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程均值随机偏移控制图经济统计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雪龙 孙金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32,638,共8页
针对异常因素的产生时间服从Gamma(λ,2)分布的过程,通过构建控制图费用函数模型,研究了过程均值随机偏移对控制图经济统计设计的影响。采用模式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来获得控制图参数的综合最优解,并进行了算例说明和参数的灵敏... 针对异常因素的产生时间服从Gamma(λ,2)分布的过程,通过构建控制图费用函数模型,研究了过程均值随机偏移对控制图经济统计设计的影响。采用模式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来获得控制图参数的综合最优解,并进行了算例说明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控制图来监控均值随机偏移的过程时,需要采用相对谨慎的监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控制经济统计设计 Gamma(λ 2)分布 均值随机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建筑沉降监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熠琛 张明聚 +1 位作者 李立云 卢鑫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2-960,共9页
为了改进传统基于双控指标建筑沉降监测分析思路存在的不足,引入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其优化,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统计控制图识别沉降变化是否稳定受控,R统计控制图识别差异沉降变化,■统计控制图识别总体沉降变化,并... 为了改进传统基于双控指标建筑沉降监测分析思路存在的不足,引入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其优化,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统计控制图识别沉降变化是否稳定受控,R统计控制图识别差异沉降变化,■统计控制图识别总体沉降变化,并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判断相对于阈值沉降控制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据此明确工程措施.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盾构施工邻近古建筑工程项目,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技术,可科学分析沉降演化过程的动态随机性;该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而且可以科学验证已执行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沉降 双控指标 监测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控制图 过程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图的电能表标准装置监控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亚君 《陕西电力》 2012年第12期86-88,共3页
在检定周期内电能表标准装置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准。以三相电能表标准装置为例,通过采用控制图对它进行期间核查,分析核查结果,并由此判断它的实际状态和运行情况,实现对三相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监控,保证电能表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关键词 稳定性 核查标准 统计控制图 期间核查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变压器状态评判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程宏波 伦利 +3 位作者 康琛 刘明军 辛建波 文福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19-2724,共6页
为充分利用变压器的多元状态监测信息,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准确评判,分析了多元T2控制图、多元累积和控制图以及多元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3种典型多元统计控制图用于变压器状态评判的构建方法,对比了不同控制图对变压器状态变化波... 为充分利用变压器的多元状态监测信息,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准确评判,分析了多元T2控制图、多元累积和控制图以及多元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3种典型多元统计控制图用于变压器状态评判的构建方法,对比了不同控制图对变压器状态变化波动检出能力的区别,筛选出多元累积和控制图用于变压器运行状态的评判。通过对变压器正常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状态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多元累积和控制图可将变压器的多元监测数据转化成一个统计指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易于发现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状态参数均值向量及协方差向量的异常变动,可提前发现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异常,识别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控制图 变压器 故障预警 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模型和因子分析的结构损伤预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刁延松 任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5-119,144,共6页
结构损伤会引起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动力响应特征参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淹没损伤引起的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从而导致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为消除环境因素(温度)的影响,... 结构损伤会引起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动力响应特征参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淹没损伤引起的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从而导致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为消除环境因素(温度)的影响,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并结合标准差控制图进行结构的损伤预警研究。首先利用AR模型对结构损伤前后的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提取模型系数,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去除温度对AR模型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标准差控制图进行损伤预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成功地对四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损伤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预警 温度 AR模型 因子分析 统计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C的储罐液位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婷 文必龙 齐秋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油田中井场储罐液位的变化与油井的生产状况、运输过程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实时检测油罐液位的异常变化,对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采用基于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固定时间域可变采样间隔VSIFT(Variable Sampling ... 