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抗凝出血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超 周伟 +3 位作者 王涛 祝玲娟 鲍慧慧 程晓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OAC的抗凝安全性,应考虑纳入更多的临床指标、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多态性,以提高对抗凝相关出血的预测能力。本文总结了NOAC治疗中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指导AF抗凝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及基因位点,从而为NOAC抗凝出血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出血风险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 EHRA实践指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165
2
作者 尹琪楠 韩丽珠 +4 位作者 边原 黄雪飞 雷洋 宋玉洁 童荣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9-1625,共7页
2021年4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2021版《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简称“指南”),指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抗凝药,该指南就NOACs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的16种场景... 2021年4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2021版《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简称“指南”),指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抗凝药,该指南就NOACs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的16种场景提出实用指导。该文通过与2018版“指南”进行对比,对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应用抗凝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指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实验室监测及特殊人群使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应华波 黄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734,共7页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肝素和华法林是用于治疗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抗凝药物。然而,随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NOACs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以及非瓣膜心房颤动方面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和安全...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肝素和华法林是用于治疗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抗凝药物。然而,随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NOACs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以及非瓣膜心房颤动方面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NOACs在固定剂量使用时不需要常规凝血监测,但在特殊人群或特定场景(急诊手术等)中,相对超剂量或剂量不足的药物使用及异常的药物代谢能力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监测和评估NOACs的抗凝血作用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本文将从NOACs的常用实验室监测方法及特殊人群使用等两个方面做简要综述,旨在说明适合不同NOACs药物的监测方法及NOACs在相对特殊人群里的适用性,希望可以为临床规范监测及使用NOACs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实验室监测 血栓栓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在肝细胞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鹿宁宁 张英华 +2 位作者 王海燕 高文峰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62-216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在肝细胞癌(HCC)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肝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其中术后...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在肝细胞癌(HCC)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肝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103例,非HCC患者31例,对其血清AFP和PIVKA-Ⅱ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AFP及PIVKA-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及PIVKA-Ⅱ诊断HCC的效能,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AUC比较应用Z检验。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C组(P值均<0.001);血清AFP诊断HCC的AUC为0.842,PIVKA-Ⅱ诊断HCC的AUC为0.863,二者联合诊断AUC为0.869,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血清AFP单独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0.9%,特异度为90.3%;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2.8%,特异度为77.4%。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77.4%。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表达存在相关性(r=0.207,P<0.05)。结论在肝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AFP及PIVKA-Ⅱ对HCC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IVKA-Ⅱ单项检测诊断HCC效能优于AFP,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效能优于单项检测,血清AFP及PIVKA-Ⅱ检测能够为临床上拒绝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肝肿瘤患者病理分型的初步推断提供依据,进而有益于后续规范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 肝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KA-Ⅱ、AFP和AFP-L3不同组合模式的肝细胞癌筛查策略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芳 于乐成 +2 位作者 薛珠 李平 盛云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PIVKA-Ⅱ、AFP和AFP异质体(AFP-L3)的优化组合对肝细胞癌(HCC)筛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118例HCC患者和76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AFP... 目的探讨血清PIVKA-Ⅱ、AFP和AFP异质体(AFP-L3)的优化组合对肝细胞癌(HCC)筛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118例HCC患者和76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AFP-L3水平。比较各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对HCC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PIVKA-Ⅱ、AFP及AFP-L3筛查HCC的效能,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HCC组PIVKA-Ⅱ、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Z值分别为7.80、3.80,P值均<0.001)。HCC组中PIVKA-Ⅱ、AFP、AFP-L3阳性比例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χ^2值分别为153.36、83.97、168.82,P值均<0.001)。PIVKA-Ⅱ和AFP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6%vs 67.8%,χ^2=0.02,P>0.05),但在肝炎肝硬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vs 51.3%,χ^2=23.37,P<0.001)。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vs 35.6%,χ^2=25.83,P<0.001),但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vs 9.2%,χ^2=1.01,P>0.05)。AFP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vs 35.6%,χ^2=24.50,P<0.001),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1.3%vs 9.2%,χ^2=31.92,P<0.001)。PIVKA-Ⅱ筛查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显著高于AFP的0.662 (P<0.01)和AFP-L3的0.656(P<0.01)。以PIVKA-Ⅱ> 40 m AU/ml、AFP> 10 ng/ml和AFP-L3> 10%作为各自提示HCC可能的阳性界值,在ROC曲线中,PIVKA-Ⅱ和AFP的敏感度均为67.8%,高于AFP-L3的55%。PIVKA-Ⅱ的特异度为85.5%,高于AFP的48.7%和AFP-L3的60%。PIVKA-Ⅱ、AFP和AFP-L3均阳性时,对HCC的筛查敏感度仅为29.7%,但特异度提高至98.7%。PIVKA-Ⅱ+AFP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55.9%,特异度为90.8%。