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根耀 梁兴 陈方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分五大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重塑了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演化,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沉积格局。分析了不同方向的断裂(包括基底中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盆地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中... 分五大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重塑了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演化,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沉积格局。分析了不同方向的断裂(包括基底中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盆地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中元古代出现的南北向新生构造和早奥陶世出现的北西向新生构造在断块演化和油气成藏中的重要性,并以"盆""山"耦合发育为指导探讨了这两者及东西向断裂与邻侧造山带演化间的有机联系。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稳定性在于它在中—新生代没有新生构造出现,而只有南北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前者在白垩纪(—古近纪)的冲断决定了油气的保存或调整。基于这一实例分析了新生构造继承性发育的某些特点,尤其强调北西向构造在控制后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中的意义,提出(海相)油气勘探中构造分析的关键是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新生构造 继承性发育 油气勘探 鄂尔多斯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北东向构造与松辽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根耀 梁江平 +3 位作者 杨建国 朱德丰 陈均亮 赵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北东向断裂是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出现的新生构造,白垩纪经历了剪切拉张—剪切挤压的里丁旋回。它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把共轭的北西向断裂、伴生的近南北(北北西)向断裂和派生的北北东向构造纳入自己的运动学体系。受其控制,松辽盆地演... 北东向断裂是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出现的新生构造,白垩纪经历了剪切拉张—剪切挤压的里丁旋回。它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把共轭的北西向断裂、伴生的近南北(北北西)向断裂和派生的北北东向构造纳入自己的运动学体系。受其控制,松辽盆地演化可分为剪切—拉张期、断—坳转换期、初次沉陷期、局部挤压期、再次沉陷期、盆地萎缩期和反转闭合期,反映了盆地与西部的大兴安岭造山带和东部的东亚大陆边缘斜向汇聚—剪切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白垩纪变形可分为三大阶段,控盆断层发育阶段、密集的低级别断层发育阶段和形成一系列背斜的盆地反转阶段,分别控制了火山岩气藏,断层—岩性(或岩性—断层)油气藏和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发育。松辽盆地成为富油气盆地的构造条件,是北东向新生构造在白垩纪的继承性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东向构造 新生构造 继承性发育 “盆” “山”耦合 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