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养老金筹集和投资管理机制的改革及法律对策——以利益平衡与风险控制为中心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35,共16页
养老金筹集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利益平衡,我国面临的任务是: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轨制"与"碎片化",逐渐形成大一统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以强化个人激励为核心改革"统账结合"的基本筹资模式,逐步确立"... 养老金筹集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利益平衡,我国面临的任务是: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轨制"与"碎片化",逐渐形成大一统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以强化个人激励为核心改革"统账结合"的基本筹资模式,逐步确立"个人名义账户制";加快发展养老保险的多支柱体系,优化政府补贴的分配机制;确立基本养老金缴费与支付之间的精算平衡、明确社保机关的征缴主体地位,并合理解决"便携性"、延迟退休以及扩大全国社保基金筹资能力等问题。养老金投资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应构建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的"统账分离"模式;统筹基金部分应以总体固定与动态调整为核心向市场化运作过渡,并以提升养老金统筹层级作为保障;个人账户部分则应强化市场化运作程度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应从公司治理规范和投资损失分担入手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养老金筹集和投资管理机制应构建由规划、法律规范与指引组成的立法结构,在国务院层面应设立专门机构以切实推进改革并解决监管权的分配与协调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筹集 一基本养老保险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统账分离投资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风险及控制
2
作者 王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7-58,共2页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吸取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优点,既具有激励机制,又体现了社会互济功能。但由于制度形态的复杂性和混合性,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制度财务风险、制度运行风险以及制度效率风险等。本文认为,防范&...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吸取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优点,既具有激励机制,又体现了社会互济功能。但由于制度形态的复杂性和混合性,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制度财务风险、制度运行风险以及制度效率风险等。本文认为,防范"统账结合"模式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制度安排,通过不同层次养老保障的优化组合和功能协调来达到低风险、可持续运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结合”模式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企业法律所有权、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分离与公司治理问题——W公司案例及其一般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武祥 戚熠璇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2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商投资W公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其独特成因。与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同的是,人力资本及其控制的无形资产对高科技企业价值的贡献相对于有形资产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商投资W公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其独特成因。与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同的是,人力资本及其控制的无形资产对高科技企业价值的贡献相对于有形资产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而且人力资本与增长机会和价值驱动资源控制权高度粘合,但这些资源并不能由法律上的所有者控制,出现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分离的格局。本文最后对风险投资商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所有权 价值驱动因素 控制分离 W公司案例 高科技企业 公司治理 风险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磊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离岸金融市场相对在岸市场有它特殊的风险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在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下,三方积极努力发展我国的离岸金融并使之走向成熟。
关键词 离岸金融 风险控制 银行业务 中国 金融风险 “内外分离型”管理 金融市场 投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与分离
5
作者 喻剑萍 《南方金融》 1994年第12期21-22,共2页
一、国外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国外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管理,英国、日本等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过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方法,商业银行可以广泛地涉足证券业.关... 一、国外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国外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管理,英国、日本等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过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方法,商业银行可以广泛地涉足证券业.关于这二种模式就优孰劣,在3O年代银行大危机后曾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下面就以美国和德国为例来介绍并分析这两种模式.1.美国的分业管理模式美国在30年代银行大危机之前一直是采用二业融合的管理,对银行从事证券业务限制很少.但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三引发的信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府认为银行大批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经营投资业务,以致股市危机很快就传导进银行业导致银行危机.美国政府在规范股市的同时,在1933年的银行法中明文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短期贷款,不能办理长期贷款,不能认购除国债以外的有价证券.从而限制了银行过多涉足证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业与证券业 证券市场 融合与分离 投资银行业务 证券业务 全能银行 风险控制 分业管理模式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