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
31
1
作者
邢钢
郭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1-186,共6页
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问题带来困难。该文以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建立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距的...
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问题带来困难。该文以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建立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距的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应用于统一变桨距的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块。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的统一变桨距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大型风电机组对功率控制的要求。此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来流角预测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证明其可有效地减小桨叶的气动疲劳载荷,且功率控制效果良好。通过比较发现,独立变桨距控制比统一变桨距控制的输出功率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统一变桨距控制
独立
变
桨
控制
模糊PID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英
吉小康
魏晓华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强耦合等特点,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导致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了风电机...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强耦合等特点,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导致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了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现状,建立了整个风电机组模型,提出了优化的变桨距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桨距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比统一变桨距好,实现了风力机各叶片的优化独立变桨距控制,优化了风力发电系统在超过额定风速时的恒功率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优化
控制
模糊
控制
电动
变
桨
距控制
统一变桨距控制
独立
变
桨
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减小桨叶载荷的风电独立变桨优化控制模型
3
作者
兰飞
杨萌
+1 位作者
王哲豪
蒋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3,共7页
针对超额定风速下运行的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研究在维持功率额定的条件下,如何减小风剪切效应所引起的不平衡载荷,从而延长风机寿命。首先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以不平衡载荷最小为优化目标,保证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为约...
针对超额定风速下运行的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研究在维持功率额定的条件下,如何减小风剪切效应所引起的不平衡载荷,从而延长风机寿命。首先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以不平衡载荷最小为优化目标,保证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建立载荷优化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以统一变桨距角为初值,优化计算得到3个桨叶对应的最优桨距角,以该角度为参考值分别进行独立变桨距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变桨距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在保证功率维持在额定值附近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了不平衡载荷,且避免了频繁变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独立
变
桨
距控制
载荷优化
风剪切效应
统一变桨距控制
不平衡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
31
1
作者
邢钢
郭威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1-186,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5z429)
文摘
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问题带来困难。该文以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建立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距的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应用于统一变桨距的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块。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的统一变桨距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大型风电机组对功率控制的要求。此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来流角预测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证明其可有效地减小桨叶的气动疲劳载荷,且功率控制效果良好。通过比较发现,独立变桨距控制比统一变桨距控制的输出功率更加稳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统一变桨距控制
独立
变
桨
控制
模糊PID
神经网络
Keywords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fuzzy PID
neural networks
分类号
TK8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O232 [理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英
吉小康
魏晓华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出处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文摘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强耦合等特点,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导致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了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现状,建立了整个风电机组模型,提出了优化的变桨距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桨距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比统一变桨距好,实现了风力机各叶片的优化独立变桨距控制,优化了风力发电系统在超过额定风速时的恒功率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优化
控制
模糊
控制
电动
变
桨
距控制
统一变桨距控制
独立
变
桨
距控制
Keywords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fuzzy control, electric pitch control, uniform pitch control, independent pitch control
分类号
TP273.5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小桨叶载荷的风电独立变桨优化控制模型
3
作者
兰飞
杨萌
王哲豪
蒋星
机构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034)
文摘
针对超额定风速下运行的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研究在维持功率额定的条件下,如何减小风剪切效应所引起的不平衡载荷,从而延长风机寿命。首先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以不平衡载荷最小为优化目标,保证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建立载荷优化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以统一变桨距角为初值,优化计算得到3个桨叶对应的最优桨距角,以该角度为参考值分别进行独立变桨距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变桨距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在保证功率维持在额定值附近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了不平衡载荷,且避免了频繁变桨。
关键词
最优独立
变
桨
距控制
载荷优化
风剪切效应
统一变桨距控制
不平衡载荷
Keywords
optima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load optimization
wind shear effect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unbal-anced load
分类号
TK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研究
邢钢
郭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张英
吉小康
魏晓华
《工矿自动化》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减小桨叶载荷的风电独立变桨优化控制模型
兰飞
杨萌
王哲豪
蒋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