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30年代外交中的运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宗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7,共7页
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台为第一阶段,孤立主义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贸易;从《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进入保持行动...
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台为第一阶段,孤立主义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贸易;从《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孤立主义已演变成一股美国牌的绥靖主义思潮。30年代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准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国内问题成堆,无暇顾及美洲以外的事务;孤立主义外交传统根深蒂固;欧洲事务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美国大财团与德国垄断资本的密切联系;美国人对参加一战的反思与批评;美国民众的和平主义心理等。孤立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和平愿望,但其主流代表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纵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外交政策
孤立
主义
绥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美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德教
赵文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同年11月24日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闭幕,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罪行始终抱“中立”、“不干涉”政策,国联会议、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之所以没有对日本侵华实行制裁,也主要是由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政策造成的。
关键词
美国
七七事变
“中立”
“不干涉”
绥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兴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9,共8页
加拿大虽然在战前推行绥靖主义政策,但在二战中直接派军作战,在军事上取得许多重大战果。加拿大生产大量的武器和其他军需品,为盟军提供重要的后勤支持;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和训练基地,加拿大为战争提供急需的人力资源。在外交方面为盟国...
加拿大虽然在战前推行绥靖主义政策,但在二战中直接派军作战,在军事上取得许多重大战果。加拿大生产大量的武器和其他军需品,为盟军提供重要的后勤支持;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和训练基地,加拿大为战争提供急需的人力资源。在外交方面为盟国间的合作创造条件,它积极参与战后重建和维护和平的工作。它基于其与欧洲在传统上和现实上的纽带,将其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在对二战作出贡献的同时又受到其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主义
政策
欧洲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捷克“五月危机”前后的美国外交
被引量:
2
4
作者
曾醒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史学界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着重肯定了罗斯福同孤立主义的斗争,承认他对引导美国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这对于克服过去对罗斯福评价的片面性,了解罗斯福外交政策的积极趋向,是有必要的.然而,...
近年来,史学界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着重肯定了罗斯福同孤立主义的斗争,承认他对引导美国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这对于克服过去对罗斯福评价的片面性,了解罗斯福外交政策的积极趋向,是有必要的.然而,三十年代罗斯福的外交政策毕竟是很矛盾的.反孤立主义、反法西斯侵略即使是主要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面,而同时也还存在绥靖主义的一面.一九三八年希特勒挑起捷克苏台德问题的“五月危机”前后,美国的外交活动可以说明这一点.捷克“五月危机”时期,罗斯福支持过英法的绥靖活动,这是大家都比较肯定的.但是,当时美国到底参与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又起了什么作用?则还不是很清楚.原因在于美国没有公开参与,它的活动主要是在幕后进行的.这也是当时美国绥靖活动的一个特点.所以本文拟就张伯伦上台后绥靖格局的形成,“五月危机”的迫捷屈服,慕尼黑会议的召开等这三段美国的外交活动及其作用加以论列.(一)关于绥靖格局的形成和罗斯福的政策张伯伦是在一九三七年五月继鲍尔温任英国首相的.这时希特勒已进兵莱因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伦
罗斯福
绥靖主义
希特勒
苏台德区
危机
美国外交
大使
慕尼黑会议
达拉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
5
作者
高拴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9-93,共5页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拼命反对中国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外交思想
抗战时期
中国抗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驻美大使
中立法案
绥靖主义
日本帝国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
6
作者
张德鹏
张明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26-31,共6页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张德鹏,张明武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和坚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①很显然,这里毛泽东肯定...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张德鹏,张明武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和坚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①很显然,这里毛泽东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和抗战的功绩,这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态势动因
日本帝国
主义
共产党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国民党
毛泽东
西安事变
“速胜论”
绥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30年代外交中的运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宗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7,共7页
文摘
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台为第一阶段,孤立主义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贸易;从《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孤立主义已演变成一股美国牌的绥靖主义思潮。30年代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准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国内问题成堆,无暇顾及美洲以外的事务;孤立主义外交传统根深蒂固;欧洲事务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美国大财团与德国垄断资本的密切联系;美国人对参加一战的反思与批评;美国民众的和平主义心理等。孤立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和平愿望,但其主流代表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纵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外交政策
孤立
主义
绥靖主义
分类号
K712.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美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德教
赵文莉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文摘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同年11月24日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闭幕,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罪行始终抱“中立”、“不干涉”政策,国联会议、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之所以没有对日本侵华实行制裁,也主要是由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政策造成的。
关键词
美国
七七事变
“中立”
“不干涉”
绥靖主义
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neutral and non-intervention policy
pacifism
分类号
K1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兴明
机构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9,共8页
文摘
加拿大虽然在战前推行绥靖主义政策,但在二战中直接派军作战,在军事上取得许多重大战果。加拿大生产大量的武器和其他军需品,为盟军提供重要的后勤支持;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和训练基地,加拿大为战争提供急需的人力资源。在外交方面为盟国间的合作创造条件,它积极参与战后重建和维护和平的工作。它基于其与欧洲在传统上和现实上的纽带,将其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在对二战作出贡献的同时又受到其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加拿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主义
政策
欧洲战场
分类号
K711.5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捷克“五月危机”前后的美国外交
被引量:
2
4
作者
曾醒时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文摘
近年来,史学界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着重肯定了罗斯福同孤立主义的斗争,承认他对引导美国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这对于克服过去对罗斯福评价的片面性,了解罗斯福外交政策的积极趋向,是有必要的.然而,三十年代罗斯福的外交政策毕竟是很矛盾的.反孤立主义、反法西斯侵略即使是主要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面,而同时也还存在绥靖主义的一面.一九三八年希特勒挑起捷克苏台德问题的“五月危机”前后,美国的外交活动可以说明这一点.捷克“五月危机”时期,罗斯福支持过英法的绥靖活动,这是大家都比较肯定的.但是,当时美国到底参与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又起了什么作用?则还不是很清楚.原因在于美国没有公开参与,它的活动主要是在幕后进行的.这也是当时美国绥靖活动的一个特点.所以本文拟就张伯伦上台后绥靖格局的形成,“五月危机”的迫捷屈服,慕尼黑会议的召开等这三段美国的外交活动及其作用加以论列.(一)关于绥靖格局的形成和罗斯福的政策张伯伦是在一九三七年五月继鲍尔温任英国首相的.这时希特勒已进兵莱因兰。
关键词
张伯伦
罗斯福
绥靖主义
希特勒
苏台德区
危机
美国外交
大使
慕尼黑会议
达拉第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
5
作者
高拴来
机构
西安联大师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9-93,共5页
文摘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拼命反对中国人民...
关键词
胡适
外交思想
抗战时期
中国抗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驻美大使
中立法案
绥靖主义
日本帝国
主义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
6
作者
张德鹏
张明武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摘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张德鹏,张明武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和坚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①很显然,这里毛泽东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和抗战的功绩,这事实...
关键词
蒋介石
态势动因
日本帝国
主义
共产党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国民党
毛泽东
西安事变
“速胜论”
绥靖主义
分类号
K827.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30年代外交中的运用
张宗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美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赵德教
赵文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潘兴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捷克“五月危机”前后的美国外交
曾醒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
高拴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蒋介石抗战态势动因浅析
张德鹏
张明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