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衰败原因共性分析
1
作者 赵来文 高卓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从1648年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到以苏东巨变为标志的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生成,国际社会历经几个大小,形色各异的国际体系,在这些国际体系的交替演变中,本文仅从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衰败的原... 从1648年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到以苏东巨变为标志的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生成,国际社会历经几个大小,形色各异的国际体系,在这些国际体系的交替演变中,本文仅从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衰败的原因进行共性分析,总结出科技的发展、不可逆转的社会历史潮流以及体系内的维护机制的约束性的缺失是造成两大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试图为研究如何使现行的国际体系有效运行的学者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维也纳体系的多极格局——理论与现实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博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2期30-33,41,共5页
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格局方面,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研究和了解。而西方在国际关系格局的研究方面进行的很早,成果也非常丰厚。文章就以维也纳格局为例,将西方国际关系格局理论和现... 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格局方面,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研究和了解。而西方在国际关系格局的研究方面进行的很早,成果也非常丰厚。文章就以维也纳格局为例,将西方国际关系格局理论和现实柔和在一起进行阐述,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维也纳格局的运行机制和特点,希望对我们研究多极化格局理论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多极格局 运行机制 国际关系格局 政治多极化 保障机制 多极均势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米亚战争、“东方问题”与维也纳体系的重组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兴杰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19年第3期61-73,M0005,共14页
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主导的同盟与俄国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一场战争,使"东方问题"这一困扰欧洲体系的难题"内部化",打破了维也纳体系的"和平"状态。"东方问题"最终成为"百年和平"... 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主导的同盟与俄国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一场战争,使"东方问题"这一困扰欧洲体系的难题"内部化",打破了维也纳体系的"和平"状态。"东方问题"最终成为"百年和平"的转折点。克里米亚战争意味着英俄两个侧翼大国默契合作的终结,维也纳体系从"梅特涅时代"转向"俾斯麦时代"。侧翼大国之间的战争压碎了东欧地缘政治的均衡结构,进而引发了"意大利问题"和"德国问题"的连锁反应。维持欧洲百年和平的重心从欧洲大陆的均势转移到海外扩张,将全球带入一个"帝国的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是由"东方问题"引发的第一场欧洲大战,同时将奥斯曼帝国正式带入到欧洲国际体系之中。民族主义思潮以及俄国和奥地利关系的恶化,最终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体系的"黑洞",进而成为欧洲大战的"火药桶"。克里米亚战争事实上结束了维也纳和会所确立的大国协调机制,迫使维也纳体系进行了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米亚战争 东方问题 维也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维也纳体系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4
作者 孟梁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1期50-50,共1页
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四个重要阶段,分别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代音乐,维也纳体系音乐实际上就是古典主义音乐,文章基于此,首先对维也纳体系音乐做了分析,然后探讨了风格与特点,包括均衡严整的... 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四个重要阶段,分别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代音乐,维也纳体系音乐实际上就是古典主义音乐,文章基于此,首先对维也纳体系音乐做了分析,然后探讨了风格与特点,包括均衡严整的结构、平衡清晰的旋律、布局严谨的调性、典雅秀丽的风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音乐 特点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也纳体系的运作与终结
5
作者 何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2-13,共2页
本文试图从近代国际关系的角度探询维也纳体系的运作方式、特征以及其终结原因、时间和方式,通过对维也纳体系的分析来展现当时大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终结 一战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均势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辜庆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8-61,共4页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欧洲均势结构是欧洲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它建立在欧洲大国彼此牵制、宰割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基础之上。一百年来,均势结构由1793年之前的极为脆弱到19世纪末走向“稳定”,其间经历了平衡——失衡——新...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欧洲均势结构是欧洲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它建立在欧洲大国彼此牵制、宰割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基础之上。一百年来,均势结构由1793年之前的极为脆弱到19世纪末走向“稳定”,其间经历了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反复历程。从《彼得堡协定》、《肖蒙条约》,到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再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结构 近东危机 维也纳体系 光荣孤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