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直接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贵花 潘富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8期5307-5310,共4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时令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直接测定。方法:色谱柱Eclipse XDB-C18(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水(40:60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5nm。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10~6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时令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直接测定。方法:色谱柱Eclipse XDB-C18(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水(40:60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5nm。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10~6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996,回收率为99.3%~104.5%,RSD=1.65%。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维生素c(vc)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龚勋 牛翠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05-2507,共3页
维生素C(Vc)是动物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Vc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就饲料中添加Vc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维生素c(vc) 水产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维生素C对链霉菌ε-聚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浩本 颜鹏 +2 位作者 陆鹏麒 毛忠贵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5,共7页
采用荧光染色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产生菌Streptomyces sp. AF3-44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与菌体活力,比较添加Vc对ε-PL产量、抗氧化酶类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细胞膜脂成... 采用荧光染色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产生菌Streptomyces sp. AF3-44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与菌体活力,比较添加Vc对ε-PL产量、抗氧化酶类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细胞膜脂成分及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上对比了添加Vc后分批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在摇瓶发酵过程中,随着p H值降低和ε-PL浓度的上升,Streptomyces sp. AF3-44胞内ROS累积,菌体活力下降;而Vc的添加提高了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及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减少了氧化损伤;在5 L发酵罐中添加Vc,分批发酵44 h,ε-PL产量为7. 73 g/L,为不添加Vc发酵的1. 5倍。通过外源添加抗氧化剂,增强菌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为提升链霉菌ε-PL的发酵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vc) 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HRP酶的聚苯乙烯整体微柱在V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溢 卢倩 曹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结合整体微柱和固定酶技术,以自制的苯乙烯整体微柱构建了一种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的整体微柱,确立了HRP的最佳固定条件,并用于蔬菜中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性的Luminol-HRP-H2O2化学发光... 结合整体微柱和固定酶技术,以自制的苯乙烯整体微柱构建了一种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的整体微柱,确立了HRP的最佳固定条件,并用于蔬菜中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性的Luminol-HRP-H2O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VC含量,在6 mg.L-1HRP酶和0.2 mL.min-1过柱速率下,VC浓度在1.0×10-9~1.0×10-7mol.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76×10-7g.L-1,相对标准偏差为3.57%,建立的固定HRP酶的整体微柱-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用于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经典碘量法所得数据一致,经加标回收法测得VC的回收率为9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微柱 固定酶 化学发光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VC含量的高光谱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晓玉 刘贵珊 +4 位作者 丁佳兴 陈亚斌 房盟盟 马超 何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0-234,共5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检测灵武长枣维生素C(VC)含量,探究一种全新的水果内部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长枣的VC含量化学值,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164个灵武长枣400~1... 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检测灵武长枣维生素C(VC)含量,探究一种全新的水果内部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长枣的VC含量化学值,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164个灵武长枣400~1 000nm的高光谱图像,利用ENVI4.8软件提取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其平均光谱,获得光谱值,将化学值与光谱值通过The UnsecramblerX 10.4软件建立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剔除异常值,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XY)进行样本划分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对光谱采用移动平滑(moving average)、中值滤波(median filter)、归一化(normalize)、基线校准(baseline)、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去趋势(detrending)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等7种方法进行预处理;为进一步减少数据量,降低维度,提高运算速度,使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提取特征波长,以期实现以少数波段代替全波段;将全波段光谱(full spectrum,FS)以及CARS,UVE和SPA三种方法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wavelength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从而确定最优的建模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共剔除7个异常样本,采用SPXY法将剔除异常样本后的157个数据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校正集中样本个数为117,预测集中样本个数为40。将未经光谱预处理的建模结果与分别经过七种光谱预处理的建模结果相比,选择未经光谱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后续分析;将未经光谱预处理的光谱值采用CARS,UVE,SPA方法进行提取特征波长,CARS共优选出406,415,487,631,636,655,660,665,670,684,689,694,723,732,747和881nm下的光谱变量16个,利用CARS提取出的特征波长占总波长的12.8%;UVE共优选出406,415,627,631,636,651,655,660,665,670,675,679,684,689,694,699,703,708,742,747,751,756,761,766,771,775,780,785,790,795,919和924nm下的32个特征波长,利用UVE提取出的特征波长占总波长的25.6%;SPA共优选出401,665,684nm三个特征波长,利用SPA提取出的特征波长占总波长的2.4%。将全波段光谱与提取出的特征波长建立PLSR模型和SVM模型,对比模型结果显示UVE-SVM模型最优,其R2c为0.8471,R2p为0.714 9,说明UVE有效地对光谱进行降维,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本研究对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探究了一种全新的灵武长枣VC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相应建立的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模型为其他水果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 高光谱成像技术 维生素c(vc) 支持向量机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氧钒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损伤以及Vc和GSH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倩 MUHAMMAD Umar +6 位作者 姜苹哲 李晓丹 刘奇奇 邢曙光 罗文亚 杨星楷 李明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糖氧钒(VT)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应激损伤、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VT组(B组)、Vc+VT组(C组)、GSH+VT组(D组)、Vc+GSH+VT组(E组),每天灌... 目的探讨海藻糖氧钒(VT)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应激损伤、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VT组(B组)、Vc+VT组(C组)、GSH+VT组(D组)、Vc+GSH+VT组(E组),每天灌服VT(125mg/kg),而正常对照组(A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Vc和GSH在VT给药前1h灌服,连续15d。取各组小鼠胃和十二指肠,DTNB法测定GSH含量,谷胱甘肽氧化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SH/GSTs通路相关基因GCLC、GSS、GSR和GSTpi的表达。结果 VT组胃、十二指肠的GSH含量、GSH-Px活性及GCLC、GSS、GSR和GSTpi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5)。C、D、E组各指标显著提高,但仅E组小鼠胃组织的指标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C组和D组除十二指肠中GSR表达显著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服VT对小鼠胃肠道产生一定的氧化应激损伤,并可影响GSH含量和GSH-Px活性以及GSH/GSTs通路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外源补充Vc、GSH及两者联用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降低了VT的毒性,且两者联用的效果更优,使胃中的相关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氧钒(VT) 氧化应激 GSH/GSTs 维生素c(vc)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_C的失活动力学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晓杰 张俏 +1 位作者 石国英 郭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0,共4页
