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翁同龠禾维新变法思想简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俊美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101-106,共6页
翁同龠禾是晚清政坛的要员,有凡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他几乎无不参与。1895年甲午中日战败后,他因受战败的强烈刺激,又目睹战后各国在华掀起的划分势力范围、旨在瓜分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深感旧法实不足恃,产生了变革国政、振兴...
翁同龠禾是晚清政坛的要员,有凡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他几乎无不参与。1895年甲午中日战败后,他因受战败的强烈刺激,又目睹战后各国在华掀起的划分势力范围、旨在瓜分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深感旧法实不足恃,产生了变革国政、振兴王朝的强烈愿望,并积极引导光绪帝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He
维新变法思想
政治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衰落与反清革命思想的兴起
2
作者
何继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39,共5页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变法思想
反清革命
思想
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3
作者
刘学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康有为
维新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
日本明治
维新
资产阶级
维新
派
光绪帝
文化教育
政治体制改革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君权
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浅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晓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40-47,共8页
唐才常(1867—1900),湖南浏阳人,与谭嗣同是“二十年刎颈交”,同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激进派的代表人物,时人称为“浏阳双杰”。过去,人们对谭嗣同维新变法思想研究较多,而对唐则研究不够。本文拟对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唐才常(1867—1900),湖南浏阳人,与谭嗣同是“二十年刎颈交”,同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激进派的代表人物,时人称为“浏阳双杰”。过去,人们对谭嗣同维新变法思想研究较多,而对唐则研究不够。本文拟对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变法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些初步探讨。 一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短短几年间,中国社会迅速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马关条约》的签订,开始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更加严重的新阶段。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掠夺中国利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豆剖”的危险从“渐露机芽”发展到“迫在眉睫”。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特别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激化。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救亡的决心。十九世纪60—80年代还处于思想伏流状态的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代表甲午战后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小批爱国知识分子是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唐才常是他们中的姣姣者。《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唐才常正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和约已成,所约条款,非是和倭,直是降倭,奸臣卖国,古今所无!……窃恐天下瓜分之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才常
维新变法思想
谭嗣同
民族资产阶级
爱国救亡
帝国主义
激进派
戊戌政变
维新
变法
思潮
甲午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廷式变法思想评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谢景芳
《求是学刊》
1987年第4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文廷式
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维新
派
罗霄山
君民共主
强学会
甲午战争
守旧派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英《筹蜀篇》及其维新思想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一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72-77,共6页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日维新。“蜀学会”和《蜀学报》随之从历史舞台上消隐。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并没有被扑灭,相反,它依然在四川思想界传播和发展着。黄英所著《筹蜀篇》,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四川维新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
思想
四川
维新变法思想
蜀学
议院
广开民智
西学
学习西方
蒙学
顽固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翁同和与戊戌变法
7
作者
谢俊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25-129,共5页
研究中国近代史,说到晚清政局和重大社会变革,没有不提到翁同和的,因为这些均同他有关。百年前,他曾一手支持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并草拟宣布实行维新变法的国是诏和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谕旨。他因支持变法,引荐康、梁维新派而蒙受革...
研究中国近代史,说到晚清政局和重大社会变革,没有不提到翁同和的,因为这些均同他有关。百年前,他曾一手支持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并草拟宣布实行维新变法的国是诏和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谕旨。他因支持变法,引荐康、梁维新派而蒙受革职编管的重惩。几年前,作者曾写过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和
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康有为
戊戌
变法
维新
派
李提摩太
梁启超
经世致用
京师大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发微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君
田海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早期
礼学
思想
《教学通议》
维新变法思想
《周礼》
礼学活动
政治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
9
作者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耿天勤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工作结束了,面对全省6.7万多份历史答卷,我曾经和参加阅卷的一些教师进行过讨论,听取过他们的看法,继之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耿天勤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工作结束了,面对全省6.7万多份历史答卷,我曾经和参加阅卷的一些教师进行过讨论,听取过他们的看法,继之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今年历史答卷暴露出的问题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继续前进
培养学生
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改革
分析能力
高考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维新变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翁同龠禾维新变法思想简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俊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文摘
翁同龠禾是晚清政坛的要员,有凡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他几乎无不参与。1895年甲午中日战败后,他因受战败的强烈刺激,又目睹战后各国在华掀起的划分势力范围、旨在瓜分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深感旧法实不足恃,产生了变革国政、振兴王朝的强烈愿望,并积极引导光绪帝实...
