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激素治疗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王威 胡红霞 +6 位作者 孙晓乐 耿力 李蓉 周江华 毕仙民 梁菊艳 闫小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时的治疗方案分为雌激素组(连续序贯治疗或连续联合治疗)及替勃龙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及24个月均复查BTMs,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同时收集其在本院的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TMs情况和两组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同时分析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雌激素组和替勃龙组治疗后6、12、24个月BTMs(β-CTX、P1NP、OC)水平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及髋骨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两种MHT方案抗骨吸收效果相似,BTMs(OC、β-CTX、P1NP)在治疗6月后明显降低并能维持效果,BTMs可作为MHT效果的重要监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激素治疗 绝经后女性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RMC1:绝经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2
作者 王月姣 阮祥燕 +4 位作者 谷牧青 魏芸 管煜伟 赵越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属于膜相关孕激素受体(membrane-associ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MAPR)家族,与激素治疗密切相关。前期大量的体外实验、在体动物实验、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样...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属于膜相关孕激素受体(membrane-associ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MAPR)家族,与激素治疗密切相关。前期大量的体外实验、在体动物实验、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样本及血液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孕激素(不包括天然孕酮和地屈孕酮)能促进过表达PGRMC1的乳腺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在乳腺癌组织中PGRMC1表达越高则乳腺癌肿瘤分级越高、乳腺癌转移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乳腺癌患者血液中PGRMC1水平与乳腺癌组织中PGRMC1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中PGRMC1在预测早期乳腺癌方面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CA153等,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探索PGRMC1预测乳腺癌风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PGRMC1作为绝经激素替代治疗乳腺癌风险的预测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膜组分1 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 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 激素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特点及绝经激素治疗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丽 李芬 +4 位作者 于学文 杨文方 白娥 王青 邓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36,共8页
目的 调查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状况。方法 选择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绝经相关症状的619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探讨更年期女性对... 目的 调查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状况。方法 选择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绝经相关症状的619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探讨更年期女性对MHT的认知状况及疗效。结果 371例围绝经期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疲乏(69.81%)、失眠(66.85%)、潮热出汗(58.22%),248例绝经后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潮热出汗(64.11%)、骨关节痛(60.89%)、疲乏(56.85%)。绝经后女性的失眠、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而骨关节痛、泌尿系感染、阴道干涩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Kupperma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评分程度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女性轻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中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的不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绝经方式之间Kupperman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Kupperman评分越高;手术绝经者Kupperman评分显著高于自然绝经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4岁、退休或无业、配偶疾病或去世、性生活不正常、文化程度高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收入高、>3次/周的运动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更年期女性对MHT了解途径占比最高为网络(39.92%),对MHT的担忧占比最高为肿瘤(33.67%)。465例(89.77%)无MHT禁忌证的更年期女性,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 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显著,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及手术绝经者症状更为严重,应关注绝经对更年期女性健康的影响并增加专业医师指导,提高MHT使用率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绝经相关症状 经激素治疗(mht) 调查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栾强 李联忠 +2 位作者 栾美英 张培森 于乃贻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44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隔日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mg与安宫黄体酮(MPA)2mg交替应用;对照组22例,口服CE0.6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44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隔日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mg与安宫黄体酮(MPA)2mg交替应用;对照组22例,口服CE0.625mg/d,每月连续服用25天,后10天加用MPA4mg。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期。结果:实验组1例退出,对照组2例退出。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P<0.001);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下降,两组HDL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尿钙/肌酐(Ca/Cr)值均明显下降;试验组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试验组2例(9.1%),对照组14例(63.6%,P<0.001);乳房胀痛试验组1例(4.5%),对照组7例(31.8%,P<0.001)。两组用药后无血压升高、乳腺增生及子宫内膜增生。结论:绝经后妇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具有用量小、副反应少、有效、安全、经济、依从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激素替代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结合雌激素联合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5