探讨了草莓在75、80、85、90、95℃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的变化规律,建立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草莓中的过氧化物酶热降解活化能为74.05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 探讨了草莓在75、80、85、90、95℃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的变化规律,建立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草莓中的过氧化物酶热降解活化能为74.05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误差1.53%。而草莓中Vc热降解活化能为54.68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9%,两个模型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c(vc)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C二步发酵流加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波 吕慧 +2 位作者 陈宏权 安海英 王卫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64,共2页
通过对VC二步发酵产醪液各种特性对超滤走料速度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对超滤走料速度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并指出了它们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超滤 发酵醪液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蛋白脱除刺梨果汁中单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治年 吴豫平 +3 位作者 王欣颖 田弋夫 林剑 余德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2-1059,共8页
为有效脱除刺梨果汁(Rosa roxburghii juice)中的单宁,降低其涩味改善口感,该研究以刺梨果汁为对象,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姜蛋白为单宁脱除剂,并以单宁脱除率和维生素C(VC)保留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姜蛋白脱除单宁工... 为有效脱除刺梨果汁(Rosa roxburghii juice)中的单宁,降低其涩味改善口感,该研究以刺梨果汁为对象,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姜蛋白为单宁脱除剂,并以单宁脱除率和维生素C(VC)保留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姜蛋白脱除单宁工艺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表明:(1)姜蛋白脱除刺梨果汁单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1.2(mL∶g),刺梨果汁pH 3.0,搅拌温度5℃,搅拌时间30 min。(2)由正交试验分析可知,各因素对刺梨果汁脱除单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液固比>搅拌温度>刺梨果汁pH>搅拌时间。(3)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单宁脱除率为(47.451±0.608)%,VC保留率为(75.904±1.244)%。(4)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果汁透光率从(8.44±0.662)%提高到(92.47±0.397)%,涩味明显改善,同时丰富了刺梨果汁风味。该研究结果为解决刺梨果汁深加工行业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工艺技术路线基础,也为拓展生姜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汁 姜蛋白 单宁 化学沉淀法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文秋 肖熙鸥 +4 位作者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李运合 吴青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4-2229,共6页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有机酸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接种副干酪乳杆菌生产L-乳酸酸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晓辉 陈顺 +3 位作者 李杨 敖静 高晓梅 孙玉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4,共4页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为31.35mg/L,Vc含量为16.58mg/100g,Vc含量相比原料白菜下降较少,原料白菜Vc含量为19.24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维生素c(vc) 副干酪乳杆菌 发酵条件 纯种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和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入峰 刘景洋 张建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维生素C(VC)生产工艺中VC的重要前体物2-酮基-L-古龙酸(2-KLG)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选用6×250 mm Carbohydrate分析柱,乙腈:磷酸二氢钾=60∶40的流动相,在波长210 nm处紫外光检测,控制流速为1 ...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维生素C(VC)生产工艺中VC的重要前体物2-酮基-L-古龙酸(2-KLG)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选用6×250 mm Carbohydrate分析柱,乙腈:磷酸二氢钾=60∶40的流动相,在波长210 nm处紫外光检测,控制流速为1 mL/min和温度45℃。结果表明2-KLG在6 min左右出峰,与VC具有较好分离度;2-KLG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776x-13.46,相关系数达到99.9%,检出限为0.5 mg/L;回收率为96.3%~104%,RSD为6.28%(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酮基-L-古龙酸(2-KLG) 维生素c(vc)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过程谷胱甘肽流量分析与控制
13
作者 胡晓清 王汝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共4页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活性氨基酸,利用毕赤酵母催化合成是SAM主要生产方法,但SAM可被细胞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reduced,GSH),后者可进一步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活性氨基酸,利用毕赤酵母催化合成是SAM主要生产方法,但SAM可被细胞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reduced,GSH),后者可进一步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该研究分析了SAM合成过程中谷胱甘肽总量的动态变化,并基于GSSG/GSH偏移,揭示了胞内氧化还原势与GSH流量变化的相关性。最后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C,通过降低胞内SAM→GSH流量及改善细胞活性,进一步提高SAM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 毕赤酵母 谷胱甘肽 氧化还原势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褐变剂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燕梅 方中明 郑孝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3-202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及其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为其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种抗褐变剂处理海南龙血树外植体嫩茎,开展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变试验;在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及其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为其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种抗褐变剂处理海南龙血树外植体嫩茎,开展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变试验;在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检测其对海南龙血树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海南龙血树嫩茎在0.1 g/L半胱氨酸(Cys)溶液中浸泡10 min后接种于含0.1 g/L维生素C(Vc)的培养基中,褐变率比对照(CK)低,仅20.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5%;适宜龙血树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为75.5%;适宜龙血树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4.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倍数为3.3。【结论】采用Cys和Vc两种抗褐变剂组合处理可适当减轻龙血树组培过程中嫩茎的褐变程度,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适当添加6-BA和NA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和丛生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愈伤组织 褐变 半胱氨酸(cys)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