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媛 史慧婷 +1 位作者 姜书宁 赵久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12-3817,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ON)患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明确VDBP与DN的关系,为DN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6例。根据尿微量清...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ON)患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明确VDBP与DN的关系,为DN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6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正常清蛋白尿组(UACR〈30mg/g)、微量清蛋白尿组(UACR30-300mg/g)和临床清蛋白尿组(UACR〉300mg/g),各22例。同时选取该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组受试者血、尿VDBP水平,同时检测其相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蛋白(ALB)及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结果健康对照组及正常、微量、临床清蛋白尿组血VDBP水平分别为:(44.83±15.65)、(312.25±29.57)、(330.92±49.28)、(338.30±50.05)m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42,P〈0.01);其中正常、微量、临床清蛋白尿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微量及临床清蛋白尿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及正常、微量、临床清蛋白尿组尿VDBP水平分别为:(5.26±1.34)、(8.93±3.17)、(15.19±3.38)、(21.48±7.00)m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6,P〈0.01);其中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尿VDBP检测采用晨尿点标本,无24h尿标本检测准确,故依据UACR法,用尿肌酐对尿VDBP值进行校正(尿VDBP/Cr)。健康对照组与正常、微量、临床清蛋白尿组尿VDBP/Cr水平分别为:(4.25±1.89)、(10.76±7.02)、(23.01±11.39)、(41.58±17.10)mg/g,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8,P〈0.01);其中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尿VDBP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一0.413,P:0.015)。另外,T2DM患者尿VDBP水平与UREA、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5、0.454,P〈0.05);而与ALB呈负相关(r=一0.454,P〈0.05)。结论T2DM患者血、尿VDB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伴随DN的进展,尿VDBP水平逐渐升高,尿VDBP水平与eGFR、UREA、SCr、ALB有关,故尿VDBP水平对评估DN的病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美芹 张建志 王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678-3681,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治疗的男性COPD患者120例为COPD组,另选取同时期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治疗的男性COPD患者120例为COPD组,另选取同时期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健康男性11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Taq Man-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DBP基因rs2282679 A/C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结果对照组25(OH)D水平(55.1±5.8)nmol/L高于COPD组的(37.3±2.3)nmol/L(t=31.220,P<0.001)。对照组与COPD组VDBP基因rs2282679 A/C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COPD组AA、AC、CC基因型者组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COPD组组内AA、AC、CC基因型者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CC基因型者低于AA基因型者,CC基因型者低于AC基因型者(P<0.05)。调整年龄、吸烟指数后,AA基因型比AC基因型COPD易患率低18.3%〔OR=0.374,95%CI(0.197,0.708),P=0.002〕;AA基因型比CC基因型COPD易患率低35.8%〔OR=0.260,95%CI(0.106,0.640),P=0.002〕;AC基因型比CC基因型COPD易患率低16.7%〔OR=0.201,95%CI(0.849,4.744),P=0.109〕。结论 VDBP基因rs2282679 A/C多态性与COPD具有相关性,其中CC基因型与COPD易患性、25(OH)D水平关系紧密,或可作为COPD易患性筛选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水苗 路莉 +2 位作者 王德莹 陈秀慧 邱晓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2-344,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EMT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免疫调节机制异常成为EMT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综述分析近年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与EMT研究进展的相...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EMT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免疫调节机制异常成为EMT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综述分析近年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与EMT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发现DBP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BP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引起免疫调节异常,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促使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组织黏附、种植,形成EMT病灶。但DBP在EMT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雨茜 陈斯洁 +2 位作者 戴晴 张浩 刘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urine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uVDBP)的排泄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u VDBP在T2D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肾小管的关系,为T2DM肾损害的... 目的: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urine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uVDBP)的排泄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u VDBP在T2D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肾小管的关系,为T2DM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T2DM患者(患者组)和同期募集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血、尿液生物化学指标,并采用ELISA法检测uVDBP、尿人肾损伤因子-1(urine kidney injury molecule 1,uKIM-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e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uNGA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e retinol-binding protein,uRBP)水平,再经尿肌酐(creatinine,Cr)校正为u VDBP/Cr、uKIM-1/Cr、u NGAL/Cr、u RBP/Cr。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uVDBP/C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uVDBP/Cr与UACR和eGF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uVDBP/Cr升高(P<0.05),且与UACR呈正相关(r=0.774,P<0.01);与e GFR呈负相关(r=-0.397,P<0.01)。两组之间的uKIM-1/Cr、uNGAL/Cr、uRBP/C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 VDBP/Cr与uKIM-1/Cr(r=0.752, P<0.01)、 u NGAL/Cr(r=0.644, P<0.01)、uRBP/Cr(r=0.812, P<0.01)均呈正相关。uVDBP/Cr对T2DM早期肾损害患者评估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9%;eGFR对T2DM早期肾损害患者评估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2.6%。