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维氏气单胞菌自拟中药复方设计及其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3 位作者 郭国军 郑影 赵世坤 苏瑞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9-104,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抑菌作用的部分中药及其最佳配伍组合,探讨自拟中药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牛津杯法对32味中药进行抑菌效果初选,选择对维氏气单胞菌极度敏感中药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 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抑菌作用的部分中药及其最佳配伍组合,探讨自拟中药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牛津杯法对32味中药进行抑菌效果初选,选择对维氏气单胞菌极度敏感中药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5味中药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配伍组合。之后在最佳组合中加入补益正气中药,设计新的自拟中药复方。选择体重为(65.0±5.0)g的锦鲤140尾,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1 g/kg剂量组、5 g/kg剂量组、10 g/kg剂量组、20 g/kg剂量组和40 g/kg剂量组。第8天进行攻毒,除空白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他组注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试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其他剂量组投喂相应剂量的含药饲料,试验期7 d。结果显示,地骨皮、马齿苋、大黄等19味中药对维氏气单胞菌表现极度敏感,抑杀效果较好的是五倍子、黄芩、五味子、乌梅、地榆等5味中药,优化的最佳配伍组合及剂量配比为地榆∶黄芩∶五味子∶五倍子∶乌梅=4∶3∶4∶1∶2。攻毒后的7 d内,感染对照组锦鲤死亡11尾,死亡率为55%;1 g/kg剂量组死亡2尾,死亡率为10%,保护率为81.8%;5 g/kg剂量组死亡3尾,死亡率为15%,保护率为72.7%;10 g/kg剂量组、20 g/kg剂量组和40 g/kg剂量组试验锦鲤在整个攻毒期间均无死亡现象,保护率均达到100.0%。研究表明,不同添加量自拟中药复方对锦鲤维氏气单胞菌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添加量为10、20、40 g/kg时可减轻锦鲤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的临床症状,缩短发病时长,对锦鲤维氏气单胞菌病的保护率达到100.0%,以20 g/kg添加量为最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抑菌 中药复方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西药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2
作者 杨映 黄静 +4 位作者 黄宇帆 黄春杏 黎建兴 赖明建 于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了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西药联用配伍组合,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与回归感染试验对黄颡鱼源的病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为维氏气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等方法测定中草药与中草药配伍最... 为了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西药联用配伍组合,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与回归感染试验对黄颡鱼源的病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为维氏气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等方法测定中草药与中草药配伍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根据抑菌活性强弱进行筛选,对中草药与抗生素分别联用的抑菌浓度(FIC)指数进行研究,判定药物抑菌活性及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与抗生素对维氏气单胞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在抗生素中,病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麦迪霉素、林可霉素展现出显著的耐药性;在中草药中,黄连、五倍子抑菌效果最佳;在16种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组合中,四环素与黄连联用,多黏菌素B与黄连、石榴皮、五倍子联用,头孢他啶分别与五倍子、石榴皮联用,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四环素与黄芩、石榴皮联用,恩诺沙星与石榴皮、五倍子联用均表现出协同作用,其他组合均表现为无关作用与颉颃作用。综上研究表明,恩诺沙星与石榴皮、五倍子,四环素与黄芩、石榴皮联用的组合对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具有较好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生素 抑菌试验 维氏单胞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稻田养殖黑鲤感染车轮虫和维氏气单胞菌的诊治
3
作者 蒙兰丽 薛彦霞 +3 位作者 廖东发 李新政 农秋米 黄色燕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59-60,共2页
广西百色黑鲤(以下简称黑鲤)主要分布于百色市南部山区毗邻越南的靖西市、那坡县等区域内,当地俗名有火炭鲤、乌鲤、土鲤等。黑鲤是经当地百年稻田驯养和繁育而成的地方鲤鱼品种,“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 广西百色黑鲤(以下简称黑鲤)主要分布于百色市南部山区毗邻越南的靖西市、那坡县等区域内,当地俗名有火炭鲤、乌鲤、土鲤等。黑鲤是经当地百年稻田驯养和繁育而成的地方鲤鱼品种,“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4年11月百色市那坡县百合乡念银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养殖的黑鲤暴发疾病,笔者经过对病例诊治获得了一些经验,现就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疾病诊治 黑鲤 稻田养殖 车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心怡 孙正祥 +1 位作者 苏应兵 周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维氏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安全性评价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胥宁 董靖 刘永涛 艾晓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 中间单胞菌(aeromonas media) 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雪雯 赵浩航 +4 位作者 温依铭 夏洪丽 喻大鹏 夏立群 鲁义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7-65,共9页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并进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药敏特性等鉴定。【结果】分离出菌落形态呈圆形、表面光滑呈乳白色、不透明的细菌,编号为MSB-2。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aexT等毒力相关基因及tetC、tetA、sull等耐药相关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西林、多西环素、头孢氨苄、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唑林等药物敏感。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病原菌后,出现与病鱼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腹鳍及胸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明显膨大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积液,与自然患病的症状相同。【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疾病的致病菌,养殖过程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批准渔用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单胞菌 分离与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雨辰 雷宁 +6 位作者 郝贵杰 周冬仁 王锋 黄爱霞 崔雁娜 孙博怿 林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6-874,共9页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检测鉴定,以及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含有aer、lip、gcat、ser和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及复方新诺明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罗氏沼虾的半致死浓度为6.54×10~5 CFU/mL。豚鼠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豚鼠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豚鼠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祝林 覃晓曼 +1 位作者 刘峰 苏应兵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74-3486,共13页
