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法制统一”的保障体系——兼评修正后《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莘 覃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69,共9页
2015年春天修正后的《立法法》新赋予235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享有立法权主体的数量骤然增加。多元的立法主体与作为单一制的国家体制之间似乎产生了严重的紧张关系,为此人们产生某种担忧亦属自然。本文正是循着这一问题线索,对建国六... 2015年春天修正后的《立法法》新赋予235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享有立法权主体的数量骤然增加。多元的立法主体与作为单一制的国家体制之间似乎产生了严重的紧张关系,为此人们产生某种担忧亦属自然。本文正是循着这一问题线索,对建国六十多年在立法领域发生的制度变革进行梳理,认为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制度保障已赫然鼎立。《立法法》为我国法制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与手段,从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法律优先原则扩大化适用到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与审查,架构了融事前与事后监督于一体的四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立法权主体 实现路径 《立法法》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统一的较好体现——《治安管理处罚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剑峰 王春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注意处理好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有关法律的衔接,维护了法制的统一。这不仅有利于该法的顺利实施,防止因相互冲突而产生... 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注意处理好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有关法律的衔接,维护了法制的统一。这不仅有利于该法的顺利实施,防止因相互冲突而产生的尴尬局面,而且也为今后其他立法活动作出了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处罚 法律衔接 法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法制统一的内涵、价值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作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法制统一的内涵可以从立法权的合理配置、不同层次法规间的效力关系、严格的合宪性和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制度、法规撤销制度以及国家主要权力行使的高度统一和协... 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法制统一的内涵可以从立法权的合理配置、不同层次法规间的效力关系、严格的合宪性和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制度、法规撤销制度以及国家主要权力行使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等方面进行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不仅是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大好局面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处理好政策与法制的关系等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内涵 价值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制统一到权利救济:当代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功能变迁 被引量:7
4
作者 史溢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从法制统一到权利救济,是当代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功能变迁的基本线索。社会转型期凸显的权利救济需求、中国特色的检法关系模式、党政主导的政治统合方式等结构性因素,共同导致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功能定位的调整和变化。由于结构性因... 从法制统一到权利救济,是当代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功能变迁的基本线索。社会转型期凸显的权利救济需求、中国特色的检法关系模式、党政主导的政治统合方式等结构性因素,共同导致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功能定位的调整和变化。由于结构性因素在短期内并不具备彻底重构的条件,权利救济的制度功能将在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延续,应当着眼于权利救济的现实需要,从组织、能力和程序等多个方面改革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法制统一 权利救济 制度功能 功能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的立法设计与论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勇 邹国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8,共4页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计,并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制不统一国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国家 法律适用 最密切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统一与分级治理: 我国央地立法权的配置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莹 肖棣文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5,198,199,共20页
中央与地方围绕立法的关联和互动是我国央地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论文从宪法和立法法中的立法权位阶设置、地方行使立法权的实际情形,以及地方性法规备案审查机制三个维度聚焦立法权分配中的央地关系。研究认为,我国央地立法权分配... 中央与地方围绕立法的关联和互动是我国央地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论文从宪法和立法法中的立法权位阶设置、地方行使立法权的实际情形,以及地方性法规备案审查机制三个维度聚焦立法权分配中的央地关系。研究认为,我国央地立法权分配除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外,在实践中还形成了“分级治理”的机制。中央通过建立并完善分层次、分程度的地方立法合法性审查框架,赋予不同层级、区域的地方政府改革探索、自主创新的差异化治理空间。这种非均衡性分权在确保中央权威与地方立法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兼容的同时,也使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风险稳定在可控范围内。探究央地立法权分配中的制度设置和主体互动,既可以为理解我国央地关系提供新维度,还可以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地方治理 法律规范冲突 备案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制统一原则的目的与边界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32-35,共4页
法制统一原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法制统一原则的贯彻落实关键在地方,地方立法必须满足宪法及其它上位法的立法目的及精神,这其中就隐含了"不抵触"原则。但一... 法制统一原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法制统一原则的贯彻落实关键在地方,地方立法必须满足宪法及其它上位法的立法目的及精神,这其中就隐含了"不抵触"原则。但一味强调地方立法对上位法的立法目的的遵循,会导致地方立法能动性的式微。所以,在确保上位法的立法目的可以实现的前提下,同时应将上位法的立法目的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统一,以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能动性,而地方立法能动性又应当以地方保护主义为下限,以保障法制统一原则的科学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地方立法 地方保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必须统一——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有关健全法制的论述 被引量:2