结论:uVDBP/Cr可以作为早期评估T2DM患者肾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早期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慧 李屾森 +2 位作者 邢红霞 李汶汶 曹长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CKD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9月肾内科住院的患者,酶联...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CKD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9月肾内科住院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DBP水平,分析血清DBP与CKD相关指标的关系,比较高DBP组和低DBP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包含DBP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CKD发生的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CKD 3期患者相比,CKD 4期和CKD 5期患者血清DB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DBP与CKD相关临床指标及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A(年龄、性别、尿酸、是否合并瓣膜钙化、高血压、糖尿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17,95%CI:0.849~0.985,P<0.001]相比,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B(年龄、性别、尿酸、DBP、是否合并瓣膜钙化、高血压、糖尿病)(AUC=0.942,95%CI:0.894~0.991,P<0.001)增加了血清DBP这一预测变量,显著改善了预测CK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和特异度。结论:血清DBP水平与CK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增加血清DBP这一预测变量,可显著改善模型预测CKD的效能,有助于筛查CKD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球蛋白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舒颖 盛志峰 王湘兵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4,共9页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结合,小部分与白蛋白结合,仅有不到1%以非结合形式存在,因此DBP水平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25OHD的释放,而影响血浆游离25OHD的水平。本文系统比较了目前用于评估测定总和游离25OHD及DBP的方法,并对其他内分泌激素如何影响DBP和25OHD水平、以及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DBP和25OHD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表达及山莨菪碱的影响
7
作者 胡亚卓 孟秀梅 +1 位作者 张红红 韩志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5期435-43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表达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SD雄性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醇、山莨菪碱+生理盐水、山莨菪碱+乙醇(均n=18),8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表达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SD雄性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醇、山莨菪碱+生理盐水、山莨菪碱+乙醇(均n=18),8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小脑CaBP阳性表达的蒲肯野细胞平均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结果乙醇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较其他3组延长(P<0.05),游泳距离较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生理盐水组延长(P<0.05),与山莨菪碱+乙醇组有延长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醇组小脑CaBP阳性表达的蒲肯野细胞计数、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均少于其他3组(P<0.05),山莨菪碱+乙醇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乙醇可使小脑蒲肯野细胞的CaBP的表达减少;山莨菪碱对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乙醇 小脑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丽 刘素新 +2 位作者 刘翠莲 王言言 霍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于本院行择期剖宫产的孕晚期单胎GDM孕妇41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单胎孕妇4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前采集母血,术中胎儿分娩后留取脐带血和...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于本院行择期剖宫产的孕晚期单胎GDM孕妇41例为GDM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单胎孕妇4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前采集母血,术中胎儿分娩后留取脐带血和胎盘组织。利用比色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浆Vit D水平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测定Vit D代谢相关基因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VDBP mRNA及蛋白在胎盘组织的表达;并对母血、脐血Vit D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GDM组母血Vit D缺乏患者比例(87.8%)显著高于对照组(65.0%),Vit D充足患者的比例(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GDM组母血及脐血的Vit 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GDM组母血VD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脐血VDBP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3)GDM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组织CYP24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05);CYP27B1、VDBP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 <0.05)。(4)母血Vit D水平在两组中均与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胎盘组织CYP24A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 <0,P <0.05),而与脐血Vit D及胎盘组织CYP27B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P <0.05);母血Vit D水平与胎盘组织VDBP mRNA及蛋白在GDM组呈正相关(r> 0,P <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GDM孕妇胎盘组织Vit D分解基因(CYP24A1)表达的增加和合成基因(CYP27B1)及VDBP表达的降低可能是母血Vit D和脐血Vit D水平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维生素d 24羟化酶 1α羟化酶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欧伟杰 林烨鸿 +3 位作者 周卿 商天宇 林苏 朱月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D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于2012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根据其病程... 目的探究维生素D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于2012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根据其病程中是否发生ACLF,分为HBV-ACLF组(n=122)和Non-ACLF组(n=278)。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1544410、rs2228570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rs2282679共3个位点的SNP表达分型;并对HBV-ACLF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追踪其3个月的生存情况。对比分析维生素D相关基因SNP与HBV-ACLF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评估各组基因样本的群体代表性。