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统计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云涛 赵稼祥 吴运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对大量的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逐步随机破坏”理论对单向板的强度分布规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提出了关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布规律的新观点,并从统计分布的物理背景出发对所得结论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统计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锗合金热电性能统计分布规律及热电器件结构研究
2
作者 张一凡 陈晓曦 +2 位作者 张迎增 杨楚汀 李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2-1180,共9页
硅锗热电器件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换能部件,使用温度高,综合性能优异,被应用于深空探测核电源中。然而,硅锗热电材料的批量生产和性能统计分布规律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硅锗热电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并对不同批次热... 硅锗热电器件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换能部件,使用温度高,综合性能优异,被应用于深空探测核电源中。然而,硅锗热电材料的批量生产和性能统计分布规律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硅锗热电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并对不同批次热电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总结分析了62个P型硅锗与57个N型硅锗样品的电阻率、塞贝克系数、功率因子,研究了小批量生产硅锗热电材料性能分布。并且使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硅锗热电元件与器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极电阻、电偶臂与电极尺寸对硅锗热电元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偶臂性能差异性对硅锗热电器件的影响,计算了绝热和辐射传热条件下硅锗热电器件的输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热电器件 热电性能 有限元仿真 性能统计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
3
作者 黄荣彬 谢素原 +1 位作者 邓顺柳 郑兰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5-380,共6页
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及其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是近十余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而又一直无法求解的难题 .虽然有关研究人员先后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但是至今没有一种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 .本研究组就此作了积极的探索和较深入的研究 ,创新和发... 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及其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是近十余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而又一直无法求解的难题 .虽然有关研究人员先后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但是至今没有一种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 .本研究组就此作了积极的探索和较深入的研究 ,创新和发展了多种形成和研究碳原子团簇的方法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 ,明确了氯原子存在下碳簇的生长过程 ,发现了氯原子等自由基对富勒烯形成的催化作用 ,总结了碳等原子团簇形成的统计分布规律 ,表征了 C60 的聚合和坍塌过程 ,在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原子团簇 氯原子 富勒烯 形成机理 生长过程 统计分布规律 催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变量空间范围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艳 白俊强 朱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70,共9页
通过对翼型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变量在设计空间的分布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设计变量空间范围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优化设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设计变量空间范围的选择问题。该方法建立了聚集度的概念,利用聚集度对优化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翼型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变量在设计空间的分布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设计变量空间范围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优化设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设计变量空间范围的选择问题。该方法建立了聚集度的概念,利用聚集度对优化设计过程中设计变量在设计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分布规律对设计变量的设计空间进行调整,将设计变量重构,实现了优化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变量空间自适应。该设计变量空间范围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一方面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大搜索范围来搜索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最优解,一方面又能够通过对设计变量的重构提高搜索算法的搜索效率。利用该方法对NACA 0012和NLF(1)0416翼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与固定设计变量空间范围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找到最优解,并具有较高的优化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设计空间 统计分布规律 聚集度 设计变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γ射线探测原理的煤层厚度测量精度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增福 张海军 蒲平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87-291,共5页
准确识别煤岩界面是实现采煤机全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通过测量综采工作面的自然γ射线辐射强度可以得到采煤机截割煤层后剩余煤层厚度。为减少由于自然γ射线计数波动导致的随机误差,提高煤层厚度监测仪传感器对剩余煤层厚度探测精度... 准确识别煤岩界面是实现采煤机全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通过测量综采工作面的自然γ射线辐射强度可以得到采煤机截割煤层后剩余煤层厚度。为减少由于自然γ射线计数波动导致的随机误差,提高煤层厚度监测仪传感器对剩余煤层厚度探测精度,重点研究了自然γ射线测量统计分布规律及自然γ射线测量误差的分布规律,并给出了测量误差公式。利用测量误差公式分析了随采煤机一起运动的探测器连续放射性测量所造成的测量误差。最后根据误差公式提出了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界面 自然γ射线 剩余煤层厚度 统计分布规律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