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牡壮骨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雪荣 陈格格 +3 位作者 陈庆梅 裴学军 肖飞 向希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好转率都达到88%。...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好转率都达到88%。头部、胸骨骨骼畸形、牙齿迟出前后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骨骼畸形用药前后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食量、面色、汗证、肌肉、毛发、精神、夜惊、枕秃用药前后证候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面色、汗证、肌肉、毛发、精神、夜惊、枕秃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牡壮骨颗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合理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育新 李万鹏 +1 位作者 翟凤馨 刘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4-645,共2页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 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 ,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 ,临床症...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 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 ,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 ,临床症状显著减少 ;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不合理治疗 干预效果 评价 患儿 合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下肢畸形的家庭矫治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建平 李玉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矫治 下肢畸形 骨骼畸形 患儿 膝外翻 轻度 下肢骨骼 身心健康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牡壮骨颗粒防治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珊珊 王定成 刘建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龙牡壮骨颗粒对比碳酸钙D3颗粒用于防治婴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研究探讨龙牡壮骨颗粒对比碳酸钙D3颗粒用于防治婴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颗粒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龙牡壮骨颗粒预防治疗。连续服用12个月后,对2组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血液生化指标、骨密度、随访期间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身高、体质量、安全性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为19.05%(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3、钙磷乘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BMD)水平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6、9、12个月随访观察,观察组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变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高、体质量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为26.19%(11/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碳酸钙D3颗粒,龙牡壮骨颗粒用于婴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在降低患病率、血清学指标、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变化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治疗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龙牡壮骨颗粒 碳酸钙d3颗粒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关联性Meta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卫国 刘丽君 +3 位作者 李湘津 周晓菊 杨慧 李宇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64-274,共11页
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 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VDR基因FokⅠ、ApaⅠ、BsmⅠ和TaqⅠ位点多态性与佝偻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依据NHI-NHGRI研究工作组2007年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并依据相关文献选取其中的14条标准用于评价文献偏倚。以基因型频率为指标,提取数据后先确定最佳遗传模型,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19篇病例对照研究进入Meta分析。①FokⅠ位点采用共显性模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分析,病例组704例,对照组5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OR=4.59,95%CI:2.98~7.07)和Ff基因型(OR=2.58,95%CI:1.79~3.73)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群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2.50,95%CI:0.76~8.19;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1.18,95%CI:0.66~2.10);非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OR=5.81,95%CI:1.21~27.98)。②Apa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AA+Aa基因型vsaa基因型)分析,病例组338例,对照组459例。亚洲人群和非洲人群ApaⅠ位点与佝偻病均无显著关联性,OR分别为1.04(95%CI:0.72~1.49)和0.98(95%CI:0.57~1.71);高加索人群AA+Aa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增高(OR=5.50,95%CI:1.22~24.75)。③Bsm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bb基因型vsBb+BB基因型)分析,病例组822例,对照组736例。亚洲人群BsmⅠ位点bb基因型较Bb+BB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降低(OR=0.46,95%CI:0.23~0.92),非洲人群Bsm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OR=1.65,95%CI:0.95~2.88)。④TaqⅠ位点采用隐性模型(TT基因型vsTt+tt基因型)分析,病例组519例,对照组513例。亚洲人群(OR=1.22,95%CI:0.82~1.82)、高加索人群(OR=0.91,95%CI:0.35~2.35)和非洲人群(OR=1.18,95%CI:0.68~2.05)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亚洲人群FokⅠ位点FF基因型为患佝偻病的危险因素,而BsmⅠ位点bb基因型为佝偻病轻微的保护因素,尚不能认为ApaⅠ和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有关联性;由于高加索人群和非洲人群研究较少,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的关联性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佝偻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及Fok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敏 李宇宁 +3 位作者 凌继祖 姜莉 马建英 张俊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东乡族婴幼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Fokl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关系,研究东乡族婴幼儿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选取东乡族佝偻病患儿69例和东乡族健康婴幼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探讨东乡族婴幼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Fokl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关系,研究东乡族婴幼儿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选取东乡族佝偻病患儿69例和东乡族健康婴幼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中VDR基因Bsml、Fokl位点SNP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与佝偻病的关系。