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斯光束的绝缘体上硅平面光波导的耦合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红 王芳 +1 位作者 白秀英 董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29,140,共4页
利用梯度折射率(GRIN)介质对高斯光束在出射端面聚焦的特性,研究了对称GRIN介质中单模SOI平面波导的耦合效率特性。对于同一入射波长而言,TM波的耦合效率较大;对于1 550 nm的通信波长而言,使TE和TM偏振光的耦合效率恰好相同的最佳耦合... 利用梯度折射率(GRIN)介质对高斯光束在出射端面聚焦的特性,研究了对称GRIN介质中单模SOI平面波导的耦合效率特性。对于同一入射波长而言,TM波的耦合效率较大;对于1 550 nm的通信波长而言,使TE和TM偏振光的耦合效率恰好相同的最佳耦合条件为α=0.25μm-1,Δx=0,θ=0°,且耦合效率均为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导 耦合效率 梯度折射率介质 绝缘体上的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硅工艺对UNIBOND SOI材料抗辐照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武爱民 陈静 +3 位作者 张恩霞 杨慧 张正选 王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866-867,共2页
SOI材料天然具有抗瞬时辐射的能力,而通过特定的改性处理后,SOI的抗总剂量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SOI材料主流的制备方法包括SIMOX(注氧隔离方法)和UNIBOND SOI(智能剥离方法制备)。在SIMOX SOI的抗辐射加固领域,采用氮离... SOI材料天然具有抗瞬时辐射的能力,而通过特定的改性处理后,SOI的抗总剂量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SOI材料主流的制备方法包括SIMOX(注氧隔离方法)和UNIBOND SOI(智能剥离方法制备)。在SIMOX SOI的抗辐射加固领域,采用氮离子注入、氮氧共注入以及硅离子注入的方法都曾取得过很有效的结果。采用硅离子注入的方法对UNIBOND SOI进行了抗总剂量加固。采用P-MOS的表征方法对加固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HP-4155B半导体测试仪上得到的I-V曲线和提取的参数表明,注入的离子有效地减少了埋层中积累的正电荷得,圆片抗总剂量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初步的理论分析表明是注入的硅离子形成的纳米团簇起到了俘获正电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体上的硅 智能剥离 离子注入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离子注入提高SOI材料的抗辐射性能
3
作者 俞文杰 张正选 +4 位作者 贺威 田浩 陈明 王茹 毕大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868-871,共4页
研究采用硅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的方法对SOI材料进行抗辐射加固.通过对比发现,制作在加固SOI衬底上的NMOS器件和CMOS反相器在总剂量辐射下性能恶化程度大大降低。陷阱电荷和界面电荷的分析解释了加固机理。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证... 研究采用硅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的方法对SOI材料进行抗辐射加固.通过对比发现,制作在加固SOI衬底上的NMOS器件和CMOS反相器在总剂量辐射下性能恶化程度大大降低。陷阱电荷和界面电荷的分析解释了加固机理。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证明硅离子注入能有效地加固SOI材料的抗辐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绝缘体上的硅) 总剂量辐射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埋氧SOI LDMOS高压器件新结构
4
作者 阳小明 李天倩 +1 位作者 王军 卿朝进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9,50,共5页
为了提高基于绝缘体上的硅(SOI)技术实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SOI LDMOS)的击穿电压,提出了斜埋氧SOI LDMOS(S SOI LDMOS)耐压新结构。当器件关断时,倾斜的埋氧层束缚了大量的空穴,在埋氧层上界面引入了高密度的正电荷,大大... 为了提高基于绝缘体上的硅(SOI)技术实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SOI LDMOS)的击穿电压,提出了斜埋氧SOI LDMOS(S SOI LDMOS)耐压新结构。当器件关断时,倾斜的埋氧层束缚了大量的空穴,在埋氧层上界面引入了高密度的正电荷,大大增强了埋氧层中的电场,从而提高了纵向耐压。另外,埋氧层的倾斜使器件漂移区厚度从源到漏线性增加,这就等效于漂移区采用了线性变掺杂,通过优化埋氧层倾斜度,可获得一个理想的表面电场分布,提高了器件的横向耐压。对器件耐压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结构在埋氧层厚度为1μm、漂移区长度为40μm时,即可获得600 V以上的击穿电压,其耐压比常规结构提高了3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 斜埋氧层 绝缘体上的硅 临界击穿电场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I非对称马赫曾德尔结构的集成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永川 瞿鹏飞 +3 位作者 周敬然 刘彩霞 董玮 陈维友 《中国光学》 EI CAS 201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设计和分析了一种基于SOI(绝缘体上的硅)脊型波导非对称马赫曾德尔结构的集成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对于10 GHz的微波信号,设定非对称两臂的长度差为3 983μm时,其相应的时间延迟约为47 ps。分别在两臂上集成了一个热光可调谐可变光衰... 设计和分析了一种基于SOI(绝缘体上的硅)脊型波导非对称马赫曾德尔结构的集成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对于10 GHz的微波信号,设定非对称两臂的长度差为3 983μm时,其相应的时间延迟约为47 ps。分别在两臂上集成了一个热光可调谐可变光衰减器用于光学调谐,当衰减单元的折射率在0~6×10-3变化时,实现了10 GHz微波信号在0~180°的相位调谐。该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实现片上集成,在光控相控阵雷达中很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器 微波光子学 绝缘体上的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