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计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诱发地震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秋良 姚运生 +2 位作者 夏金梧 李井冈 王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4,共8页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划分为5个预测区共12个预测单元,选用8个诱震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模型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结果表明,库水蓄至最高水位...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划分为5个预测区共12个预测单元,选用8个诱震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模型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结果表明,库水蓄至最高水位,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中多数预测单元诱发微震和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值高,无震可能性较大。但九湾溪断层沿线、仙女山断层库段具备诱发3.0~4.5级或4.5~6.0级地震的可能;考虑到龙会观5.1级地震与高桥断裂的关系,预测结果显示高桥断裂沿线具有诱发强烈水库地震(≥6.0级)的可能性,其预测概率值为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统计预测模型 诱震因素 震级 三峡库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预测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振友 陈莉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7,共2页
文章以俄亥俄州(Ohio)的气象、臭氧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其中一个监测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臭氧含量与气象的回归方程;以F值检验回归关系的显著性,并作预测评价,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小,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解... 文章以俄亥俄州(Ohio)的气象、臭氧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其中一个监测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臭氧含量与气象的回归方程;以F值检验回归关系的显著性,并作预测评价,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小,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数据 多元线性回归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北大西洋涛动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冯蕾 魏凤英 朱艳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3-976,共14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夏季降水典型模态与前期春季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主要分布类型、北大西洋涛动(简称NAO)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NAO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利用该模型预报的2004~2009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 本文在分析中国夏季降水典型模态与前期春季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主要分布类型、北大西洋涛动(简称NAO)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NAO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利用该模型预报的2004~2009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大范围夏季降水多寡主要与5月NAO变化有关,"南多(少)北少(多)型"降水异常分布主要与5月NAO异常以及前春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上空对流层温度的冷异常有关。N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既包括年际尺度的,也包括年代际尺度的,而对流层温度异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这两个因子通过影响夏季大气环流和季风水汽输送,从而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趋势分布。基于这样的联系,本工作以中国夏季降水量原始场EOF分解前3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为预测对象,以前期春季平均的对流层中上层温度距平REOF分解前4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以及逐月NAO指数序列作为预报因子,并结合降水序列本身、对流层温度、NAO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量建立了我国夏季降水的统计预测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2004~2009年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之间的6年平均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335,表明该预报方案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温度 北大西洋涛动 中国夏季降水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预测模型在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松 吴建超 蔡永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7,共7页
为了研究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收集了国内外309座已建大型水库资料,应用统计预测模型对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水库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库水深度、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等8个诱震因子,将诱震... 为了研究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收集了国内外309座已建大型水库资料,应用统计预测模型对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水库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库水深度、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等8个诱震因子,将诱震因子划分为5种不同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库诱发地震统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孤山水电站第一库段(孤山水电站坝址—胡家村)发生微震(震级<3.0)概率为0.017,不发震概率为0.983;第二库段(胡家村—白河电站)发生4.5—6.0级、3.0—4.5级地震概率较小,发生微震概率为0.234,不发震概率为0.741。结合类比法、灰色聚类分析法以及其他预测方法综合评价,认为孤山水电站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在3.0左右,震中烈度为Ⅴ度。建议水库建成后加强地震监测和抗震措施的落实工作,把可能的地震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水库的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水电站 水库诱发地震 诱震因子 统计预测模型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NNF统计预测模型的单帧超分辨率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亮 李欣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18-1924,共7页