PIVKA-Ⅱ+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0.5%,特异度为98.7%;AFP+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4.7%,特异度为93.4%。结论在除外抗凝剂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血清PIVKA-Ⅱ单项升高对HCC的筛查价值显著优于AFP或AFP-L3单项升高。PIVKA-Ⅱ或AFP任一指标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敏感度,PIVKA-Ⅱ、AFP和AFP-L3三者或两两同时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Ⅱ 甲胎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未 鲁迪 徐骁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肝癌的时空异质性。分子标志物纳入肝癌肝移植标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基于双分子标志物的分类体系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肝移植适宜人群。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肝癌综合诊疗模式有了长足发展,移植术前降期治疗体系日益成熟,更多原本不适宜移植的病人转变为适宜。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为病人筛选分类、预后评判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肝癌肝移植的精准化进程。因此,本文就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以及人工智能革新肝癌肝移植疗效方面进行评述,以使更多的肝癌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适应证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Ⅱ 门静脉癌栓 复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误
8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4,共1页
我刊2024年第19卷第1期发表的《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文中“指标3:抗凝相关脑出血患者抗凝逆转治疗率”的说明③“抗凝逆转治疗指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后及时应用抗凝逆转剂[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新鲜... 我刊2024年第19卷第1期发表的《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文中“指标3:抗凝相关脑出血患者抗凝逆转治疗率”的说明③“抗凝逆转治疗指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后及时应用抗凝逆转剂[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新型口服抗凝剂特异性拮抗剂、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FⅦa)]及其他辅助治疗”中的“维生素K拮抗剂”应为“维生素K”,特此勘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特异性拮抗剂 维生素k拮抗剂 凝血酶原复合物 抗凝药物 出血事件 逆转剂 勘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华法林治疗对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余雪莲 杜光红 钟海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华法林治疗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对长期服用华法林的42名患者和28名对照组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量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保护素(osteop... 目的观察长期华法林治疗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对长期服用华法林的42名患者和28名对照组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量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配体(RANKL)总可溶性受体激活剂的血清水平,并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受试者股骨颈和腰椎BM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患者的OC浓度显著降低[(4.94±2.22)vs(10.68±4.5),P<0.001)]。OPG、sRANKL对数(log)、sRANKL/OPG对数比和BMD的水平相当。在女性华法林使用者中,发现OC和RANKL对数之间以及OC和RANKL/OPG对数比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P=0.017;P=0.005)、OC和OPG之间呈负相关(P=0.027)。结论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OC水平,但不影响其它骨代谢指标或BMD。此次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可能会减轻绝经后妇女的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骨密度 骨代谢 骨钙素 维生素k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新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翔 秦永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5期386-389,共4页
动静脉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3类:维生素K拮抗剂、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存在很多局... 动静脉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3类:维生素K拮抗剂、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存在很多局限性,如起效缓、安全窗窄、受饮食影响、频繁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及剂量调节、与多种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等。低分子肝素虽然优于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维生素k拮抗剂 低分子肝素 动静脉血栓形成 国际标准化比值 新药 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机械心脏瓣膜置换非华法林抗凝患者出现血栓卡瓣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健 刘一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有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史的患者必须规律服用抗凝药物以抵抗血栓风险,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因存在致畸风险,故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必须更换抗凝方案。欧洲心血管学会临床指南对妊娠期间抗凝治疗给出了明确的建议。笔者报告2例患者:1例妊娠期全程... 有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史的患者必须规律服用抗凝药物以抵抗血栓风险,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因存在致畸风险,故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必须更换抗凝方案。欧洲心血管学会临床指南对妊娠期间抗凝治疗给出了明确的建议。笔者报告2例患者:1例妊娠期全程用肝素抗凝,导致妊娠晚期血栓卡瓣;1例遵循指南,在早孕期使用肝素替代抗凝治疗亦出现血栓卡瓣。针对指南和个体化用药之间的平衡,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换瓣患者妊娠期的抗凝必须在严密监测凝血功能的情况下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当这类孕妇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时,需要排除机械瓣卡瓣的情况,并积极行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机械心脏瓣膜 抗凝治疗 肝素 维生素k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一)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玮艺 余萍 +3 位作者 张潇潇 时彦莹 王子璇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4期355-363,共9页
9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卒中预防治疗口服抗凝药治疗(oral anticoagulant,OAC)可预防大部分AF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并可延长患者寿命。对于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OAC治疗效果优于未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除卒... 9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卒中预防治疗口服抗凝药治疗(oral anticoagulant,OAC)可预防大部分AF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并可延长患者寿命。对于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OAC治疗效果优于未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除卒中风险极低的患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维生素k拮抗剂 左心耳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二)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玮艺 余苹 +3 位作者 张潇潇 时彦莹 王子璇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46-452,共7页
9.4卒中的二级预防 心房颤动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既往心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强调这些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的必要性。卒中复发风险最高的时期为首次卒中或TIA后的早期阶段。
