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与其骨-矿物质代谢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雯 蔡笑 +5 位作者 张国娟 段晓峰 赵慧颖 张梅 姜丽萍 郑洁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8期537-541,共5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血清维生素C(vitamin C,VC)水平,对血清VC水平与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取自...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血清维生素C(vitamin C,VC)水平,对血清VC水平与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入选MHD患者92例,检测患者透析前基础血清VC值,以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ate,P)、及钙磷乘积。根据患者血清VC水平,将患者分为VC正常组(VC≥4mg/L,非干预组)及VC缺乏组(VC<4mg/L,干预组)。干预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VC注射液300mg静注,共计36次。观察3个月。于观察期结束时再次测定患者的血清VC值、血i PTH、ALP、Ca、P及钙磷乘积。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MHD患者VC缺乏达78.3%。VC正常组和VC缺乏组的基础血清VC均值有明显差异[5.644(2.200)比1.312(1.940)mg/L,Z=-6.895,P<0.001];且两组的血清i PTH值[99.00(230.72)比206.30(315.10)pg/ml,Z=-1.049,P=0.029]和ALP值[82.00(42.50)比123.00(234.00)U/L,Z=-2.367,P=0.018]亦有明显差异。2、3个月观察期后:(1)血清VC水平:非干预组患者较前降低,但无明显差异[5.64(4.29,6.49)比5.11(3.94,6,15)Z=-1.904,P=0.057]。干预组患者较前明显增高[1.31(0.80,2.02)比4.59(2.46,5.70),Z=-3.32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MBD指标:非干预组患者血清i PTH、ALP、P、钙磷乘积较前轻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清i PTH[206.30(133.40,428.50)比154.00(76.50,388.00)pg/m L,Z=-2.207,P<0.001]和血清ALP[123.00(78.00,312.00)比95.00(60.00,140.00)U/L,Z=-3.749,P=0.01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P、钙磷乘积较前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VC水平与ALP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B=-8.538,P=0.014)。结论 MHD患者VC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常规透析可造成患者VC丢失;予血液透析患者补充VC可使患者i PTH、ALP降低。血清VC水平与ALP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MHD患者VC的缺乏可能与其骨矿物质代谢的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生素c(vc) 骨矿物质代谢异常(M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龚勋 牛翠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05-2507,共3页
维生素C(Vc)是动物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Vc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就饲料中添加Vc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维生素c(vc) 水产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营养混合液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研究
3
作者 穆殿平 解晓帅 +2 位作者 张凤莹 许煜静 杨金荣 《天津药学》 2020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肠外营养液(TNA)中维生素C(Vc)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34%(w/v)磷酸二氢钾-氢氧化四丁基铵-乙腈(92.5∶2.5∶5,v/v/v,pH 3.0);流速:0.8 ml/min...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肠外营养液(TNA)中维生素C(Vc)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34%(w/v)磷酸二氢钾-氢氧化四丁基铵-乙腈(92.5∶2.5∶5,v/v/v,pH 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线性回归方程:Y=27105 X-10325(r=0.9998),线性范围为:50~60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RSD为1.06%;重复性RSD为1.7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且分离度和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成分复杂的TNA中V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TNA中加入适宜浓度Vc注射液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混合液(TNA) 维生素c(vc)注射液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维生素C对链霉菌ε-聚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浩本 颜鹏 +2 位作者 陆鹏麒 毛忠贵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5,共7页
采用荧光染色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产生菌Streptomyces sp. AF3-44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与菌体活力,比较添加Vc对ε-PL产量、抗氧化酶类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细胞膜脂成... 采用荧光染色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产生菌Streptomyces sp. AF3-44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与菌体活力,比较添加Vc对ε-PL产量、抗氧化酶类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细胞膜脂成分及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上对比了添加Vc后分批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在摇瓶发酵过程中,随着p H值降低和ε-PL浓度的上升,Streptomyces sp. AF3-44胞内ROS累积,菌体活力下降;而Vc的添加提高了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及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减少了氧化损伤;在5 L发酵罐中添加Vc,分批发酵44 h,ε-PL产量为7. 73 g/L,为不添加Vc发酵的1. 5倍。通过外源添加抗氧化剂,增强菌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为提升链霉菌ε-PL的发酵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vc) 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在新陈代谢中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国烽 王亚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维生素C不仅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簇还通过间接维持其他抗氧化剂的还原态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在更多其他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作为双加氧酶的共基质所起的作用、维生素C基因表达上... 