针对基于稀疏不变性假设的单帧超分辨率(SR)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利用相似最近邻(ANN)统计预测模型的单帧SR算法。首先,利用相似最近邻思想,通过波尔茨曼机捕捉HR字典与LR字典对稀疏模式之间的依赖关系,建立统计预测模型;然后,根据LR块... 针对基于稀疏不变性假设的单帧超分辨率(SR)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利用相似最近邻(ANN)统计预测模型的单帧SR算法。首先,利用相似最近邻思想,通过波尔茨曼机捕捉HR字典与LR字典对稀疏模式之间的依赖关系,建立统计预测模型;然后,根据LR块与HR块相关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计算网络参数,获得它们的依赖关系;最后,利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提取字典元素内积,通过计算重叠局部块预测值的均值来重建图像。利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度量SSIM评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视觉效果和数值标准方面大多优于其他算法,在选择合适参数情况下,峰值信噪比至少提高0.2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稀疏不变性 相似最近邻 统计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 最小均值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预测模型在北京市蔬菜需求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卫 《统计研究》 1985年第4期43-48,53,共7页
统计预测模型可分为因果关系模型和时间数列模型,对于蔬菜需求量的分析和预测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因果关系的分析和预测 回归模型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及预测的有效手段。在建立模型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即因变量的影响因素。 北... 统计预测模型可分为因果关系模型和时间数列模型,对于蔬菜需求量的分析和预测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因果关系的分析和预测 回归模型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及预测的有效手段。在建立模型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即因变量的影响因素。 北京市蔬菜需求总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消费人口和人均需求量两个因素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预测模型 蔬菜 因果关系预测 时间数列预测 消费人 人均需求量 需求总量 博克 影响因素 瓜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岸边坡变形的统计-混沌混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敬衖 吴海真 顾冲时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基于降雨作用下边坡非饱和土的滑移理论及岩土体蠕变效应的量化研究,构建了库岸边坡改进的多因素监控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边坡位移表示为由确定性分量、混沌分量和随机分量叠加而成,并以多因素监控模型对确定性成分建模,对残差序列进行... 基于降雨作用下边坡非饱和土的滑移理论及岩土体蠕变效应的量化研究,构建了库岸边坡改进的多因素监控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边坡位移表示为由确定性分量、混沌分量和随机分量叠加而成,并以多因素监控模型对确定性成分建模,对残差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建立了统计—混沌混合预测模型。实际应用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相比,该模型可明显提高回归和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变形 改进的多因素监控模型 统计-混沌混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速递减的中长期增量的统计模型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恒庆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增速递减 经济预测 中长期增量 统计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流和潮汐的长江口盐水入侵统计预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晓琴 肖文军 +1 位作者 于芸 潘灵芝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根据2008年1月—2010年4月长江口主要盐度测点的最新资料,讨论枯季北支盐水倒灌过程中,北支青龙港盐度对于南支主要测站盐度变化的时间和强度响应,通过大量的数据试验,建立盐度、径流和潮差三者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得到青龙港盐度统计... 根据2008年1月—2010年4月长江口主要盐度测点的最新资料,讨论枯季北支盐水倒灌过程中,北支青龙港盐度对于南支主要测站盐度变化的时间和强度响应,通过大量的数据试验,建立盐度、径流和潮差三者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得到青龙港盐度统计预测模型,通过定量化青龙港日特征盐度的预报,可以较好地预测南支受到盐水入侵影响的时间和强度,为预防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灾害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该统计模型在长江口盐水入侵后报(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以及预报(2011年上半年)工作中结果均良好,为陈行、宝钢水库等水源地的安全供水进行合理调度、避咸蓄淡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和潮汐 盐水入侵 多元回归方程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煤矿区岩溶水水位统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平华 白万备 邓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99-304,共6页
针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结构等资料不完备,本文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微积分原理,建立了地下水水位统计预测模型和水位延迟模型,并在焦作矿区得到验证。焦作矿区岩溶地下水对于降水响应结果表明,当延迟时间为10个月时,岩溶地下水水位与降水... 针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结构等资料不完备,本文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微积分原理,建立了地下水水位统计预测模型和水位延迟模型,并在焦作矿区得到验证。焦作矿区岩溶地下水对于降水响应结果表明,当延迟时间为10个月时,岩溶地下水水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3,而延时2个月和5个月时,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71和0.78;模型观测孔水位预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超过0.9的观测孔达60%,相关系数超过0.8的观测孔则高达95%;模型水位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降雨、矿坑排水、地下水蒸发3个影响因素中,煤矿区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量响应最敏感,说明降雨量,尤其是长期稳定的补给量是地下水水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类模型适用性强,简易方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地下水水位预测 水位延迟模型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保留值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洪厚胜 袁慕康 +1 位作者 张庆文 陶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色谱保留值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兴的预测模型———CFD模型,比较了CFD模型和统计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色谱保留值预测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9篇。
关键词 色谱 保留值 统计预测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植被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文会 毛飞 +2 位作者 徐影 郑军 宋立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3-704,共12页
