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瓶梅》词话本与绣像本故事正传比较和研究价值评估
1
作者 李娟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7,共8页
在《金瓶梅》故事正传部分,绣像本对词话本的改动主要有删削、修改和增补三类。其中几乎所有的修改和增补都是必要的,部分删削也使作品的面貌更加完善,表现在通顺文字、改正错误、去掉重复、弥补漏洞等方面。绣像本的故事情节更紧凑,人... 在《金瓶梅》故事正传部分,绣像本对词话本的改动主要有删削、修改和增补三类。其中几乎所有的修改和增补都是必要的,部分删削也使作品的面貌更加完善,表现在通顺文字、改正错误、去掉重复、弥补漏洞等方面。绣像本的故事情节更紧凑,人物刻画更鲜明,文学性强于词话本,绣像本的改动总体上优化了小说。但绣像本对词话本中服饰、器物、饮食等具体细节的删削,对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有一定的损害。就两个版本的研究价值而言,若要通过小说进行文化研究,应当选择词话本,而涉及作品思想、艺术、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研究,绣像本则是更好的研究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词话本 绣像本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本与绣像本差异管窥——读《秋水堂论金瓶梅》有感
2
作者 张爽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词话本和绣像本是《金瓶梅》一书的两大版本系统,而这两大版本在对《金瓶梅》主旨的阐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风貌的展示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根据《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中采用"春秋笔法"与"文本细读"... 词话本和绣像本是《金瓶梅》一书的两大版本系统,而这两大版本在对《金瓶梅》主旨的阐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风貌的展示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根据《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中采用"春秋笔法"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中西文本批评方法,对词话本和绣像本三大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认识词话本与绣像本不同的美学原则和意识形态、以及进一步理解田晓菲教授的慈悲的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堂论金瓶梅》 词话本 绣像本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绣像本评点研究述评
3
作者 李开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0-97,共8页
一直以来,《金瓶梅》都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而绣像评改本(崇祯本)的研究与词话本、张评本相比却一直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研究阶段,在小说评点研究史上出现相对较早而又比较重要的绣像本评点的研究者就更为稀少了,绣评研... 一直以来,《金瓶梅》都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而绣像评改本(崇祯本)的研究与词话本、张评本相比却一直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研究阶段,在小说评点研究史上出现相对较早而又比较重要的绣像本评点的研究者就更为稀少了,绣评研究虽不及词话本与张评本研究成果那样群星闪耀,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成就、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绣像本 崇祯本 评点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绣像本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习斌 《曹雪芹研究》 201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向来专题研究《红楼梦》绣像发展史的文章不太多见。本文系统地勾勒了《红楼梦》小说文本传播史上绣像、插图的刊刻流布情况,重点介绍了木刻本、石印本各不同版本的绣像情况,并对各版本间绣像的异同及流变发展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红楼梦 绣像 木刻本 石印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敦邦《红楼梦》人物绣像的艺术成就
5
作者 张克锋 张晓红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2期110-129,共20页
戴敦邦在《红楼梦》人物绣像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一,他塑造了一系列俊美灵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子形象,在造型和神态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明清以来仕女画“千人一面”的弊端;其二,他特别重视男性人物形象,塑... 戴敦邦在《红楼梦》人物绣像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一,他塑造了一系列俊美灵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子形象,在造型和神态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明清以来仕女画“千人一面”的弊端;其二,他特别重视男性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系列形貌不同、性格各异的男性形象,体现了他不同于以往“红楼人物画”画家的识力和独创性;其三,他成功塑造了许多小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红楼人物画”画廊,为《红楼梦》绘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其四,他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功能,实现了物象之美与线条之美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敦邦 《红楼梦》绣像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神怪小说绣像图之“自觉”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萃 解玉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206,共6页
绣像图作为清代神怪小说最常见的插图类型,总体上有助于提起读者阅读小说文字的兴趣,但这些绣像图本身也有非常"自觉"的表达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人间帝王、将相的绣像往往置于神佛之前,表现出以人(世)为本;绣像中透露出"... 绣像图作为清代神怪小说最常见的插图类型,总体上有助于提起读者阅读小说文字的兴趣,但这些绣像图本身也有非常"自觉"的表达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人间帝王、将相的绣像往往置于神佛之前,表现出以人(世)为本;绣像中透露出"三教合流"的讯息,儒、释、道的经典符号出现杂糅;各类绣像常常显示出具体显著的戏台化特征,这既是清代戏曲、特别是清中叶后戏曲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表征,也有助于小说读者迅速、准确地领会小说的总体思想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 神怪小说 插图 绣像 戏台化 文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建阳书坊的刻书风尚及文化意义 以建阳刊刻《三国志演义》小说插图本的研究为线索
7
作者 林蕴臻 《福建艺术》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一、明代建阳小说插图本的生成原因插图本,古称“绣像书籍”。现存最早的小说插图本为元代建阳虞氏书坊刊刻的包括《三国志平话》在内的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作为“图”的一类,本身就有绘画意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图绘作品,而是依托书籍... 一、明代建阳小说插图本的生成原因插图本,古称“绣像书籍”。现存最早的小说插图本为元代建阳虞氏书坊刊刻的包括《三国志平话》在内的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作为“图”的一类,本身就有绘画意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图绘作品,而是依托书籍载体存在,当与通俗小说文本相联系时就完成了语图互文环境下的艺术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本 绣像书籍 明代 刻书风尚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列国志》绣像(部分)
8
作者 郭秀庚 《美术大观》 1996年第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东周列国志 绣像 才女 补正 画像 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人物绣像选页
9
