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基水泥土三轴压缩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1
作者 殷溥隆 李艳 +5 位作者 田勇 翟越 李乐 何峻宇 贾宇 程禹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0-67,共8页
黄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黄土基水泥土是我国绿色施工与减碳目标下固废资源化的新型水泥土。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黄土基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劣化规律,针对不同冻融循条件下的黄土基水泥土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围压的影... 黄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黄土基水泥土是我国绿色施工与减碳目标下固废资源化的新型水泥土。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黄土基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劣化规律,针对不同冻融循条件下的黄土基水泥土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围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核磁共振技术,揭示黄土基水泥土的强度形成机制及冻融损伤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统计损伤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综合考虑冻融循环作用及围压效应的黄土基水泥土三轴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基水泥土三轴压缩破坏模式分为“Y”型剪切破坏、类“X”共轭型压-剪切带破坏和“H”型剪切-劈裂带破坏三种类型,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破坏性质由脆性逐渐向延性转变。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基水泥土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劣化粘聚力降低剪切强度。冻融损伤的本质在于内部水相变作用产生的冻胀力使C-S-H凝胶的胶结力减弱,试样内部介孔和大孔数量不断增加,孔隙相互连通、扩大直至贯穿。构建的黄土基水泥土三轴损伤本构模型综合考虑了冻融循环作用和围压效应,表达式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较好地推求冻融环境下黄土基水泥土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并能准确地描述峰后应变软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基水泥土 冻融循环作用 围压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统计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损伤统计力学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召宁 孟祥瑞 王向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86,共5页
根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从煤岩内部缺陷的随机性分布特征出发,基于反映煤岩内部缺陷的微元强度服从韦布分布的概念,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岩的损伤统计力学模型,确定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在煤壁片帮... 根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从煤岩内部缺陷的随机性分布特征出发,基于反映煤岩内部缺陷的微元强度服从韦布分布的概念,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岩的损伤统计力学模型,确定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在煤壁片帮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的合理采高,并分析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合理采高与煤壁片帮程度、煤层内摩擦角、煤层内聚力和顶煤变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损伤统计力学模型 合理采高 煤壁片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受压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关虓 牛荻涛 +1 位作者 吴博 王家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8-683,共6页
分别对31个普通混凝土试块、38个钢纤维混凝土试块及11个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受压本构试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假设检验,确定了以峰值应变为损伤变量的概型分布.基于唯象细观统计损伤力学及热力学的... 分别对31个普通混凝土试块、38个钢纤维混凝土试块及11个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受压本构试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假设检验,确定了以峰值应变为损伤变量的概型分布.基于唯象细观统计损伤力学及热力学的相关理论,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损伤阈值概念,并研究了不同混凝土损伤阈值取值问题.同时,探讨了塑性应变对本构模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塑性应变及损伤阈值的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损伤变量较好的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普通混凝土损伤阈值γ为0.6倍峰值应变,掺入纤维后,损伤阈值γ提高为0.8倍峰值应变;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纤维混凝土的受压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统计损伤力学 Weibull分布函数 损伤本构模型 塑性应变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俊玲 卢芳云 +1 位作者 赵鹏铎 陈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主要从宏观力学现象和微观统计力学两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含能材料损伤力学模型的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各模型的描述观点和应用范围,认为需要建立多尺度分析模型,系统研究各种形式加载条件下含能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关联性,才能建立更合... 主要从宏观力学现象和微观统计力学两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含能材料损伤力学模型的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各模型的描述观点和应用范围,认为需要建立多尺度分析模型,系统研究各种形式加载条件下含能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关联性,才能建立更合理的本构模型描述含能材料的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含能材料 本构模型 连续损伤力学 微观统计损伤力学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stical damage model for quasi-brittle materials under uniaxial tension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健云 白卫峰 +1 位作者 范书立 林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69-676,共8页
Based on the parallel bar system, combining with the synergetic method, the catastrophe theory 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st, a new motivated statistical damage model for quasi-brittle solid was developed. Taking con... Based on the parallel bar system, combining with the synergetic method, the catastrophe theory 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st, a new motivated statistical damage model for quasi-brittle solid was developed. Taking concrete for instances,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is model and its parameters-determining method were identified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e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r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whole damage and fracture process in the fracture process zone of material when the materials arc exposed to quasi-static uniaxial tensile tra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esoscopic damage mechanism on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quasi-brittle materials is summarized into two aspects, rupture damage and yield damage. The whole damag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e statistical even damage phase and the local breach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stages described by the catastrophe theory. The two characteristic states, the peak nominal stress state and the critical state are distinguished, and the critical state plays a key role during the whole damage evolution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brittle material damage mechanism MICROSTRUCTURE tensile properties fracture process z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