8
作者 陆德生 纪荣荣 《江淮论坛》 2002年第4期10-16,共7页
法制统一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宪法原则,也是单一制结构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新的情况下,强调坚持法制统一十分必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不仅强调了法制必须统一的原则要求,而且指明了... 法制统一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宪法原则,也是单一制结构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新的情况下,强调坚持法制统一十分必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不仅强调了法制必须统一的原则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法制统一的途径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强化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与国家法制统一原则
9
作者 东峰 河海 《政法论丛》 CSSCI 1991年第3期32-34,共3页
为了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规定了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对于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组织法还规定了不得同本... 为了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规定了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对于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组织法还规定了不得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制 法制统一原则 地方立法 地方性法规 地方组织法 省级人民政府 较大的市 行政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特定区域法制先行的法理分析
10
作者 郭文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21,共15页
新时代,为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党和国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特定区域设立了一系列与行政区划相区别,而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行为明确支持的特殊区域。这些特殊区域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遵循... 新时代,为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党和国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特定区域设立了一系列与行政区划相区别,而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行为明确支持的特殊区域。这些特殊区域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遵循宪法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授权制定特定区域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等作出变通规定,从而让特定区域法制先行起来;特定区域法规的授权事项比经济特区法规更加宽广,甚至涉及法律保留和行政法规保留事项,是经济特区法规升级版和扩大版,是2.0版本。新时代特定区域法制先行的法律属性,应是一种调整适用型授权立法。特定区域法制先行面临的最大合宪性诘难,就是如何与宪法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相融合。传统宪法理论认为,国家法制统一原则就是在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上,地方制定的下位法不得与中央制定的上位法相抵触。不同类型地方性法规对应着不同的抵触类型,适用不同判断标准。特定区域法规这种特殊先行性法规不存在法权抵触,不适用法条抵触,而应适用法意抵触,只要没有间接抵触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基本原则,就没有违反宪法国家法制统一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授权事项、授权主体、授权行为上具有宪法依据,可以从宪法上职权条款中获得合宪性推定,其授权特定区域法制先行符合宪法序言国家根本任务精神,因而是合宪的。新时代特定区域法制先行符合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偏离法制轨道。特定区域法制先行本身在理论上就存在诸多争议,如不对其实践过程进行监控,就可能放大实践中的失误,造成人民对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质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监控,使其全程纳入法制轨道。按照时间节点先后顺序,可以从授权前的合宪性审查、制定后的备案审查、实施中的评估报告义务三个方面加强对特定区域法制先行的监控。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次修订,全面总结了过去十年的经验与成就,将重大改革特别授权机制规范化,将上海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等改革创新成果法律化,并为新时代特定区域法制先行预留了法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区域 法制先行 授权立法 国家法制统一 合宪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习惯法与现行法制的冲突及其消融
11
作者 王学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70,共4页
理想的模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习惯法与现行统一法制是进步的,具有高度的相容性、互补性、统一性,两种规范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在民族地区发挥着作用。实证的生活昭然揭示: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法律是一体化的,但各民族习... 理想的模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习惯法与现行统一法制是进步的,具有高度的相容性、互补性、统一性,两种规范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在民族地区发挥着作用。实证的生活昭然揭示: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法律是一体化的,但各民族习惯法具有多层性、多元性;应当肯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各民族文化运行的主流和方向,建国四十多年的今天,它正获得进一步倡导,宏扬和光大。但与此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少数民族地区 统一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 冲突 思想观念 危害行为 上层建筑 变通立法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机构审查的局限性及其突破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妹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法制机构审查是《立法法》确立的重要立法制度,被赋予确保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保障法制统一、阻断不当部门利益、提高立法质量的法定功能。从兑现法定功能的角度看,法制机构审查至少存在体制、组织和专业三方面的局限。突破体制局限,... 法制机构审查是《立法法》确立的重要立法制度,被赋予确保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保障法制统一、阻断不当部门利益、提高立法质量的法定功能。从兑现法定功能的角度看,法制机构审查至少存在体制、组织和专业三方面的局限。突破体制局限,应考虑使法制机构回归中立身份,并强化外部程序,扩大立法过程性信息公开;突破组织局限,须更大程度地引入集体理性,形成"审查组织+质询+说明+公开"的制度组合,并建立审查辅助机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审查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突破专业局限,必须形成与法律事务处理结合的专业培养机制,建立提前介入起草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有效引入专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 法制机构审查 体制局限 外部程序 集体理性 法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之再认识——基于现有研究与实践的反思