利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NDVI旬合成资料和地面月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通过建立不同季节NDVI统计预测模型,对未来40多年间不同排放情景下三江源区NDVI变化趋势进... 利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NDVI旬合成资料和地面月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通过建立不同季节NDVI统计预测模型,对未来40多年间不同排放情景下三江源区NDVI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NDVI分布呈现由东南部、东部向西、向北逐渐变低的趋势。4-10月为植被生长季,8月NDVI达最大值。(2)针对春、夏、秋季,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正相关(夏季降水除外),春、秋季较为显著;NDVI对气温的响应显著高于降水;NDVI对前一个月的气温、降水时滞效应最为显著。(3)未来40年,在三江源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微弱增加的气候背景下,源区平均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前10年增速缓慢,后30年持续稳步上升,且增幅较大。源区NDVI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不变,RCP8.5情景下NDVI的高值中心较RCP4.5范围更大。RCP4.5情景下NDVI迅速增长期为2026-2035年,高值中心位于澜沧江源区;RCP8.5情景下为2016-2025年和2036-2045年两阶段,高值中心均在长江源区。两种情景下,源区变率高值中心均表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NDVI 气候变化 统计预测模型 未来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集合的中国冬季气温逐月滚动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桂容 尹丝雨 王永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利用1979—2015年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平均气温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从1979/1980—2008/2009年冬季前期500 h Pa高度场、200 h Pa势函数和850 h Pa势函数场选择预测因子,考虑不同时效因子的组合及其独立性,综合应... 利用1979—2015年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平均气温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从1979/1980—2008/2009年冬季前期500 h Pa高度场、200 h Pa势函数和850 h Pa势函数场选择预测因子,考虑不同时效因子的组合及其独立性,综合应用多因子回归集合、交叉检验集合、逐月滚动集合,建立了针对中国冬季气温的逐月滚动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10/2011—2014/2015年冬季气温进行了独立预测试验和检验。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种集合可提高短期气候客观定量预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多因子回归集合能增加可预测站点数,交叉检验集合可减少因统计关系不稳定而产生的对预报效果的影响,逐月滚动集合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可预测站点数,而且使预测效果更加稳定。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对中国冬季气温进行长时效的预测,且有一定的预报技巧,对实际的季节预测业务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月滚动预测 统计预测模型 多集合预测 冬季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经济统计时序挖掘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齐宏 李天德 +3 位作者 周志斌 易彬 唐常杰 刘齐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为解决基因表达式编程(GEP)在符号回归、RFID分类及经济领域中对时序数据的挖掘速度和精度还不够的问题,提出了统计基因、统计染色体和统计时序-适应度的定义,并针对传统GEP经济时序模型进行了综合改进;提出了新颖的单变量时序和多变量... 为解决基因表达式编程(GEP)在符号回归、RFID分类及经济领域中对时序数据的挖掘速度和精度还不够的问题,提出了统计基因、统计染色体和统计时序-适应度的定义,并针对传统GEP经济时序模型进行了综合改进;提出了新颖的单变量时序和多变量时序挖掘算法,提高了GEP统计时序挖掘的速度和精度;实验表明,与传统GEP、单变量GEP时序算法相比,多变量GEP时序算法挖掘速度快,其预测精度比单变量时序算法高出5%以上。该算法同样适用于RFID以及其他经济系统中的时序数据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统计时序预测模型 单变量时序 多变量时序 GEP函数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蒋树 王义锋 +1 位作者 刘科 潘洪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7-73,共7页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是对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预测,目前已形成了多种结合GIS制图的空间预测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常用的空间预测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对比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认为确定性模型物理力学意义明确,但假设条件与所...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是对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预测,目前已形成了多种结合GIS制图的空间预测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常用的空间预测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对比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认为确定性模型物理力学意义明确,但假设条件与所需参数类型较多;统计预测方法相对简单,应用广泛,但难以描述滑坡与相关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式识别模型适用于非线性问题,但也存在计算耗时,参数难以确定和噪声影响等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更适用于单体滑坡的评价。尽管空间预测模型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但预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地质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空间预测效果检验常用已发生的滑坡位置与预测结果重合度作为评判标准,认为采用不稳定斜坡和有复活迹象的古滑坡作为检验样本更为合理。大型复杂单体滑坡需要高精度的空间预测评价,针对不同单体滑坡建立确定性模型是更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预测 确定性模型 统计预测模型 模式识别模型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年际变率的预测水平评估及其在我国东部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丽霞 周天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7,共18页