关键词 指南 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维生素k拮抗剂 左心耳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凝剂治疗以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或颅内出血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蛋白C缺乏症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予晴 肖娟 +6 位作者 唐晓艳 李卓 全美盈 孙之星 李蕴微 马明圣 赵永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背景 既往国内报道的重度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PCD)患儿大多放弃救治而死亡。目的 探索口服抗凝剂对重度PCD患儿的长期救治效果。设计病例报告。方法 报道并分析2例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PCD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索... 背景 既往国内报道的重度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PCD)患儿大多放弃救治而死亡。目的 探索口服抗凝剂对重度PCD患儿的长期救治效果。设计病例报告。方法 报道并分析2例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性复合杂合突变的重度PCD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行文献复习。主要结局指标血栓或出血缓解。结果 1例首发表现为新生儿暴发性紫癜(PF);1例因存在继发性慢性DIC,以新生儿颅内出血、肺出血为首发表现。2例经基因测序均明确蛋白C(PRO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每日应用新鲜冷冻血浆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获得初步缓解后,分别序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作为长期治疗,预防血栓及出血事件,随访3~6年,2例均存活至今,生存质量尚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度遗传性PCD可以新生儿PF、颅内出血和肺出血为首发表现,应改变观念积极救治;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剂可以作为长期维持治疗时安全有效的选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乏症 新生儿 暴发性紫癜 维生素k拮抗剂 直接口服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病态肥胖或高体重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媛杰 王园园 +1 位作者 王雪霞 陈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病态肥胖(体重指数>40 kg/m^(2))或高体重(>120 kg)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0年1月到2022年5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病态肥胖(体重指数>40 kg/m^(2))或高体重(>120 kg)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0年1月到2022年5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VT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14648例患者,NOAC组6188例,VKA组846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VKA相比,NOAC的VTE发生风险(OR=0.62,95%CI:0.51~0.76,I^(2)=0%,P<0.00001)及大出血发生风险(OR=0.77,95%CI:0.60~1.00,I^(2)=0%,P=0.05)均降低。结论:与VKA相比,NOAC用于病态肥胖或高体重的VTE患者更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静脉血栓栓塞 病态肥胖 维生素k拮抗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艳 崔晶 +6 位作者 王悦 关杨 朱慧 陈晨 杨秀秀 吕强 董建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4...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42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8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OAC组,利伐沙班治疗者30例,达比加群治疗者12例,3个月时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9.0%。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3.8%,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和致死性大出血事件,仅VKA组有2例胃肠道出血,对症治疗后即好转。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血栓 新型口服抗凝药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未来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扬 张英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探索科学合理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寻找预测肿瘤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为提高...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探索科学合理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寻找预测肿瘤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为提高预测肝癌复发的准确度,需结合影像学和多个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如何准确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平衡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免疫是预防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代表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为肝移植后预防和治疗肝癌复发提供了的新思路,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原或拮抗剂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达比加群(RE-LY试验)
18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396-396,共1页
口服抗凝药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主要手段。与对照组(无治疗)比较,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减少2/3的心源性卒中的发生,但其抗凝效果难以预测,治疗指数较窄,而且需要常规监测凝血状况,增加了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维生... 口服抗凝药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主要手段。与对照组(无治疗)比较,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减少2/3的心源性卒中的发生,但其抗凝效果难以预测,治疗指数较窄,而且需要常规监测凝血状况,增加了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维生素K拮抗剂的这些缺点促使新一代的选择性抑制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抗凝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心源性卒中 预防 维生素k拮抗剂 口服抗凝药 试验 凝血因子XA 治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凝剂治疗90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患者的多中心观察研究
1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8-698,共1页
目的:在临床试验和队列研究中,90岁及以上患者通常被排除在代表范围之外。本研究旨在评价90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直接口服抗凝剂或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多中心观察研究... 目的:在临床试验和队列研究中,90岁及以上患者通常被排除在代表范围之外。本研究旨在评价90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直接口服抗凝剂或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多中心观察研究。主要结果是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系统性栓塞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剂 多中心 患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维生素k拮抗剂 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提高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20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36-1136,共1页
背景:一些证据表明,服用地高辛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可能是有害的。目的:探讨在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地高辛与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纳入815例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 背景:一些证据表明,服用地高辛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可能是有害的。目的:探讨在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地高辛与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纳入815例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结果是总死亡率。作者进行了针对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的亚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总死亡率 心血管事件 抗凝治疗 地高辛 维生素k拮抗剂 非瓣膜性 亚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