作者 薛薇 邓燕 +2 位作者 王艳芳 朱诗扬 孙爱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招募绝经早期有子宫、有绝经相关症状的妇女(共107例完成试验),随... 目的:研究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招募绝经早期有子宫、有绝经相关症状的妇女(共107例完成试验),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低剂量CEE+天然孕酮)、B组37例(标准剂量CEE+天然孕酮)、C组35例(标准剂量CEE+地屈孕酮),采用连续序贯方案治疗12个周期,在第3、6、9、12周期结束后记录改良Kupperman评分,计算有效率,用药前与用药后抽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结果:在治疗3个周期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均显著性下降(P均<0.01),3组间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有效率(89.2%)显著高于A组(60%,P=0.024)和C组(61.9%,P=0.035)。治疗结束后,3组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3组的FSH值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E2值均显著性升高(P<0.001)。治疗结束后,3组FS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E2值A组显著低于B组(P=0.002)及C组(P=0.004),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和乳房胀痛,A、B、C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91%、39.51%、19.99%,B组显著高于A与C组(PAB=0.034,PBC=0.01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房胀痛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30.22%、37.46%、68.06%,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显著高于A、B组(PAC=0.008,PBC=0.002)。结论:低剂量雌激素补充已可满足大部分患者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需求,加用天然孕酮比加用地屈孕酮对围绝经期症状的缓解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综合征 经激素治疗 低剂量雌激素 天然孕酮 地屈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补充治疗时机对绝经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丽平 刘晓燕 +2 位作者 王艳 袁春燕 任慕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模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模型大鼠,将32只随机分为4组:早期雌激素干预组、晚...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模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模型大鼠,将32只随机分为4组:早期雌激素干预组、晚期雌激素干预组,两组分别设立空白对照。于去势后第3天(相当于绝经早期)、去势后第3个月(相当于绝经晚期)分别喂食等量雌激素,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干预。干预3个月后,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囊泡、线粒体、血管内皮细胞等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海马CA1区BDNF表达水平的差异,了解雌激素的影响变化。结果:去势后早期给予雌激素干预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同其他3组相比,早期雌激素干预组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可见各成分清晰,核膜完整,核周间隙正常,染色质均匀,细胞器结构正常,突触结构完整正常,突触密度及突触前膜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数量均匀,较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早期雌激素干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改善绝经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以及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经激素治疗 认知 绝经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子宫内膜变化与阴道出血 被引量:9
7
作者 薛加强 林守清 +4 位作者 魏扬 姜玉新 栾强 陈凤领 张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HRT)子宫内膜变化及阴道出血。方法:对85例绝经后妇女(对照组)和101例绝经后HRT妇女(HRT组)经阴道超声观察内膜厚度、吸管吸取内膜细胞学检查,并分析与HRT后阴道出血的关系。结... 目的:观察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HRT)子宫内膜变化及阴道出血。方法:对85例绝经后妇女(对照组)和101例绝经后HRT妇女(HRT组)经阴道超声观察内膜厚度、吸管吸取内膜细胞学检查,并分析与HRT后阴道出血的关系。结果:HRT组较对照组内膜增厚(P<0.01),内膜细胞增殖期型比例增加(P<0.05)。HRT组内膜≤5mm与≥6mm的各型内膜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HRT组与对照组最厚和最薄内膜的细胞类型不一致。连续联合用药的非计划性出血占36.2%,绝经≤10年出血率高于绝经>10年者(P<0.01)。间断联合用药的计划性出血占72.2%,内膜细胞萎缩型均无阴道出血(P<0.01)。结论:HRT妇女内膜增厚、增殖期型比例增加。内膜厚度不能完全反映其功能状态。HRT妇女的阴道出血与绝经时间、HRT用药方法、内膜细胞功能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内膜 激素补充治疗 阴道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绝经管理和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解读 被引量:39
8
作者 乔林 熊英 徐克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4-187,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妇女将有三分之一生命历程是在绝经后度过。绝经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降低,产生相关血管收缩不稳定所致相关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的萎缩相关问题以及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妇女将有三分之一生命历程是在绝经后度过。绝经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降低,产生相关血管收缩不稳定所致相关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的萎缩相关问题以及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这些症状和绝经相关的疾病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激素 治疗指南 神经精神症状 心血管疾病 绝经后妇女 解读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吕淑兰 邹余粮 +2 位作者 曹缵孙 陈晓燕 毛文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4,563,共4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程度 ,探讨HRT是否象在西方和国内其他地区妇女中一样 ,能保持或减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降低 ,改善血脂代谢。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实验组 3 0例病人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程度 ,探讨HRT是否象在西方和国内其他地区妇女中一样 ,能保持或减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降低 ,改善血脂代谢。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实验组 3 0例病人采用激素补充疗法 ,3 0例未采用干预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为对照组。首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 ,然后观察用药前后Kupperman评分、血脂、BMD、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 心理咨询结果显示 ,实验组要求行HRT治疗者之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但对HRT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了解的程度均低。用药前后评分显示 ,实验组用药 1 2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率达 90 % ,而对照组中 6 6 %患者症状无改善。实验组用药后BMD保持不变 ,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实验组用药后TC、TG无变化 ,HDL水平上升 (P <0 0 0 1 ) ,LDL下降 (P <0 0 0 1 ) ,对照组无变化。两组子宫内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①西安地区相应群体对HRT缺乏认识和了解 ,相关部门普及围绝经期保健工作的力度不够 ,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②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适宜HRT ,其可保持BMD ,改善血脂 ,保护心血管 ,提高该群体妇女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激素替代治疗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激素补充治疗方案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血脂及骨代谢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美莲 王淑玉 +1 位作者 刘嘉茵 张克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单用醋酸甲孕酮 (MPA)和结合型雌激素 (CE)加MPA对绝经后妇女的作用。【方法】将 88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两组 ,A组 48例 ,每日MPA 10mg ;B组 40例 ,每日口服CE 0 6 2 5mg加MPA 2mg ,服药期均为 6个月 ,用药前后分... 【目的】观察单用醋酸甲孕酮 (MPA)和结合型雌激素 (CE)加MPA对绝经后妇女的作用。【方法】将 88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两组 ,A组 48例 ,每日MPA 10mg ;B组 40例 ,每日口服CE 0 6 2 5mg加MPA 2mg ,服药期均为 6个月 ,用药前后分别对更年期症状、血脂及载脂蛋白、腰椎2~ 4 骨矿质面密度 (BMSD)、成骨指标血骨钙素 (BGP)及破骨指标尿吡啶酚 /肌酐 (Pyr/Cr)进行评价。