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超强酸SO_4^(2-)/SiO_2-TiO_2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钠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健祥 顾立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7-1350,共4页
在异维生素C钠(D-VcNa)的合成过程中,以SO42-/S i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2-酮基-D-葡萄糖酸(2-KGA)和甲醇为原料,采用精馏脱水酯化工艺,不断除去酯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50℃,催化剂用量为2.5%;... 在异维生素C钠(D-VcNa)的合成过程中,以SO42-/S i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2-酮基-D-葡萄糖酸(2-KGA)和甲醇为原料,采用精馏脱水酯化工艺,不断除去酯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50℃,催化剂用量为2.5%;反应时间3~4 h,产品收率为88.6%,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催化体系优于硫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钠 固体超强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转化维生素C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明辉 何辉 +1 位作者 杨星 王育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件,提高维生素C钠质量。在反应温度为62℃时,转化率提高到96.01%。在转化反应中碳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碳酸氢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L-古龙酸 维生素c钠 酯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圣庭 高成志 虞华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治疗,治疗组患...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C钠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心肌组织中各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Tn I)水平均高于术前;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天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清各因子水平均升高,PCI术前患者口服维生素C钠,术后短时间内可恢复,但血清各因子水平仍较术前高,故维生素C钠对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维生素c钠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异维生素C钠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来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27,共2页
异维生素 C 钠作为食品添加剂、抗氧剂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防止食品因氧化而产生的变质、变色、异味等现象,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和贮藏期有着明显的作用。本文采用将异维生素 C 钠添加在果酒、肉类腌制品,以及水果罐头等食... 异维生素 C 钠作为食品添加剂、抗氧剂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防止食品因氧化而产生的变质、变色、异味等现象,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和贮藏期有着明显的作用。本文采用将异维生素 C 钠添加在果酒、肉类腌制品,以及水果罐头等食品中,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钠 食品添加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生素C钠的转化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敬臣 崔凤霞 任蓓蕾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异维生素C钠发酵液的前体物质2-酮基-D-葡萄糖酸(2KG)为主原料,甲醇为反应物,浓硫酸作催化剂,甲酯化反应4 h后,用碳酸氢钠作催化剂,经内酯化反应生成异维生素C钠(D-VCNa).考察了转化时间、转化温度及原料投料比对产品转化率和质量的影... 以异维生素C钠发酵液的前体物质2-酮基-D-葡萄糖酸(2KG)为主原料,甲醇为反应物,浓硫酸作催化剂,甲酯化反应4 h后,用碳酸氢钠作催化剂,经内酯化反应生成异维生素C钠(D-VCNa).考察了转化时间、转化温度及原料投料比对产品转化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碳酸氢钠作催化剂时,降低反应温度和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和质量.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2KG)∶n(CH3OH)∶n(NaHCO3)=1∶18∶1.1,转化温度55℃,转化时间3 h.在该条件下,异维生素C钠的质量分数达95.5%以上.该法反应温和,转化温度较低,转化过程中料液破坏程度低,粗品质量好,可以进行一道精制得合格产品,收率得到较大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维生素c钠 转化反应 碳酸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磷酸酯钠的制备方法
6
作者 杨文玲 王荣霞 +1 位作者 杨会琴 刘红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3,共4页
介绍了维生素C磷酸酯钠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制备维生素C磷酸酯钠的方法,并对维生素C磷酸酯钠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c磷酸酯 微生物发酵 制备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敬臣 崔凤霞 任保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930-9932,共3页