油田中井场储罐液位的变化与油井的生产状况、运输过程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实时检测油罐液位的异常变化,对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采用基于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固定时间域可变采样间隔VSIFT(Variable Sampling Interval at Fixed Times)控制图以及自适应采样间隔统计控制图的液位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异常检测效率。VSIFT控制图通过设置预警线调整采样间隔,自适应采样间隔统计控制图通过计算β风险的概率进行动态采样。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PC的固定采样间隔统计控制图以及传统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该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当前状态的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关系,探索出数据的动态变化规律,准确检测仅有少量异常点的数据异常,高效检测实时数据异常。该方法能提高异常检测的效率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液位 时序数据 SPC 统计控制图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厂信息的实时数据流分析与全过程质量监控 被引量:4
7
作者 边小勇 张晓龙 余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35-2939,共5页
针对某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不畅通、产品质量无法追踪问题,开展了基于工厂信息(PI)的实时数据流分析与全过程质量监控方法的研究。着重研究了实时数据流分割和过程监控,提出基于统计质量控制(SQC)图和工序性能指标的统计监控方... 针对某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不畅通、产品质量无法追踪问题,开展了基于工厂信息(PI)的实时数据流分析与全过程质量监控方法的研究。着重研究了实时数据流分割和过程监控,提出基于统计质量控制(SQC)图和工序性能指标的统计监控方法,并开发了一个产品技术质量监控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基于PI的实时数据流分析与产品质量监控实现了企业对生产工序质量的监控,以及关键生产工艺的识别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信息数据 工厂信息数据库 实时数据流分割 统计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重油分馏塔故障监测与诊断分析
8
作者 熊丽 王文庆 梁军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S2期5-7,共3页
对系统过程数据进行主元分析,建立主元模型,可以在保留原有数据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消除变量关联和部分系统噪声干扰,从而简化系统分析的复杂度。建立正确的主元模型,结合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图(Q统计图,HotellingT2图,主元得分图,贡献图),... 对系统过程数据进行主元分析,建立主元模型,可以在保留原有数据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消除变量关联和部分系统噪声干扰,从而简化系统分析的复杂度。建立正确的主元模型,结合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图(Q统计图,HotellingT2图,主元得分图,贡献图),是对过程对象的进行检测和诊断的一项发展中的技术。通过对一个典型的重油分馏塔运行过程的故障监测与诊断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主元模型在确定故障特征方向和多变量统计控制图在监测和诊断故障源上的作用和有效性。同时采用了平均贡献图来直观明确地判别引起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分析 故障诊断 过程监测 多变量统计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过程中人的极限工作时间研究
9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7-2030,共4页
操作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精神和身体的疲劳会产生失误,人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生产残次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为了了解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操作者最长可持续的工作时间(极限工作时间),提出了一种结合统计过程控制图(statistical... 操作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精神和身体的疲劳会产生失误,人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生产残次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为了了解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操作者最长可持续的工作时间(极限工作时间),提出了一种结合统计过程控制图(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chart,SPCC)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的方法。用连续时间中单位时间间隔内的次品率衡量人的可靠度,并形成次品率时序序列(defective rate time series,DRTS)。一方面使用该数列基于ARIMA构建SPCC,并确定样本的上控制线(upcontrolline,UCL)、下控制线(lowcontrolline,LCL)和极限时间范围;另一方面使用ARIM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配合实时跟踪算法(realtime tracing algorithm,RTA)对需要确定极限工作时间(limit working time,LWT)的某一操作者的DRTS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曲线置于SPCC中来确定该操作者LWT的范围。通过对10个操作者8h,每隔10min采样得到的DRTS分析,表明该类工作参数的范围为UCL=[3.89,4.66]、LCL=[-4.98,-3.90]、LWT=[393,450]min,确定了一个新操作者的LWT为[435,452]min,即435min时该操作者就应该停止工作进行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可靠性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统计过程控制 极限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据处理的钢铁加热炉在线质量监控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保连 张晓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6-291,共6页
针对钢铁企业加热炉生产过程中数据流不易于集中管理和分析,无法有效地进行生产监控及在线质量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生产监控与在线质量分析的方法。结合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手段和控制图技术,设... 针对钢铁企业加热炉生产过程中数据流不易于集中管理和分析,无法有效地进行生产监控及在线质量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生产监控与在线质量分析的方法。结合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手段和控制图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加热炉生产监控与在线质量分析系统。系统具有实时数据处理、生产监控与质量分析、产品在线质量监控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有效地集成了企业的生产数据和标准数据,实现了对加热炉生产的实时监控与质量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实时数据流 生产监控 在线质量分析 统计质量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