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深学生对统编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
1
作者 吴波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8,共8页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高级学习,可以使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增强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高级学习,可以使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增强感性体验,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强化证据意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 知识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课文辅助系统教学策略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成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67,共3页
"材料研读"栏目是统编历史教材课文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顺利导入新课""设置教学悬疑,实现衔接过渡""利用史料实证,深化学生理解""... "材料研读"栏目是统编历史教材课文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顺利导入新课""设置教学悬疑,实现衔接过渡""利用史料实证,深化学生理解""串联新旧知识,及时归纳总结"几个角度入手,充分发挥"材料研读"栏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在运用"材料研读"栏目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谨守与教学活动主题密切相关、与学生认知水平密切相关两大原则,使"材料研读"栏目真正服务于教学活动本身,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材 课文辅助系统 材料研读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写入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87,127,共7页
新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机制和特征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早期中华文明从“古国时代”到“王朝时代”的发展历... 新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机制和特征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早期中华文明从“古国时代”到“王朝时代”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判断文明起源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被及时写入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中,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考古发现学习和认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多元一体 文明起源的“中国方案” 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文利 陈华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6,共9页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编成的,其内容在“连续性是中华文明存续的基础”“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统一性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包容性促进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平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五个方面高度契合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指导关系,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基础教育教材相结合的典范,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教研实施策略 被引量:18
6
作者 於以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推进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研究,总结上海地区试教试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研经验,提出在教研依据上,基于核心素养,具化思想方法目标;在教研载体上,穿透教材文本,把握课程内容主旨;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叙史见人,强化过程揭示内涵;在... 为推进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研究,总结上海地区试教试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研经验,提出在教研依据上,基于核心素养,具化思想方法目标;在教研载体上,穿透教材文本,把握课程内容主旨;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叙史见人,强化过程揭示内涵;在教研抓手上,立足单元设计,汇聚教研集体智慧。做有思想、有内涵的教研,实实在在做教研,踏踏实实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教研 单元设计 史学思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历史教学的审美意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选择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马维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117,共8页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学审美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人类历史是受美的驱动并不断克服束缚人类的各种阻碍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历史教学审美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美学本质和育人本质提...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学审美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人类历史是受美的驱动并不断克服束缚人类的各种阻碍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历史教学审美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美学本质和育人本质提出的教学主张和操作范式。历史教学审美的核心要义是彰显历史的真善美价值,在充分满足学生感性经验、具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教学样态,构筑丰富的审美意象,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统一。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育人导向,充分发掘其育人价值,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方向之美、以审美需要涵养崇高人格之美、以审美体验彰显学习过程之美是历史教学审美意象的实践路向。历史教学审美的实现需要依托主客体互动机制、感性与理性平衡机制、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映照机制三种教学审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历史教学 审美意象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情怀应从现实困惑走向价值引领--以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伏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53-56,共4页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常被“虚浮”“弱化”,具体表现为:学情“边缘”,理解“表层”,目标“虚无”,主题“碎片”,设计“僵化”。为了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从“课堂虚浮”走向价值引领,需要明确立德树人是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常被“虚浮”“弱化”,具体表现为:学情“边缘”,理解“表层”,目标“虚无”,主题“碎片”,设计“僵化”。为了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从“课堂虚浮”走向价值引领,需要明确立德树人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根本遵循,目标引领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起点,家国情怀教育在学材建构、教材补白、解释结论中实现价值引领的最后“一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 家国情怀 课堂虚浮 价值引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介绍与解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帆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涵盖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跨越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解读教材时需注意把握以下四点。第一,内容上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专制...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涵盖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跨越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解读教材时需注意把握以下四点。第一,内容上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同时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二,以大时序、小专题、“点一线一面”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历史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注意吸纳学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稳定的学术成果。第四,兼顾历史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本质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郑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4,共8页
历史学科大概念是从历史事实中概括提炼出的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历史教育者希望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学习形成的历史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史事作价值判断、概括历史阶段特征、认识历史发展... 历史学科大概念是从历史事实中概括提炼出的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历史教育者希望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学习形成的历史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史事作价值判断、概括历史阶段特征、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在教学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聚合历史事实,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学科大概念 统编中学历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