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针拨术后20年继发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一例
1
作者 岳林 王翔 王印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6,共1页
我们经手术治疗1例白内障针拨术后20年继发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白内障 针拨术 继发性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65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外伤 晶状体脱住 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瞳检查在诊治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杜秀娟 马晓华 +2 位作者 滕兆娥 刘正峰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强调术前散瞳检查的重要性,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25眼)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散瞳检查并根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和范围选... 目的分析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强调术前散瞳检查的重要性,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25眼)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散瞳检查并根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21例(25眼)患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极其相似,但同时有虹膜震颤、发作眼前房深度较对侧眼明显变浅的重要体征。患眼前房深度为(1.17±0.48)mm,对侧眼为(2.5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散瞳后前房深度为(1.53±0.27)mm,与散瞳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查显示16眼(64.0%)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散瞳检查发现有24眼(96.0%)晶状体半脱位,散瞳检查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较UBM高。术后随访3个月~2 a,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眼压恢复正常为(17.65±2.79)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48.12±3.15)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62,P〈0.05)。术后6个月,21眼(84.0%)眼压正常,4眼(16.0%)需加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为(22.74±3.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7,P〈0.05)。术后2 a除1眼因悬吊IOL后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外,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余24眼眼压均正常,所有患者眼压为(18.95±3.74)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38,P〈0.05)。结论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时容易误诊;术前散瞳检查能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并能明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及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不能完全根治此类青光眼,只有解除晶状体因素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瞳检查 隐匿性 晶状体半脱位 发性青光眼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惠英 徐学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发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亚丽 牛松涛 陈瑞合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观察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经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 目的观察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经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2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例手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和3个月眼压分别为(14.91±4.79)mmHg(1kPa=7.5mmHg)、(14.87±2.93)mmHg,与术前眼压(40.96±12.23)mmHg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及时手术可以控制眼压,挽救和改善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发性青光眼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摘出联合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智科 陈晓莉 叶宏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联合术中房角镜辅助直视下机械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手术...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联合术中房角镜辅助直视下机械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摘出脱位的晶状体后在术中房角镜辅助下行房角分离术。其中晶状体脱离范围小于180°的12眼行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直视下房角分离术;脱离范围大于180°的9眼行25 G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残留囊膜及皮质,其中1眼术前视力无光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直接行房角分离术,8眼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后再行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20眼(95.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前11眼房角粘连关闭>180°~270°,10眼房角粘连关闭>270°;术后6个月10眼房角完全开放,6眼房角粘连关闭≤90°,3眼房角粘连关闭>90°~180°,1眼房角粘连关闭>180°~270°,1眼房角粘连关闭>270°,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38.6±7.4)mmHg(1 kPa=7.5 mmHg),术后6个月降至(17.2±4.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1.79±0.15)mm,术后6个月增加至(4.06±0.36)mm,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虹膜拉钩、囊袋张力环及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的应用下,晶状体摘出联合房角镜辅助直视下机械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发性青光眼 房角分离 虹膜拉钩 囊袋张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华 石荣先 +2 位作者 方亚非 晁小蕊 李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测量眼压;术后3个月测量前房深度并检查房角情况。结果术后39眼(92.9%)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3眼(7.1%)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40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95.2%);37眼矫正视力≥0.3,其中0.3~0.5者19眼(45.2%),0.6~0.8者15眼(35.7%),1.0者3眼(7.1%)。与术前眼压控制后的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1.32,P=0.002)。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7±0.42)mm增加至(2.48±0.43)mm(t=4.79,P=0.008),房角也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H=5.21,P=0·02)。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及房角检查结果选择二联或三联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膨胀期 发性青光眼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