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NP与HBV-ACLF发生的相对风险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ACLF组患者与Non-ACLF组患者在VDR基因的rs1544410、rs2228570、VDBP基因rs228267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另外VDR基因rs1544410、rs2228570及VDBP基因rs2282679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HBV-ACLF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VDR基因rs1544410、rs2228570及VDBP基因rs2282679共3个位点的SNP与HBV-ACLF的发生及短期预后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维生素d结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bindin D28k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申 高秀先 +2 位作者 刘美英 袁红花 高殿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albindin D28k(CB)时,纹状体细胞抗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构建成功PD模型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人...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albindin D28k(CB)时,纹状体细胞抗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构建成功PD模型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Ⅰ组(注射HIV Ⅰ)和CB-HIV-Ⅰ组(注射CB-HIV-Ⅰ),每组10只,连续6周对各组小鼠行为学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CB,Bcl 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HIV-Ⅰ组比较,CB-HIV-Ⅰ组小鼠各时间点移动格子次数,第1、2、5和6周站立次数,第6周时游泳和悬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B-HIV Ⅰ组小鼠中脑黑质中C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纹状体细胞中Bcl-2的表达量亦明显升高(P<0.01),而Bax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和HIV-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B时,纹状体细胞Bcl-2/Bax表达上调,提示其与纹状体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 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 CALBINdIN d28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岩 刘彤 +1 位作者 高漫 梁成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重度(SPE)、轻度(MPE)患者各3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对照组1)和足月健康孕妇(对照组2)各3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重度(SPE)、轻度(MPE)患者各3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对照组1)和足月健康孕妇(对照组2)各30例,比较4组外周血中血浆GSN和游离VDBP的水平,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结果 MPE和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P<0.05),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明显低于MPE组(P<0.05),D-dimer明显高于MPE组(P<0.05)。在健康孕妇中,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随着孕周的增加,GSN水平呈下降趋势,VDBP水平呈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凝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GSN、VDBP水平较健康孕妇显著降低,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加重变化更为明显,与孕周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凝血—纤溶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重建 王高帅 +7 位作者 李玉倩 刘晓田 张路宁 彭晓燕 周浩 王雪青 任义 别荣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11例肥胖者和213例体重正常者的DBP基因rs7041位点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性,采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11例肥胖者和213例体重正常者的DBP基因rs7041位点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降维法分析基因一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肥胖组和对照组DBP基因rs7041位点TG+GG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5,P=0.020),肥胖组rs7041位点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x2=5.175,P=0.023)。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DBP基因rs7041位点T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危险性升高(调整OR=1.528,95%CI=1.017—2.295),TG+GG基因型携带者肥胖危险性升高(调整OR=1.605,95%CI=1.079~2.389)。进一步分析显示,DBP基因与环境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DBP基因rs7041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交互作用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红 张亚维 +1 位作者 张堃 白登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阳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灌服(每周6.25 mg/kg),实验组给予人参皂苷Rg3[80 mg/(kg·d)]灌胃治疗,连续干预治疗12周。检测各组股骨、胫骨骨密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I)含量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纤维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rapid response steroid-binding,1,25-D3-MARRS)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造模后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变化(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组织纤维化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增加;肠黏膜组织1,25-D3-MARRS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阳性组及实验组大鼠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改善(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善,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程度降低;肠黏膜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提高OP大鼠骨密度,减轻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组织纤维化,增加肠黏膜1,25D3-MARRS蛋白表达,改善肠道钙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人参皂苷RG3 肠钙吸收 骨密度 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小鼠胃肠道钙离子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艺 莘海亮 +2 位作者 夏先林 吴文旋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1-44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钙离子(Ca2+)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在昆明小鼠胃肠道中的表达模式。选取12只8周龄、平均体重(30.71±2.93)g的雌性昆明小鼠,取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依赖性钙... 本研究旨在分析钙离子(Ca2+)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在昆明小鼠胃肠道中的表达模式。选取12只8周龄、平均体重(30.71±2.93)g的雌性昆明小鼠,取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BP-D9k)、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TRPV6)和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CaBP-D9k、TRPV6和VDR mRNA在胃内属低水平表达,而在盲肠内表达量较高;2)随着小肠的延伸,CaBP-D9k、VDR mRNA表达量逐渐降低,而TRPV6 mRNA则在回肠内高水平表达;3)CaBP-D9k(P<0.05)、VDR(P<0.05)、TRPV6 mRNA的表达量(P>0.05)随着大肠肠段的延伸而不同程度地下降。结果提示,CaBP-D9k、TRPV6和VDR mRNA表达量与胃肠道Ca2+跨膜吸收能力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钙离子跨膜吸收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 维生素d受体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