PIVKA-Ⅱ筛查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显著高于AFP的0.662 (P<0.01)和AFP-L3的0.656(P<0.01)。以PIVKA-Ⅱ> 40 m AU/ml、AFP> 10 ng/ml和AFP-L3> 10%作为各自提示HCC可能的阳性界值,在ROC曲线中,PIVKA-Ⅱ和AFP的敏感度均为67.8%,高于AFP-L3的55%。PIVKA-Ⅱ的特异度为85.5%,高于AFP的48.7%和AFP-L3的60%。PIVKA-Ⅱ、AFP和AFP-L3均阳性时,对HCC的筛查敏感度仅为29.7%,但特异度提高至98.7%。PIVKA-Ⅱ+AFP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55.9%,特异度为90.8%。PIVKA-Ⅱ+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0.5%,特异度为98.7%;AFP+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4.7%,特异度为93.4%。结论在除外抗凝剂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血清PIVKA-Ⅱ单项升高对HCC的筛查价值显著优于AFP或AFP-L3单项升高。PIVKA-Ⅱ或AFP任一指标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敏感度,PIVKA-Ⅱ、AFP和AFP-L3三者或两两同时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蛋白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凝剂治疗以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或颅内出血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蛋白C缺乏症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予晴 肖娟 +6 位作者 唐晓艳 李卓 全美盈 孙之星 李蕴微 马明圣 赵永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背景 既往国内报道的重度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PCD)患儿大多放弃救治而死亡。目的 探索口服抗凝剂对重度PCD患儿的长期救治效果。设计病例报告。方法 报道并分析2例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PCD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索... 背景 既往国内报道的重度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PCD)患儿大多放弃救治而死亡。目的 探索口服抗凝剂对重度PCD患儿的长期救治效果。设计病例报告。方法 报道并分析2例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PCD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行文献复习。主要结局指标血栓或出血缓解。结果 1例首发表现为新生儿暴发性紫癜(PF);1例因存在继发性慢性DIC,以新生儿颅内出血、肺出血为首发表现。2例经基因测序均明确蛋白C(PRO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每日应用新鲜冷冻血浆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获得初步缓解后,分别序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作为长期治疗,预防血栓及出血事件,随访3~6年,2例均存活至今,生存质量尚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度遗传性PCD可以新生儿PF、颅内出血和肺出血为首发表现,应改变观念积极救治;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剂可以作为长期维持治疗时安全有效的选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乏 新生儿 暴发性紫癜 维生素k拮抗剂 直接口服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嫦琳 陈展泽 李启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24-2529,共6页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健康者标本共982例并分为肝细胞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胆管癌组、肝继发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共6组,测定受试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评价PIVKA-Ⅱ和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HCC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肝细胞癌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肝炎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肝细胞癌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IVKA-Ⅱ和AFP增高不一致,所占比例分别为35.44%、33.08%、35.43%。以非肝癌者为对照,PIVKA-Ⅱ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AFP(P<0.001),与联合检测基本一致(P=0.967);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两者联合检测AUC优于PIVKA-Ⅱ(P=0.0385),PIVKA-Ⅱ的AUC优于AFP(P<0.001)。结合年龄及性别因素,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除了风险阈值为0.24~0.25时,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PIVKA-Ⅱ单独检测。在阈值概率为0.2时,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人数基本达到一致。结论血清PIVKA-Ⅱ与AFP均为诊断HCC的良好生物标志物;在进行HCC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时,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PIVKA-Ⅱ及AFP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决策曲线分析 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未 鲁迪 徐骁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肝癌的时空异质性。分子标志物纳入肝癌肝移植标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基于双分子标志物的分类体系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肝移植适宜人群。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肝癌综合诊疗模式有了长足发展,移植术前降期治疗体系日益成熟,更多原本不适宜移植的病人转变为适宜。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为病人筛选分类、预后评判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肝癌肝移植的精准化进程。因此,本文就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以及人工智能革新肝癌肝移植疗效方面进行评述,以使更多的肝癌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适应证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蛋白- 门静脉癌栓 复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未来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扬 张英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探索科学合理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寻找预测肿瘤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为提高...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探索科学合理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寻找预测肿瘤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为提高预测肝癌复发的准确度,需结合影像学和多个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如何准确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平衡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免疫是预防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代表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为肝移植后预防和治疗肝癌复发提供了的新思路,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或拮抗剂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