维生素C不仅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簇还通过间接维持其他抗氧化剂的还原态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在更多其他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作为双加氧酶的共基质所起的作用、维生素C基因表达上所起的的作用以及维生素C在脂类氧化和DNA损伤中的作用做了综述,希望人们以更加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vc) 抗氧化 代谢调控 基因表达 促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HRP酶的聚苯乙烯整体微柱在V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溢 卢倩 曹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结合整体微柱和固定酶技术,以自制的苯乙烯整体微柱构建了一种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的整体微柱,确立了HRP的最佳固定条件,并用于蔬菜中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性的Luminol-HRP-H2O2化学发光... 结合整体微柱和固定酶技术,以自制的苯乙烯整体微柱构建了一种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的整体微柱,确立了HRP的最佳固定条件,并用于蔬菜中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性的Luminol-HRP-H2O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VC含量,在6 mg.L-1HRP酶和0.2 mL.min-1过柱速率下,VC浓度在1.0×10-9~1.0×10-7mol.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76×10-7g.L-1,相对标准偏差为3.57%,建立的固定HRP酶的整体微柱-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用于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经典碘量法所得数据一致,经加标回收法测得VC的回收率为9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微柱 固定酶 化学发光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氧钒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损伤以及Vc和GSH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倩 MUHAMMAD Umar +6 位作者 姜苹哲 李晓丹 刘奇奇 邢曙光 罗文亚 杨星楷 李明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糖氧钒(VT)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应激损伤、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VT组(B组)、Vc+VT组(C组)、GSH+VT组(D组)、Vc+GSH+VT组(E组),每天灌... 目的探讨海藻糖氧钒(VT)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应激损伤、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VT组(B组)、Vc+VT组(C组)、GSH+VT组(D组)、Vc+GSH+VT组(E组),每天灌服VT(125mg/kg),而正常对照组(A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Vc和GSH在VT给药前1h灌服,连续15d。取各组小鼠胃和十二指肠,DTNB法测定GSH含量,谷胱甘肽氧化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SH/GSTs通路相关基因GCLC、GSS、GSR和GSTpi的表达。结果 VT组胃、十二指肠的GSH含量、GSH-Px活性及GCLC、GSS、GSR和GSTpi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5)。C、D、E组各指标显著提高,但仅E组小鼠胃组织的指标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C组和D组除十二指肠中GSR表达显著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服VT对小鼠胃肠道产生一定的氧化应激损伤,并可影响GSH含量和GSH-Px活性以及GSH/GSTs通路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外源补充Vc、GSH及两者联用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降低了VT的毒性,且两者联用的效果更优,使胃中的相关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氧钒(VT) 氧化应激 GSH/GSTs 维生素c(vc)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_C的失活动力学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晓杰 张俏 +1 位作者 石国英 郭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0,共4页
探讨了草莓在75、80、85、90、95℃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的变化规律,建立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草莓中的过氧化物酶热降解活化能为74.05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 探讨了草莓在75、80、85、90、95℃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的变化规律,建立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草莓漂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V C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草莓中的过氧化物酶热降解活化能为74.05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误差1.53%。而草莓中Vc热降解活化能为54.68 kJ/mol,其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9%,两个模型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c(vc)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C二步发酵流加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波 吕慧 +2 位作者 陈宏权 安海英 王卫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64,共2页
通过对VC二步发酵产醪液各种特性对超滤走料速度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对超滤走料速度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并指出了它们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超滤 发酵醪液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接种副干酪乳杆菌生产L-乳酸酸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辉 陈顺 +3 位作者 李杨 敖静 高晓梅 孙玉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4,共4页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为31.35mg/L,Vc含量为16.58mg/100g,Vc含量相比原料白菜下降较少,原料白菜Vc含量为19.24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维生素c(vc) 副干酪乳杆菌 发酵条件 纯种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过程谷胱甘肽流量分析与控制
11
作者 胡晓清 王汝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共4页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活性氨基酸,利用毕赤酵母催化合成是SAM主要生产方法,但SAM可被细胞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reduced,GSH),后者可进一步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活性氨基酸,利用毕赤酵母催化合成是SAM主要生产方法,但SAM可被细胞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reduced,GSH),后者可进一步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该研究分析了SAM合成过程中谷胱甘肽总量的动态变化,并基于GSSG/GSH偏移,揭示了胞内氧化还原势与GSH流量变化的相关性。最后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C,通过降低胞内SAM→GSH流量及改善细胞活性,进一步提高SAM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 毕赤酵母 谷胱甘肽 氧化还原势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