关键词
翁同He
维新变法思想
政治
思想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衰落与反清革命思想的兴起
2
作者
何继龄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马列教学部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39,共5页
文摘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
关键词
维新变法思想
反清革命
思想
兴替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3
作者
刘学军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康有为
维新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
日本明治
维新
资产阶级
维新
派
光绪帝
文化教育
政治体制改革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君权
变法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浅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晓明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40-47,共8页
文摘
唐才常(1867—1900),湖南浏阳人,与谭嗣同是“二十年刎颈交”,同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激进派的代表人物,时人称为“浏阳双杰”。过去,人们对谭嗣同维新变法思想研究较多,而对唐则研究不够。本文拟对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变法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些初步探讨。 一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短短几年间,中国社会迅速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马关条约》的签订,开始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更加严重的新阶段。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掠夺中国利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豆剖”的危险从“渐露机芽”发展到“迫在眉睫”。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特别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激化。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救亡的决心。十九世纪60—80年代还处于思想伏流状态的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代表甲午战后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小批爱国知识分子是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唐才常是他们中的姣姣者。《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唐才常正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和约已成,所约条款,非是和倭,直是降倭,奸臣卖国,古今所无!……窃恐天下瓜分之兆。
关键词
唐才常
维新变法思想
谭嗣同
民族资产阶级
爱国救亡
帝国主义
激进派
戊戌政变
维新
变法
思潮
甲午战后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廷式变法思想评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谢景芳
出处
《求是学刊》
1987年第4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文廷式
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维新
派
罗霄山
君民共主
强学会
甲午战争
守旧派
清政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英《筹蜀篇》及其维新思想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一立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72-77,共6页
文摘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日维新。“蜀学会”和《蜀学报》随之从历史舞台上消隐。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并没有被扑灭,相反,它依然在四川思想界传播和发展着。黄英所著《筹蜀篇》,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四川维新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关键词
维新
思想
四川
维新变法思想
蜀学
议院
广开民智
西学
学习西方
蒙学
顽固派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翁同和与戊戌变法
7
作者
谢俊美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文摘
研究中国近代史,说到晚清政局和重大社会变革,没有不提到翁同和的,因为这些均同他有关。百年前,他曾一手支持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并草拟宣布实行维新变法的国是诏和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谕旨。他因支持变法,引荐康、梁维新派而蒙受革职编管的重惩。几年前,作者曾写过翁...
关键词
翁同和
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康有为
戊戌
变法
维新
派
李提摩太
梁启超
经世致用
京师大学堂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发微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君
田海林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文摘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关键词
康有为
早期
礼学
思想
《教学通议》
维新变法思想
《周礼》
礼学活动
政治倾向
Keywords
Kang Youwei
the science of li
a summary of education
shou-li
分类号
D09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
9
作者
耿天勤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文摘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耿天勤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工作结束了,面对全省6.7万多份历史答卷,我曾经和参加阅卷的一些教师进行过讨论,听取过他们的看法,继之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今年历史答卷暴露出的问题今年...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继续前进
培养学生
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改革
分析能力
高考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维新变法思想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翁同龠禾维新变法思想简论
谢俊美
《河北学刊》
CSSCI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衰落与反清革命思想的兴起
何继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刘学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才常维新变法思想浅论
何晓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廷式变法思想评析
谢景芳
《求是学刊》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英《筹蜀篇》及其维新思想
何一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再论翁同和与戊戌变法
谢俊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发微
杨君
田海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沿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继续前进─—写在1994年高考历史评卷之后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