[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 [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c钠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及其转运体SVCT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娟娟 程澄 +3 位作者 谢玉珍 何青 陈海霞 李映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围生期维生素C的摄入及代谢与子痫前期(PE)的关系,探索PE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孕妇344例,包括研究组(PE患者)170例、对照组(正常妊娠)...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围生期维生素C的摄入及代谢与子痫前期(PE)的关系,探索PE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孕妇344例,包括研究组(PE患者)170例、对照组(正常妊娠)174例。记录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收集其清晨中段尿、外周血、脐血及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母体尿液、外周血及脐血血清维生素C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胎盘、胎膜、脐带依赖钠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SVCT)1及SVCT2的表达情况,PCR-RFLP法检测SLC23a1的多态性。结果:1研究组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及尿液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母体外周血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脐血维生素C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胎儿附属物SVCT1及SVCT2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与对照组SLC23a1多态性在rs35817838、rs33972313、rs6886922和rs34521685位点上并无差异(P>0.05)。结论:胎儿附属物SVCT1及SVCT2表达水平降低,从而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维生素C的转运,使得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不能有效到达胎盘,这可能是PE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维生素c 氧化应激 依赖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及SVCT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程澄 陈娟娟 +2 位作者 何青 谢玉珍 李映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9-661,共3页
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仍未明。胎盘浅着床及随之产生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首要因素,维生素C与胎盘形成、妊娠进展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吸... 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仍未明。胎盘浅着床及随之产生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首要因素,维生素C与胎盘形成、妊娠进展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吸收依赖钠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1(SVCT1)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维生素C的重吸收,可能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维生素c 氧化应激 吸收依赖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抗氧化剂恢复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英新 李稳 苏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评价葡萄籽提取物及维生素C钠2种抗氧化剂恢复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的作用。方法用离体牙制备釉质剪切粘接强度测试试件150块,根据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将试件随机分为10组(n=15):对照组(不漂白直接粘接),直接粘接组(漂白后直接粘接),2... 目的评价葡萄籽提取物及维生素C钠2种抗氧化剂恢复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的作用。方法用离体牙制备釉质剪切粘接强度测试试件150块,根据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将试件随机分为10组(n=15):对照组(不漂白直接粘接),直接粘接组(漂白后直接粘接),2.5%、5%、10%、15%葡萄籽提取物处理组(漂白+葡萄籽提取物处理5 min后再粘接),2.5%、5%、10%、15%维生素C钠处理组(漂白+维生素C钠处理5 min后再粘接),测试其粘接后的剪切粘接强度,并用显微镜观察试件的断裂模式。另外选取20颗离体牙用前述方法制备试件并分为10组,垂直粘接界面切开试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漂白后,直接粘接组与2.5%葡萄籽提取物处理组和2.5%、5%、10%维生素C钠处理组间剪切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粘接界面的树脂与釉质间结合不紧密,渗入釉质的树脂突较短,形态不完整、不规则;5%、10%、15%葡萄籽提取物处理组和15%维生素C钠处理组的剪切粘接强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粘接界面的树脂与釉质结合紧密,渗入釉质的树脂突较长,形态完整、规则。粘接界面断裂是全部实验组的主要断裂模式。结论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明显降低,用5%葡萄籽提取物或15%维生素C钠处理5 min即可恢复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葡萄籽提取物 维生素c钠 牙齿漂白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对鸡精液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洁 董瑞生 +4 位作者 王建福 杨洋 虎啸 杨祯 张永娥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次试验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C钠、褪黑素、N-乙酰半胱氨酸四种抗氧化剂对鸡精液稀释液进行保存,维生素C、维生素C钠、褪黑素、N-乙酰半胱氨酸共24组按1∶3比例稀释新鲜鸡精液并低温(2~5℃)保存。每天早中晚3次观测精子活率,分析精子... 本次试验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C钠、褪黑素、N-乙酰半胱氨酸四种抗氧化剂对鸡精液稀释液进行保存,维生素C、维生素C钠、褪黑素、N-乙酰半胱氨酸共24组按1∶3比例稀释新鲜鸡精液并低温(2~5℃)保存。每天早中晚3次观测精子活率,分析精子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结果表明:稀释液中添加了维生素C和维生素C钠的试验组与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对照组的精子存活时间、精子生存指数等没有明显差异;添加褪黑素0.003 mmol/L对精子保存时间有延长作用,浓度升高对鸡精液保存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0.25 mmol/L、0.5 mmol/L的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明显提高精子生存指数及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同时浓度超过1 mmol/L则不利于精子生存指数和存活时间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液 维生素c 维生素c钠 褪黑素 N-乙酰半胱氨酸 精子活率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