【目的】对引起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养殖基地宽体金线蛭急性死亡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宽体金线蛭养殖业健康发展。【方法】从患病宽体金线蛭病变组织中分离细菌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形... 【目的】对引起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养殖基地宽体金线蛭急性死亡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宽体金线蛭养殖业健康发展。【方法】从患病宽体金线蛭病变组织中分离细菌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等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并进行中药抑菌试验。【结果】从患病的宽体金线蛭病变组织中分离到菌株W23,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W23具有较高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W23与维氏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具有高度相似性,并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其聚为一支。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W23携带whiB3、Fla、Act、Lip、Aer、Ela共6种毒力基因和blaTEM、tetA、qnrS共3种耐药基因。此外,分离菌株W23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5~9 h。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W23对多黏菌素B、四环素和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氨苄和复方新诺明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和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中药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和苏木对分离菌株W23有明显抑制效果。【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养殖基地宽体金线蛭急性死亡的病原菌,其携带6种毒力基因和3种耐药基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在宽体金线蛭养殖过程中可选用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和苏木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维氏单胞菌 毒力基因 药物治疗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耐药维氏气单胞菌小鼠肠道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武浩恒 刘柱 +5 位作者 邵佳 马香 李宏 唐燕琼 迟雪 李娟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756-763,共8页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多药耐药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eronii)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主要是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新耐药突变株的出现,开发无抗生防制剂抑制致病菌感染成为当前发展趋势。枯草芽孢杆菌(Bacill...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多药耐药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eronii)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主要是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新耐药突变株的出现,开发无抗生防制剂抑制致病菌感染成为当前发展趋势。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作为常见的益生菌,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本文选择B.subtili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A.veronii的抑制作用,评估其对肠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滤纸片实验结果表明B.subtilis对A.veronii C4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EM结果表明,B.subtilis会造成A.veronii C4细胞胀裂、破损。此外,B.subtilis可以降低A.veronii C4的细胞毒性。在肠道屏障遭到破坏的小鼠模型中,B.subtilis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还能有效抵御A.veronii C4对小鼠器官、肠道的损伤。B.subtilis可作为治疗A.veronii感染的生防制剂,对于遏制A.veronii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hA基因特异性介导维氏气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安一 李宏 +4 位作者 刘柱 李娟娟 唐燕琼 迟雪 马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目的探究cphA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β-内酰胺耐药性的影响,解析基因功能。方法以维氏气单胞菌C4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利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 目的探究cphA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β-内酰胺耐药性的影响,解析基因功能。方法以维氏气单胞菌C4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利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phA基因对抗生素的响应表达;并通过分子对接解析CphA酶与抗生素互作的重要活性位点。结果成功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发现cphA基因缺失不影响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虽然cphA基因在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处理下均响应性表达增加,但cphA基因缺失仅特异性导致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由耐受变为敏感,而对其他β-内酰胺类的药物敏感性表型并无影响。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phA酶的Thr135、His174、Asn201氨基酸残基是与亚胺培南分子形成氢键作用的位点。结论维氏气单胞菌中的cphA基因特异性介导碳青霉烯耐药。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研究和β-内酰胺酶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cphA基因 基因敲除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脉冲电晕放电灭活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效果与机制
11
作者 祝振飞 燕鹏程 +2 位作者 张荣 张敏 屈广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8-4977,共10页