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紧密相关并可能作为降水的有效预报因子。基于欧盟ENSEMBLES计划的季节预测试验耦合模式每年5月1日开始的回报试验,分析了其对1960~2005年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以200~500 hPa厚度替代,简... 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紧密相关并可能作为降水的有效预报因子。基于欧盟ENSEMBLES计划的季节预测试验耦合模式每年5月1日开始的回报试验,分析了其对1960~2005年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以200~500 hPa厚度替代,简称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预测结果,发现模式集合平均对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可以合理回报其前两个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主导模态(EOF1、EOF2),只是未能回报出EOF2高纬度的温度异常,模式集合平均预测的第一模态主成分(PC1)和第二模态主成分(PC2)与再分析资料的时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和0.77。再分析资料中前两个EOF模态分别由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发展年印度夏季降水异常所激发的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和ENS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的太平洋—日本遥相关波列导致。ENSEMBLES计划可以合理预测出相应的海温异常及遥相关波列,进而合理预测出前两个EOF模态。对流层温度PC1和PC2分别表征了欧亚大陆与周围海洋之间的纬向和经向热力对比异常,模式对由PC1的预报技巧远高于前人定义的纬向热力对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的预测技巧与PC2相当。将PC1和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显著提高了东北和长江流域上游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本文提出的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EOF1及PC1,既能较好表征纬向热力对比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显著相关,又能被模式合理预测,可以作为我国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预测 可预报性 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 对流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浩 陈伯民 +4 位作者 樊高峰 刘学华 肖晶晶 高大伟 殷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54,共22页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辐合较弱、东亚高空急流偏南、南海夏季风偏强、印度季风偏弱是梅雨开始偏晚的重要原因。梅汛期主要形成了三次降水过程(过程Ⅰ、过程Ⅱ和过程Ⅲ)和一次降水间歇过程,过程Ⅰ和过程Ⅱ表现为南北气流辐合型降水,过程Ⅲ为台风降水。系统分析了与不同过程相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演变特征,发现由于冷空气活动偏弱、南海夏季风偏强、西南水汽输送偏弱,过程Ⅰ的强度强于过程Ⅱ。在环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与浙江梅雨有密切关联的海洋、大气和陆面信号,发现对该年梅雨异常偏弱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为冬、春季Ni?o关键区海温指数为正异常且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呈现负异常、冬季西南印度洋海温为正异常、春季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偏少、4-5月南半球环状模指数和北极涛动指数分别处于正位相和负位相。基于浙江梅雨序列,依托相关系数和同号率两个指标筛选出从前冬到春季稳定维持或有所增强的气候信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因子综合判别、联合诊断三种方法分别构造可冬季发布和春季发布的梅雨预测模型,发现线性模型整体上能够较好地预测梅雨降水距平,特别是对降水偏少情形指示意义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降水 降水过程 大尺度环流演变 前兆信号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金融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与改进
18
作者 张晓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0-70,共1页
浅谈金融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与改进●张晓东传统的金融统计分析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反映在:1、分析方法的单一性造成数据的可比性差。我们日常所进行的统计分析往往都是在统计数字表面做文章。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 浅谈金融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与改进●张晓东传统的金融统计分析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反映在:1、分析方法的单一性造成数据的可比性差。我们日常所进行的统计分析往往都是在统计数字表面做文章。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利用的统计分析指标仅为极少数,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方法 金融统计 预测方法 储蓄存款 长期发展趋势 政策因素 不足与改进 统计预测模型 季节因素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maximum 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EPB shield tunnelling and introducing most effective parameter 被引量:6
19
作者 Sayed Rahim Moeinossadat Kaveh Ahangari Kourosh Shahri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73-3283,共11页
This study aims to predict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due to shallow tunneling and introduce the most affecting parameters on this phenomenon.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LRT Line 2 project undertaken by TBM-E... This study aims to predict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due to shallow tunneling and introduce the most affecting parameters on this phenomenon.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LRT Line 2 project undertaken by TBM-EPB method,this research has considered the tunnel's geometric,strength,and operational factor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At first,multiple regression(MR) method was used to propose equations based on various parameter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dependency of surface settlement on many parameters so that th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parameters make it impossible to use MR method as it leads to equations of poor accuracy.As such,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was used to evaluate its capabilities in terms of predicting surface settlement.Among generated ANFIS models,the model with all input parameters considered produced the best prediction,so as its associated R^2 in the test phase was obtained to be 0.957.The equations and models in which operational facto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gave better prediction results indicating larger relative effect of such factors.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NFIS model,cosine amplitude method(CAM) was employed; among other dependent variables,fill factor of grouting(n) and grouting pressure(P)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affecting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ttlement shallow tunnel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multiple regression (MR) adaptive neuro-fuzzyinference system (ANFIS) cosine amplitude method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