13
作者 余军 楼桓楸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6,157,共15页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范围控制”与“赋权节奏控制”在实践中并未发生作用,意味着这一条款存在效力与实效性相脱节的问题。在法政策学的层面,从我国立法权纵向配置的基本逻辑——“法制统一”与“分级治理”原则在地方立法...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范围控制”与“赋权节奏控制”在实践中并未发生作用,意味着这一条款存在效力与实效性相脱节的问题。在法政策学的层面,从我国立法权纵向配置的基本逻辑——“法制统一”与“分级治理”原则在地方立法领域所展现出的紧张关系中,可以对这一条款效力与实效性的矛盾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在法解释学的意义上,只有对这一条款作客观目的解释,探求其在“今日法秩序中的规范意义”,才能获得适切的、符合我国立法体制整体发展趋势的解释方案。这一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规定不应被视为“立法事项范围控制”,而是提示地方立法重点领域的“例示”规定。这一解释方案无论是在学理上或是在立法制度、立法实践层面,均具有充分的正当性,还为解决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 法制统一 分级治理 立法事项 客观目的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建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对话与思考 被引量:61
14
作者 王学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民间法 习惯法 统一法制 国家法 双向建构 民间秩序 社会秩序 社会生活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学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二系王学辉云南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创造的法文化成果,就象他们自己一样丰富多彩。但封建社会以中央王朝为主线的历史文献中,从来就没有云南民族史志的应有地位... 云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二系王学辉云南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创造的法文化成果,就象他们自己一样丰富多彩。但封建社会以中央王朝为主线的历史文献中,从来就没有云南民族史志的应有地位,而仅为点缀出现。封建社会漫长的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习惯法 法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 形成和发展 各民族 图腾崇拜 土司制度 社会形态 统一法制 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16
作者 李树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宪法的生命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宪法实施的监督工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监督模式。1982年《宪法》总结了1954年《宪法》实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完善了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将监督宪法实施的重大职责同时赋予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宪法实施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宪法》 职责作用 第一部宪法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法文化的影响与东欧近、现代法的形成
17
作者 张文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近代法 法文化 奥地利 法典化 民法典草案 统一法制 现代法 匈牙利法 东欧地区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的立法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永红 代玉美 刘元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简要叙述了我国学位法规的制订情况,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现存的问题,对我国《学位法》的立法提出了如下建议:坚持立法的法制统一原则;调整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之间的关系;保证学位授予的公开、公证、合理;明确权利义务,保障权利救济;与世... 简要叙述了我国学位法规的制订情况,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现存的问题,对我国《学位法》的立法提出了如下建议:坚持立法的法制统一原则;调整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之间的关系;保证学位授予的公开、公证、合理;明确权利义务,保障权利救济;与世界学位制度接轨;掌握好语言表述方面的立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制度 法制统一原则 权利救济 中国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与能力:备案审查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5
19
作者 封丽霞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13,共15页
我国备案审查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要求与现实有限的审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对于当前落实宪法监督、推进依法立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出于制度设计与执行能力相统合的目的,应实现"备... 我国备案审查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要求与现实有限的审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与能力建设,对于当前落实宪法监督、推进依法立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出于制度设计与执行能力相统合的目的,应实现"备案"与"审查"在制度设计上的分离与区别对待,统一关于备案审查的法律规范,还要实行适度的人大与政府横向分权以及中央地方纵向分权,建构一个以权力机关审查为主导、以行政机关审查为重点、以中央审查为统领、以地方审查为必要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式备案审查工作机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发挥权力机关的审查主导作用之外,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辅助审查作用以及公民、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动力源作用,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备案审查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效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案 审查 依法立法 立法监督 法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法的宪法地位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玉明 周瑞玲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确立经济法宪法地位的必要性 ,确立经济法的宪法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 ,是实...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确立经济法宪法地位的必要性 ,确立经济法的宪法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 ,是实现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体系 法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