将介质阻挡放电(DBD)与脉冲电晕放电(PCD)联合用于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分析了DBD与PCD的协同效应,考察了电压、pH值、载气种类和流量等对DBD联合PCD(DBD/PCD)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的影响,探讨了维氏气单胞菌的失活机制,分析了活性物质... 将介质阻挡放电(DBD)与脉冲电晕放电(PCD)联合用于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分析了DBD与PCD的协同效应,考察了电压、pH值、载气种类和流量等对DBD联合PCD(DBD/PCD)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的影响,探讨了维氏气单胞菌的失活机制,分析了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斑马鱼攻毒实验验证了DBD/PCD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BD/PCD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效果明显高于DBD和PCD单独灭活效果,且二者的协同系数均大于1;经过420s的处理,DBD/PCD可将维氏气单胞菌的浓度降低7个数量级;增加放电电压可显著提高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效率;碱性条件下,氧气作为载气有利于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在0.5~1.5L/min的范围内,空气流量对灭活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DBD/PCD系统中产生的活性物质首先作用于维氏气单胞菌外膜,使其破裂,然后进入细胞内造成胞内蛋白和毒力基因的损伤,最终导致维氏气单胞菌失活.DBD/PCD系统产生的活性物质·OH、^(1)O_(2)和O_(2)·^(-)在维氏气单胞菌灭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斑马鱼攻毒实验表明:DBD/PCD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水体病原微生物灭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电晕放电 维氏单胞菌 灭活 机制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种单方中草药对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云贵 李泽昱 +1 位作者 强璐 高迎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165,共9页
为筛选出抑制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单方中草药,结合了前人研究结果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中规定使用的中草药,挑选了73种中草药,通过煎煮法制备中草药提取液,筛选抑菌圈>10 mm的中草药;进而测定中草... 为筛选出抑制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单方中草药,结合了前人研究结果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中规定使用的中草药,挑选了73种中草药,通过煎煮法制备中草药提取液,筛选抑菌圈>10 mm的中草药;进而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研究结果表明,诃子(Chebulae Fructus)、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乌梅(Mume Fructus)、地锦草(Euphorbiae humifusa Herba)和酒萸肉(Corn:Fructus)的抑菌效果最好,对10株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上,高度敏感率为55%;MIC≤62.5 mg/mL,在所有MIC中的占比为85%;MBC≤125 mg/mL,在所有MBC中的占比为90%。地榆(Sanguisorba Radix)和丁香(Caryophylli Flos)等25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使君子(Quispualis Fructus)和雷丸(Omphalia)等47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以上结果显示,诃子等6种中草药对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菌和杀菌活性,可作为防控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中草药 抑菌 最小杀菌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阻滞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广泽 张怡晴 +2 位作者 刘子琦 张铭琪 张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能感染人-兽-水生动物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2.2×10^(8)、1.1×10^(8)cfu/mL和5.5×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3 h到56 h胚胎形态学发育的影响及原因。通过...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能感染人-兽-水生动物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2.2×10^(8)、1.1×10^(8)cfu/mL和5.5×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3 h到56 h胚胎形态学发育的影响及原因。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数据统计、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浸染斑马鱼胚胎后,不仅导致其死亡率增高,而且存活胚胎的发育显著延迟。维氏气单胞菌的密度越高,胚胎发育延迟的程度就越高,在密度为2.2×10^(8)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感染下,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阻滞在受精后8~14 h。转录组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影响了斑马鱼胚胎与发育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影响的大部分基因的功能集中在中胚层的发育,尤其是胚胎的背腹侧分化中。本试验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发育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原因可能是维氏气单胞菌改变了中胚层发育背腹侧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或其上游调控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斑马鱼 发育阻滞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盐酸多西环素控制技术
14
作者 宣杰 翟玉菲 +1 位作者 沈飞 吕利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使用方案,在水温(20±2)℃下,体质量(200±50)g的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给药后0.5、1、2、4、8、12、24、48、78 h取血、肌肉、脑组织、肝胰脏、肾脏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盐酸多西环素在黄颡鱼体内5个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1.0μ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4.0μg/mL,耐药选择窗为0.5~4.0μg/mL,抗菌后效应分别为(0.95±0.24)、(0.79±0.58)、(1.92±0.71)h。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后,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脑中的曲线下面积(0~78 h)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78h/MIC)分别为75.5580、686.5486、557.2362、736.9682、234.9658,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为2.4908、18.6652、15.3044、24.1590、10.9018。根据浓度依赖型药物曲线下面积(0~t)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t/MIC)>125、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8的有效标准,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用药方案为20 mg/kg,每日1次。依据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动力学数据,确定休药期至少11.2 d。综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有效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黄颡鱼 维氏单胞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
15