结果东乡族婴幼)LVDR基因BsmI位点SNP的不同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19,P〉0.05);VDR基因Fokl位点SNP的不同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P〈0.05),其中T/T基因型罹息佝偻病的危险度高(OR=3.63,95%(7/:1.92-6.86),C/C基因型罹患佝偻病的危险度低(OR=0.39,95%CI:0.21-0.72)。结论东乡族婴幼儿VDR基因FokI位点SNP与佝偻病发病相关,此位点T/T基因型是佝偻病的危险基因型,C/C基因型是佝偻病的保护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 佝偻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敏 罗建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骼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认为环境因素及营养因素等是主要致病原因,但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骼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认为环境因素及营养因素等是主要致病原因,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维生素D是人体内钙稳态和骨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其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是1,25-(OH)2D3。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VDR是由VDR基因编码,因此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文章就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佝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辅助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景芳 张风兰 吕永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1期94-95,共2页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文中阐述了佝偻病的实验室检测。
关键词 维生素d 佝偻病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可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08例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秀英 吴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04-1204,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伊可新 预防 疗效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牡壮骨颗粒防治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逸凡 陈国策 李瑞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龙牡壮骨颗粒防治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新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研究探讨龙牡壮骨颗粒防治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新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AD滴剂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龙牡壮骨颗粒预防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对2组婴儿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血液生化指标、骨骼检查、中医症候总积分、随访情况、安全性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5-(OH)D3、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6、9、12个月随访观察,观察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可用于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在降低患病率、血清学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 婴儿 龙牡壮骨颗粒 中医症候积分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永其 傅建平 陈新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年第5期73-73,75,共2页
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因成骨细胞钙化过程减退而影响生长发育。马来熊、东北虎、白虎、非洲狮等在人工育幼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病。此病可发生在幼兽断奶1周后,也可发生在6个月甚至1周岁时。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马来熊 防治 诊断 营养缺乏 生长发育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224例报告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淑敏 成瑞珉 +2 位作者 尹逊启 付松林 王庆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6-388,共3页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932名调查对象测定血钙、磷、总碱性磷酸酶(TALP)及左腕部摄片,诊断晚发性佝偻病224例(病例组)。另708名正常儿童中随机抽取215名作为对照组。部分对象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OH)D_3。分析表明:晚发性佝偻...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932名调查对象测定血钙、磷、总碱性磷酸酶(TALP)及左腕部摄片,诊断晚发性佝偻病224例(病例组)。另708名正常儿童中随机抽取215名作为对照组。部分对象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OH)D_3。分析表明:晚发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以下肢无力、骨痛、肢体麻木,腿脚痉挛为主,少数可无症状。骨骼畸形多发于青春期,以承重部位为著。血钙、磷测定对诊断本病无显著意义,TALP、BALP25(OH)D_3和X线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儿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汝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5-806,827,共3页
关键词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治疗 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佝偻病 临床资料 门诊就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钙、锌联合应用对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晓燕 张龙 曾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钙(Ca)、锌(Zn)联合应用于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第一个月给予VitD3注射液30万IU肌肉注射,1次/月,第二个月改口服伊可新1粒/次,...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钙(Ca)、锌(Zn)联合应用于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第一个月给予VitD3注射液30万IU肌肉注射,1次/月,第二个月改口服伊可新1粒/次,1次/d,迪巧1袋/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20mL/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集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a、磷(P)、Zn、碱性磷酸酶(BALP),ELISA法测定25-羟维生素D3[25-(OH)D3],单光子吸收计测定桡骨、尺骨骨密度,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Zn、Ca、P、25-(OH)D3均较治疗前升高,BAL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桡骨、尺骨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增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3、Ca、Zn联合用药可有效均衡佝偻病婴幼儿微量元素水平,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婴幼儿 佝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欢欢 王彬 王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4岁及4岁以上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伴发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98例单发关节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的4岁以上儿童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结果其中维生素D水平0-10ng/ml的15例(佝偻病);10.1-15ng/ml的26例(... 