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萧条与茅盾的江南书写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春勇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9,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鲁迅与中国传统‘文章’的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号:16BZW13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标志着整个世界从持续了100多年的亚当·斯密主义自由放任的世界体系向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的统制主义体系转变的开始。大萧条的主要起因是金本位制,而中国因为使用的是银本位制,因此在大萧条最初阶段经济不但未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国际银价的下跌而小有繁荣,但随着各国国币制度的调整,1931年,国际银价上涨,同时又由于日本政府转嫁大萧条对本国的冲击而发动的"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加之本年度的长江大洪水等诸多因素,最终被卷入大萧条当中。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一些列小说对这个时期的大萧条重灾区"江南(包括上海)"进行了全景式的文学描写,十分准确地记录了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地区——江南的真实面貌。由于大萧条对世界各国及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社会各知识阶层都在关注和讨论大萧条及世界与中国的未来走向问题,但代表不同阶层的知识人所持的主张各不相同,茅盾由于其左翼身份,自然而然地认同了苏联模式和苏联道路,在《子夜》等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充分接受了瞿秋白、沈泽民等左翼文艺领袖的指导意见。因此,其小说显现出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这种意识形态性同茅盾对大萧条的实际调查之间往往又会形成某种非常有意思的悖论性,从而形成了诸多文本缝隙。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些文本缝隙入手,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将茅盾的文本放置于全球史的视野当中重新审视,希求某种新的解读的可能性。
-
关键词
大萧条
江南书写
统制主义
银本位
缫丝业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析东亚联盟论的“经济一体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史桂芳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理论部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84-89,共6页
-
文摘
东亚联盟论是日本人石原莞尔提出的侵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鼓吹将东亚各国经济纳入日本战争需要的轨道,实现所谓“经济一体化”;其第一步是使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然后是利用汪伪政权掠夺中国广大内地的资源,再后是“开发”南洋各国,最终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统制主义经济体制。东亚联盟论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日本妄图获得足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经济实力。
-
关键词
石原莞尔
东亚联盟论
经济一体化
统制主义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