作者 辛宽良 赵明均 《美术大观》 1999年第9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水浒传 绣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人物绣像选页
10
《美术大观》 1999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水浒传 绣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窥红——红楼绣像与视觉认同
11
作者 林焱 《艺苑》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认同 视觉印象 绣像 林黛玉 认识图式 人物造型 形象 改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花缘》人物绣像画本的图像研究
12
作者 卜婧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5期136-137,共2页
《镜花缘》画本有人物绣像本、回目画本、连环画本三种类型,人物绣像画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人物绣像画多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单人式绣像、三人式绣像、多人联合式绣像三种呈现方式,体现了图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也有着图像学研究... 《镜花缘》画本有人物绣像本、回目画本、连环画本三种类型,人物绣像画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人物绣像画多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单人式绣像、三人式绣像、多人联合式绣像三种呈现方式,体现了图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也有着图像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人物绣像 白描 多人式绣像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程伟元刊《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与改琦《红楼梦图咏》图式变化
13
作者 刘新星 《书画世界》 2021年第9期88-89,共2页
程伟元刊《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是最早的《红楼梦》刻本,在后续《红楼梦》图像版刻插图、画家绘本及各类民间艺术中,改琦《红楼梦图咏》插图作品刻工优秀,形象准确传神,衣饰线条流畅自然,体现了清代版画的高超技艺。探讨二者的图式变化... 程伟元刊《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是最早的《红楼梦》刻本,在后续《红楼梦》图像版刻插图、画家绘本及各类民间艺术中,改琦《红楼梦图咏》插图作品刻工优秀,形象准确传神,衣饰线条流畅自然,体现了清代版画的高超技艺。探讨二者的图式变化,可一窥小说刻本图像在图式上的种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红楼梦图咏》 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传与传记文学的普及大众化趋向——从《胡适传》第四版所想到的
14
作者 易竹贤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图文作传,是历史人物长篇传记写作走向大众化的一种新路径。它从绣像小说、近代电影、近年"讲经""读史"潮流中获得启发,却又与它们迥然有别。传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似与"绣像小说"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真... 图文作传,是历史人物长篇传记写作走向大众化的一种新路径。它从绣像小说、近代电影、近年"讲经""读史"潮流中获得启发,却又与它们迥然有别。传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似与"绣像小说"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真实与虚构。与近代电影也只图像近似,而不可能有音乐语言等听觉因素。与"讲经""读史"之类的区别最明显,或主说理,或主叙事;图片资料或有或无,或多或少。在传记中选用图片资料,须有严格的要求和应起的作用。首先,能真实地表现传主的生平行状和思想发展;其次,能表现传主思想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作传 大众化 新路径 绣像小说 近代电影 “讲经” “读史”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记
15
《曹雪芹研究》 2015年第2期188-,共1页
匡时拍卖公司于2014年12月初拍出的《李煦行乐图》引起了曹学界极大的兴趣,本刊上一期华风先生已撰文率先对此图做了介绍。匡时公司又与北京曹学会一起,于2015年1月24日联合举办了"李煦、曹寅与江南文坛学术研讨会暨李煦诞辰三百... 匡时拍卖公司于2014年12月初拍出的《李煦行乐图》引起了曹学界极大的兴趣,本刊上一期华风先生已撰文率先对此图做了介绍。匡时公司又与北京曹学会一起,于2015年1月24日联合举办了"李煦、曹寅与江南文坛学术研讨会暨李煦诞辰三百六十周年特展",来自大陆与台湾的学者们一起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李煦、曹寅与江南文坛学术研讨会选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记 京曹 曹芹溪 贾政 楝亭集 红学研究 佛禅 《红楼梦》研究 绣像本 补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性、物性与人性的结合——《西游记》小说版画的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淳艳 《艺苑》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随着明清小说版画插图的发展《,西游记》的版画插图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更关注的是《红楼梦》等小说版画的发展,对《西游记》小说版画的发展。
关键词 西游记 版画 插图 小说文本 孙悟空 西游证道书 绣像 人性 明清小说 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印《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缘起
17
作者 于天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1-71,共1页
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金瓶梅》 缘起 本衙藏版本 绣像 张潮 明万历年 三个系统 本金 类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原评考索
18
作者 张亚权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2期21-23,共3页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作品研究 绣像小说》 研究者 齐鲁 刘鹗 收卷 施耐庵 新闻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见清末石印本《增批警幻仙记图说》考辨
19
作者 张永 《美术大观》 202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成书于清末的《增批警幻仙记图说》未见《红楼梦书录》著录,虽为杜春耕先生所先见,但学界关注不多。本文通过对该书成书源流的考辨,初步厘清该书版本的状况,并借此分析《增批警幻仙记图说》图像的艺术方式和图式特征。在结合石印本的艺... 成书于清末的《增批警幻仙记图说》未见《红楼梦书录》著录,虽为杜春耕先生所先见,但学界关注不多。本文通过对该书成书源流的考辨,初步厘清该书版本的状况,并借此分析《增批警幻仙记图说》图像的艺术方式和图式特征。在结合石印本的艺术特征、传播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此书在《红楼梦》图像体系中的价值与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红楼梦》图像提供新的参照。同时,借助这一书目,也可以考察石印术作为晚清以后的一种文化现象对《红楼梦》版画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石印绣像 增批警幻仙记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影响下的《西游记》插画设计风格演变
20
作者 窦亚雄 《艺术科技》 2016年第6期263-,共1页
手绘,是丰富而自由的,作为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其手工的特性充分展示出且最能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强烈情感。《西游记》的插画艺术风格应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民族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西... 手绘,是丰富而自由的,作为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其手工的特性充分展示出且最能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强烈情感。《西游记》的插画艺术风格应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民族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西游记》的插画要与时俱进,只有站在历史的车轮上,不断前行,才会具有更为广泛的世界影响力及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像 连环画 动画漫画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