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派出机构、王朝兴衰与统县政区——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小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52,共9页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中国古代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首要问题。历代中央派出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这些派出机构,在设立之初,无一例外都起到了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监控...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中国古代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首要问题。历代中央派出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这些派出机构,在设立之初,无一例外都起到了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监控的作用;其后期演变直接影响到了王朝的衰亡形式,或者因集权而产生地方势力,导致国家分裂和长期的战乱,或者因分权而使地方行政无力,导致国家亡于异族之手,并使整个中国历史呈现出阶段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其最终的历史走向,又导致统县政区发生变化,使之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凝结在历代中央派出机构之上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和教训,至今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派出机构 王朝兴衰 统县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
2
作者 赵逸才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8,165,166,共17页
在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中,附郭县长期是连接高层政区、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纽带。不论历代的县等标准如何变化,附郭县都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南宋以后,“附郭县”这一政区通名常见于各类文献中。历代附郭县的数量变迁直观反映了统县政... 在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中,附郭县长期是连接高层政区、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纽带。不论历代的县等标准如何变化,附郭县都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南宋以后,“附郭县”这一政区通名常见于各类文献中。历代附郭县的数量变迁直观反映了统县政区层级、数量与管理幅度的演变过程。双附郭县、三附郭县甚至四附郭县的多县共治形态可统称为“多附郭县”,始于隋唐、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分布呈现出从北密南稀变迁到南密北稀的特点,反映了历代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移动过程。此外,历史上曾存在统县政区下不设附郭县(无附郭县)的五类情形,其中多种情况在清代均有典型案例。“多附郭县”与“无附郭县”可谓中国古代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多附郭县”的置废与“无附郭县”的解决,都体现出附郭县制度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中的调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郭 统县政区 双附郭 多附郭 无附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级市设置的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彪 庄良 王开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5-807,共13页
地级市设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转型的重大空间成果,地级市布局结构优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政区相似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地级市设置的空间特征及存... 地级市设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转型的重大空间成果,地级市布局结构优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政区相似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地级市设置的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空间特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级市设置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仍基本延续着原地区建制的空间范围,呈现自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逐渐推进的趋势。2)由于设市模式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地级以上行政中心设置过近、“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等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也在日益凸显。3)中国地级市空间分布生成于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的地域型政区,发展于城乡差异与跨界合作的战略转型,并在地域重构与尺度重组中面临区划调整的创新挑战。4)地级市设置的“空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成本的提高,未来应从更大范围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必要时可开展地级行政区划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政区 统县政区 建制调整 城市化 城市规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