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方检验在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文 陈剑平 +2 位作者 刘存合 马建全 张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40-1446,共7页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基于随机数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不连续面的产状(倾向、倾角)、迹长、张开度、起伏状态,通过列联表卡方检验法,验证对比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与否,以此实现了对裂隙岩体的统计均质...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基于随机数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不连续面的产状(倾向、倾角)、迹长、张开度、起伏状态,通过列联表卡方检验法,验证对比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与否,以此实现了对裂隙岩体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研究区域统计均质区为18~90 m和108~144 m。由于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了统计均质区分布随研究空间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差异,通过改变对比样本之间的空间布局,验证了统计均质区空间效应的存在性,并在基于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均质区的划分,计算得出研究区域统计均质区为18~57 m和108~14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均质区 随机数学 卡方检验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K-S检验法在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健 陈亮 +2 位作者 王驹 李亚伟 王春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74-2380,共7页
在常规的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方法中,产状数据相似性判定结果通常会受到投影图子区划分方案的影响,并且不适用于小样本数据。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二维K-S检验法进行产状数据相似性判定。首先介绍了K-S检验法的基本原理,继而根据二维K-S... 在常规的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方法中,产状数据相似性判定结果通常会受到投影图子区划分方案的影响,并且不适用于小样本数据。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二维K-S检验法进行产状数据相似性判定。首先介绍了K-S检验法的基本原理,继而根据二维K-S检验法提出了产状数据相似性判定的具体算法,并利用算例验证了算法对小样本产状数据的适用性。最后,针对北山坑探设施斜坡道进行了应用和验证。提出的算法不需要进行投影图子区划分,适用于小样本数据,为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统计均质区 产状 K-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方检验法对长白山龙门峰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 李广杰 +3 位作者 张文 刘慧明 王吉亮 杨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9-453,共5页
岩体统计均质区是裂隙岩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维裂隙网络等的基础研究范围。在列联表卡方检验基础上建立起考虑裂隙岩体迹长的方法用来划分岩体的统计均质区,即在统计均质区划分过程中考虑裂隙迹长的因素,通过列联表卡方检验建立... 岩体统计均质区是裂隙岩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维裂隙网络等的基础研究范围。在列联表卡方检验基础上建立起考虑裂隙岩体迹长的方法用来划分岩体的统计均质区,即在统计均质区划分过程中考虑裂隙迹长的因素,通过列联表卡方检验建立两对比样本,计算对比样本各属性之间的实际频率,计算卡方值与临界卡方值。在判断样本之间是否具有统计相似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方法,使得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更为全面与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统计均质区 卡方检验 列联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裂隙间距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盛渊 王清 +1 位作者 陈剑平 李严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8-1192,共5页
岩体内裂隙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不仅可以反映岩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而且可以反映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在随机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裂隙间距来划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方法.通过逐步改变样本空间范围的方法对松塔水电站右... 岩体内裂隙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不仅可以反映岩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而且可以反映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在随机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裂隙间距来划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方法.通过逐步改变样本空间范围的方法对松塔水电站右岸某平硐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进行划分,证明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存在空间效应.最后将考虑空间效应的划分结果与岩体声波测试曲线进行对比,证明了划分结果与现场实际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均质区 裂隙间距 随机数学 相关系数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检验在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阮云凯 陈剑平 +1 位作者 曹琛 闫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1-1475,共5页
采用K-S检验法,提出考虑裂隙岩体迹长的新方法来划分岩体的统计均质区,计算对比样本各属性的累积频率、K-S统计量和K-S临界值,从而验证对比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以此实现了对裂隙岩体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通过对云南省马吉水电站左岸坝... 采用K-S检验法,提出考虑裂隙岩体迹长的新方法来划分岩体的统计均质区,计算对比样本各属性的累积频率、K-S统计量和K-S临界值,从而验证对比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以此实现了对裂隙岩体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通过对云南省马吉水电站左岸坝肩某一高程相邻两个平洞不同风化带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划分,计算结果表明,相邻两个平洞在弱风化下限、微风化及新鲜岩带内具有统计相似性,可以划分为统计均质区,而在弱风化上限不具有统计相似性;单个平洞在各个风化带内不具有统计相似性.此外,该方法可以运用到小样本裂隙的统计均质区划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统计均质区 K -S 检验法 随机数学 裂隙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隙产状和迹长划分岩体统计均质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阮云凯 陈剑平 +3 位作者 李严严 占洁伟 曹琛 田书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8-2032,共5页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是岩体工程设计的首要步骤,因为不同的均质区内岩体的结构特性和力学特性都存在差异。大多研究考虑产状或者其他单一参数划分岩体统计均质区,却很少有人考虑多参数进行划分研究。考虑了裂隙产状、迹长两个参数,提...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是岩体工程设计的首要步骤,因为不同的均质区内岩体的结构特性和力学特性都存在差异。大多研究考虑产状或者其他单一参数划分岩体统计均质区,却很少有人考虑多参数进行划分研究。考虑了裂隙产状、迹长两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划分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的新方法,即基于秩和检验评价两个样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实现对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结合工程实例即云南省马吉水电站左岸坝肩某两高程4个平硐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划分,分析了多参数对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241和PD253、PD201和PD241分别划分为一个统计均质区,而PD201和PD251以及PD251和PD253不具有统计相似性。考虑了产状和迹长因素对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影响,划分结果较Miller方法更加合理可靠。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新方法的结果更加吻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均质区 产状 迹长 秩和检验 裂隙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LSM的多参数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 被引量:4
7
作者 阮云凯 陈剑平 +3 位作者 李严严 朱雷 曹琛 占洁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7-1282,共6页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多学者采用产状或者其它单一参数划分岩体统计均质区,却很少有人考虑多参数进行划分研究。考虑了产状、间距、张开、迹长和粗糙度共5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划分裂隙岩体统计均质... 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多学者采用产状或者其它单一参数划分岩体统计均质区,却很少有人考虑多参数进行划分研究。考虑了产状、间距、张开、迹长和粗糙度共5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划分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的新方法,即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参数的权重并用相关系数法计算研究区裂隙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均质系数以此实现对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通过工程实例即云南省马吉水电站左岸坝肩某一高程相邻4个平硐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划分,分析了多参数对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与裂隙产状、间距、张开、迹长和粗糙度等因素有关并成功划分了研究区的统计均质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均质区 多参数 权的最小平方法 相关系数法 系数(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统计均质区划分——以马吉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阮云凯 陈剑平 +3 位作者 占洁伟 曹琛 宋盛渊 孙东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引入秩和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建立不连续面岩体统计均质区评价模型。文中考虑了不连续面产状、迹长两个参数,在随机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连续面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的新方法,即利用秩和检验计算研究区样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合理划分... 引入秩和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建立不连续面岩体统计均质区评价模型。文中考虑了不连续面产状、迹长两个参数,在随机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连续面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的新方法,即利用秩和检验计算研究区样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合理划分不连续面岩体统计均质区。选取云南省马吉水电站左岸坝肩某两高程4个平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产状数据用其法向极点与单位圆上半球被划分为100个等面积四边形小方格的交点来表示;其次,根据迹长从小到大对落入小方格的极点进行编秩;最后,基于秩和检验来分析不连续面落入相应小方格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PD201和PD251以及PD251和PD253不具有统计相似性,而PD241和PD253、PD201和PD241在不同的比较区域下得到不同的均质区评价结果,这说明统计均质区存在尺寸效应。较Miller仅考虑不连续面产状,本文同时考虑了产状和迹长两个因子,结果更加合理。此外,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小样本不连续面统计均质区划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均质区 秩和检验 迹长 产状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