作者 安相茹 苏应兵 周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42-48,共7页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希瓦氏菌(Shiva's bacteria)、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sis)等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达18.57~25.28 mm。菌株C2-1具有较高的酸碱稳定性且对温度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扫描电子显微镜镜观察发现细菌C2-1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破坏效果。液质联用(LC-MS)分析该细菌包含多种不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如伊枯草菌素等。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C2-1是防治维氏气单胞菌的潜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加州鲈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兴右 朱志 +3 位作者 罗雪莲 张孟琴 印双红 张俊波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探究黄精多糖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mas veronii)抑菌效果,选取不同浓度的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 为探究黄精多糖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mas veronii)抑菌效果,选取不同浓度的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鲫,利用黄精多糖浸浴,24 h后采集鲫鱼鳃,测得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0.64 g/mL黄精多糖抑菌圈的直径为(18.33±0.19)mm,0.32 g/mL黄精多糖的抑菌圈直径为(13.57±0.33)mm,0.16 g/mL黄精多糖为(10.84±0.17)mm。黄精多糖对水产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MIC和MBC均为0.32 g/mL。浸浴黄精多糖24 h后,与感染组相比,0.01和0.02 g/mL组降低了鲫鱼鳃中AKP活性;0.04 g/mL黄精多糖治疗组的鲫鳃中SOD、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72 h后各治疗组存活率均大于感染组。指出,黄精多糖有助于鲫抵抗维氏气单胞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维氏单胞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7
作者 仇美红 李敏 +6 位作者 周立新 耿毅 陈梦竹 向家志 辜益鹏 张定 郭中钢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86-91,共6页
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在成都市养殖场黄颡鱼中的危害及其耐药情况,并为科学防控黄颡鱼疫病提供依据,试验从成都市各养殖区采集36例黄颡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分离、鉴定出10株维氏气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黄颡鱼... 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在成都市养殖场黄颡鱼中的危害及其耐药情况,并为科学防控黄颡鱼疫病提供依据,试验从成都市各养殖区采集36例黄颡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分离、鉴定出10株维氏气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多粘菌素B敏感,对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完全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针对成都地区黄颡鱼的维氏气单胞菌病,建议在药物敏感性检测的基础上选择用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维氏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原鲤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分析
18
作者 吴伟军 谭红连 +5 位作者 韩耀全 杨明伟 邓冬明 陈静 韦信贤 童桂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0-1529,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乌原鲤(Procypris mer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分析其毒力基因,为乌原鲤养殖中的病害诊断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患病乌原鲤肝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 【目的】明确引起乌原鲤(Procypris mer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分析其毒力基因,为乌原鲤养殖中的病害诊断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患病乌原鲤肝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8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从患病乌原鲤肝脏和肾脏中分离纯化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命名为190424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190424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乌原鲤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5.75×107 CFU/k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19种常见抗生素中,菌株19042401对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6种药物敏感,对链霉素、罗红霉素、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表明,菌株19042401携带Act、Aer、GcaT、Acg、OmpAI、Alt、Fla、Exu、Ser和AhyB共10种毒力基因。【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乌原鲤发病的致病菌,携带10种毒力基因,对乌原鲤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仅对少数药物敏感,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养殖生产中可选用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原鲤 维氏单胞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刺鲃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9
作者 邓小红 蒋经运 +3 位作者 江喜炜 唐明 蒋洋阳 唐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51-54,57,共5页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属于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生长在溪河水库中。其肉质爽脆,口感鲜嫩,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名贵淡水鱼[1]。近年来,随着倒刺鲃养殖规模扩大,...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属于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生长在溪河水库中。其肉质爽脆,口感鲜嫩,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名贵淡水鱼[1]。近年来,随着倒刺鲃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水质、环境以及气候恶化,各类鱼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倒刺鲃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2]。此外,一些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不规范用药甚至滥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药敏试验 倒刺鲃 候恶化 滥用抗生素 不规范用药 养殖水质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2
20
作者 夏飞 梁利国 谢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从患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脏中分离得1株优势菌DF-1。将菌DF-1进行人工回感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鲫有致病性。该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均表明其... 从患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脏中分离得1株优势菌DF-1。将菌DF-1进行人工回感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鲫有致病性。该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均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甲哌利福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阿洛西林、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15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维氏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