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统计学技术研究灰关联序
1
作者 金新政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统计学技术 研究 灰关联 原理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统计学技术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易亚文 江传宾 +3 位作者 龚世玉 秦小元 赵静朴 李振兴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3-190,共8页
为提高保护测量回路可靠性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须及时解决保护装置的测量误差问题。针对保护测量回路,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与统计学技术的误差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相数据间具有线性强相关性的基本原理,对保护测量回路获取的三相... 为提高保护测量回路可靠性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须及时解决保护装置的测量误差问题。针对保护测量回路,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与统计学技术的误差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相数据间具有线性强相关性的基本原理,对保护测量回路获取的三相电流进行了因子分析,构建了误差启动判据;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采用统计学技术中的3种经典统计量和控制阈值实现了误差源定位,达到了误差小于5%的评估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因子分析与统计学技术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测量回路 误差评估 因子分析 统计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地位指数估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霞 冯仲科 姚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8-91,共4页
为得到便于查询分析的区域地位指数分布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为平台,采用其空间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了地位指数估值.研究表明,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通过抽样得到的有限数据,能够... 为得到便于查询分析的区域地位指数分布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为平台,采用其空间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了地位指数估值.研究表明,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通过抽样得到的有限数据,能够快速准确的估算缺失数据、获取整个林区森林地位指数分布图,并能从地图中得到相应的地理位置,直观地查看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地统计学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估计地位指数,其估计值是无偏的,并且具有最小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插值 地理信息系统(GIS) 统计学技术 地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科技统计学的思考
4
作者 陈正 《统计与信息论坛》 1994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科学技术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为科技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则是科技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 科技统计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活动 统计指标体系 产生与发展 现代科技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统计学 基本内容 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历史拟合的应用技术
5
作者 张丽囡 翟云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结合一个开发时间长和地质状况复杂的非均值油藏实例,介绍了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历史拟合实用方法的应用技术.实例拟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运行20次数值模拟过程后,生产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产量差异下降了80%,整体差异下降了40%以上;合理... 结合一个开发时间长和地质状况复杂的非均值油藏实例,介绍了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历史拟合实用方法的应用技术.实例拟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运行20次数值模拟过程后,生产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产量差异下降了80%,整体差异下降了40%以上;合理选择扰动的传播范围可以使该方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型 生产数据 历史拟合 数值模拟 地质统计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历史拟合的实用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囡 翟云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将地质统计学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快速拟合的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产量和井底压力拟合、适合复杂的油藏地质状况,并且在运行油藏数值模拟过程次数较少的条件下完成历史拟合,尤其适用于开发时间长的... 将地质统计学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快速拟合的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产量和井底压力拟合、适合复杂的油藏地质状况,并且在运行油藏数值模拟过程次数较少的条件下完成历史拟合,尤其适用于开发时间长的大型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型 生产数据 历史拟合 数值模拟 地质统计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云芳 梁荣斌 +6 位作者 张丽娟 潘逸聪 葛倩敏 李秋玉 石文卿 周琼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探讨视网膜脱离(R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和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RD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人(男16人,女14人)作为对照组。所...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探讨视网膜脱离(R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和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RD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人(男16人,女14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均由八通道相控阵头线圈3-Tesla MRI扫描仪采集获得,使用FMRIB软件库对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利用v3.0FMRIB工具箱依据原始数据重建张量矩阵,计算扩散指标各向异性分数,对有意义的病变区域各向异性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左眼及右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位于下额枕束1(右侧)、胼胝体辐射额部、下额枕束2(右侧)、放射冠前部(左侧)、上纵束(右侧)、胼胝体辐射枕部、扣带(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的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RD患者部分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异常与视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段冗长DNA的语言征兆
8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8-28,共1页
Boston大学的物理学家Eugene Stanley发现了以前曾被认为是“冗长无用的”97%的人类大段DNA、或者说不能分离出编码区的大段DNA事实上可能带有一些信息的证据。利用应用于语言学的统计学技术使大段的冗长DNA显示出了语言特性。 研究中... Boston大学的物理学家Eugene Stanley发现了以前曾被认为是“冗长无用的”97%的人类大段DNA、或者说不能分离出编码区的大段DNA事实上可能带有一些信息的证据。利用应用于语言学的统计学技术使大段的冗长DNA显示出了语言特性。 研究中应用了于1950年建立的两种标准的语言学测试法。用Zipf测定法测定不同语言中单词的频率次序等级。然后将这些频率的对数值转绘到频率级别log直方图上。各种人类语言经此处理后,均生成斜率为1的线性图。当Stanley小组将冗长的大段DNA样本分割成3~8个碱基长的“单词”并用Zipf法测定时,大段DNA显示出独特的线性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人类语言 大段 语言特性 统计学技术 线性图形 丰富性 基因编码区 频率级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feature of hand-written signature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树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563-567,共5页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coordinate and the curvature as well as the recorded time inform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s.In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 process 10 biometric features were summarize...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coordinate and the curvature as well as the recorded time inform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s.In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 process 10 biometric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the amount of zero speed in direction x and direction y,the amount of zero acceleration in direction x and direction y,the total time of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s,the total distance of the pen traveling in the hand-written process,the frequency for lifting the pen,the time for lifting the pen,the amount of the pressure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s.The formulae of biometric features extraction were summarized.The Gauss function was used to draw the typical information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biometric features,with which to establish the hidden Markov mode and to train it.The frame of double authentication was proposed by combing the signature with the digital signature.Web service technology was applied in the system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data transmission.The training practice indicates that the hand-written signature verification can satisfy the needs from th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al biostatistics feature hand-written signature hidden Markov mode signature ve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 integration on large scale for global networking monitoring
10
作者 缪嘉嘉 吴泉源 贾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76-981,共6页
Supposing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dug out from the distributed monitoring nodes, there should be two critical obstacles, heterogenous schema and instance, to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data from different monitor... Supposing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dug out from the distributed monitoring nodes, there should be two critical obstacles, heterogenous schema and instance, to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data from different monitoring sensor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 of heterogenous schema, an instance-based approach for schema mapping, named instance-based machine-learning (IML) approach was describe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ous instance, a novel approach, called statistic-based clustering (SBC) approach, which utilized clustering and statistics technologies to match large scale sources holistically, was also proposed. These two algorithms utilized the machine-leaning and cluster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Experiment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L approach is more precise than SBC approach, reaching at least precision of 81% and recall rate of 82%. Simulation studies further show that SBC can tackle large scale sources holisticalty with 85% recall rate when there are 38 data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LEARNING CLUSTERING data integration schema matching instance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