目的研究4岁及4岁以上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伴发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98例单发关节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的4岁以上儿童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结果其中维生素D水平0-10ng/ml的15例(佝偻病);10.1-15ng/ml的26例(亚临床佝偻病);15.1-60ng/ml的55例;61~86ng/ml的2例(维生素D过量)。患佝偻病(含亚临床佝偻病)儿童的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无佝偻病者(P〈0.01),与关节痛、乏力、多汗、头晕症状呈正相关。结论测定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3对确诊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含亚临床佝偻病)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儿童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2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继要 孔惠敏 +6 位作者 周桃珍 田培超 董伟 闫文浩 华爽 李振彪 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分析2家系3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1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个家系VDDR-1A 3例VDDR-1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对CYP27B... 目的:分析2家系3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1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个家系VDDR-1A 3例VDDR-1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对CYP27B1基因异常检测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结论: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家系2先证者及受累者为女性,早期均出现典型佝偻病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改变。患儿对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反应良好。家系1先证者c.844 C>T(p.Q282*)携带新发纯合无义突变,家系2先证者及其妹妹携带c.1358 G>A(p.R453H)、c.1357 C>T(p.R453C)复合杂合突变上述突变,可能是其患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1A型 1 25-二羟维生素d3 CYP27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晚发性佝偻病儿童血浆25-羟基维生素D_3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怀庄 章殷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 检测晚发性佝偻病 (DR)儿童血浆 2 5 -羟基维生素D3 (2 5 -OH -D3 )水平。方法 从 2 0 2 8名6~ 11岁小学生中筛检出DR可疑者 2 2 1人 ,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出血浆 ,经 10 %二氯甲烷 -正己烷提取 ,用LichrospherC18(5 μm ,2 ... 目的 检测晚发性佝偻病 (DR)儿童血浆 2 5 -羟基维生素D3 (2 5 -OH -D3 )水平。方法 从 2 0 2 8名6~ 11岁小学生中筛检出DR可疑者 2 2 1人 ,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出血浆 ,经 10 %二氯甲烷 -正己烷提取 ,用LichrospherC18(5 μm ,2 5 0mm× 4 6mm)色谱柱分离 ,97%甲醇 - 3%水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为2 6 5nm ,检测其血浆 2 5 -OH -D3 水平。结果 血浆 2 5 -OH -D3 在 2 0~ 32 0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2 ) ,方法的回收率为 96 34%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5 8% ,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6ng/ml(S/N =3)。确诊DR 15 1人 ,血浆 2 5 -OH -D3 水平为 (5 2 8± 1 99)ng/ml。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作为确诊DR的病因学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晚发性佝偻病 儿童 血浆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维生素D佝偻病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晓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佝偻病,若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患儿活动性佝偻病的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改变均无改善,就要考虑到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不是由于维生素D3缺乏,而是由于维生素D的衍生物...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佝偻病,若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患儿活动性佝偻病的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改变均无改善,就要考虑到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不是由于维生素D3缺乏,而是由于维生素D的衍生物25-羟基D3[25-(OH)D司或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合成及调节障碍,或是1,25-(OH)2D3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发生紊乱所致。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许多种类,产生机制各不相同,下面仅介绍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3 一般剂量 X线改变 调节障碍 营养性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在幼年羊驼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茂华 李莹 刘金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71-72,共2页
对2只表现临床症状和1只明显无临床症状的患佝偻病的幼年羊驼检测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异常。采用维生素D3大剂量突击治疗后,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改变。应用检测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不仅可避免传统诊... 对2只表现临床症状和1只明显无临床症状的患佝偻病的幼年羊驼检测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异常。采用维生素D3大剂量突击治疗后,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改变。应用检测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不仅可避免传统诊断佝偻病方法的一些不足,还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治疗效果。因此,尽快建立羊驼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的准确参考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骨碱性磷酸酶 羊驼 佝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怎样遗传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1,共1页
问:我儿子现在10个月大,有些肋骨外翻,经诊断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想请问一下,这个病是如何遗传的,是否可以做基因检查确诊? 答:分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以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常见,又称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或家族性低磷血症。
关键词 维生素d 佝偻病 遗传 低磷血症 低血钙 血磷 家族性 确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