【结果】①用药后两组更年期症状评分均降低 (P <0 0 1) ;②两组BMD均稍有上升 ;③A组血BGP水平升高 (P <0 0 5 ) ,尿Pyr/Cr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B组血BGP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尿Pyr/Cr明显下降 (P<0 0 5 ) ;④A组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B组TG、HDL C及ApoA上升 (P <0 0 5 ) ,TC、LDL C下降 (P<0 0 5 ) ,ApoB(P >0 0 5 )。【结论】①MPA和CE加MPA均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②MPA、CE加MPA均能轻度增加BMSD ;③CE加MPA抑制骨吸收 ,MPA促进骨形成 ;④MPA对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CE加MPA可以改善血脂构成 ,使其有利于心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骨质疏松 绝经 治疗 骨代谢 激素 激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性激素治疗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春燕 任慕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特有的骨代谢疾病,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可作为防治绝经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的一线药物选择。在激素治疗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选择个体化MH...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特有的骨代谢疾病,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可作为防治绝经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的一线药物选择。在激素治疗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选择个体化MHT方案,可有效降低用药风险和提高治疗获益。在激素治疗期间需要按规范流程进行监测和随访。1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女性骨质丢失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治疗 骨代谢疾病 绝经期女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 经激素治疗 用药风险 骨质丢失 低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或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利弊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成宇 阮祥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7,共3页
随着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广泛应用和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 ,人们对HRT的有利作用和不利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综述 ,复习了HRT对绝经或绝经后妇女血糖控制、骨质疏松、肿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 随着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广泛应用和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 ,人们对HRT的有利作用和不利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综述 ,复习了HRT对绝经或绝经后妇女血糖控制、骨质疏松、肿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呆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绝经后妇女 激素替代治疗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 肿瘤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激素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Lancet最新文献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颖 王喆 +3 位作者 徐雅莉 林燕 王常珺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9月,Lancet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汇集了世界范围内关于MHT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证据。此研究结果表明,除阴道应用雌激素外,所有方式应用MHT...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9月,Lancet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汇集了世界范围内关于MHT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证据。此研究结果表明,除阴道应用雌激素外,所有方式应用MHT均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且该风险随MHT应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风险更高,停药后额外风险可持续10年以上。小剂量应用MHT或选择天然孕激素等并不能回避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本文对该荟萃分析进行解读,强调应用MHT需考虑乳腺癌风险,全面评估患者风险与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岩 吴颖 +3 位作者 李秀芹 张淑兰 徐荣春 刘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HRT)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早期有明显症状和不同程度心理症状的病人40例。每天口服倍美力0.3mg及安宫黄体酮片2mg,同时口服钙剂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症状调查表和心...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HRT)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早期有明显症状和不同程度心理症状的病人40例。每天口服倍美力0.3mg及安宫黄体酮片2mg,同时口服钙剂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症状调查表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SCL-90各项指标的变化,做相关性分析;通过B超监测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HRT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和SCL-90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临床症状与心理症状存在相关性(P<0.01)。在治疗过程中子宫内膜未见增生。结论:小剂量HRT能安全、有效改善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相关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早期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激素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与争议:绝经激素治疗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颖 林燕 +1 位作者 王常珺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以雌激素补充为核心的治疗,在有子宫的女性治疗中往往需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妇科内分泌和乳腺外科专家就围绝经期MHT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MHT可增加乳腺癌风险,应用...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以雌激素补充为核心的治疗,在有子宫的女性治疗中往往需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妇科内分泌和乳腺外科专家就围绝经期MHT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MHT可增加乳腺癌风险,应用时需全面评估风险与收益;MHT存在用药窗口期、用药指征、禁忌证,应用前需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并取得知情同意。对天然孕激素、替勃龙及单雌激素治疗是否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现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郁琦 尚梦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3,共3页
医学和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变使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5.9岁,妇女在绝经后的生存时间也随之延长。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进入绝经期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一项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
关键词 激素补充治疗 绝经 平均寿命 社会老龄化 生活质量 生存时间 数据显示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凯 陈志强 +2 位作者 江洪 胡笑容 鲁志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OTVA)的关系,并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检测绝经后女性正常组和IOTVA患者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目;观察IOTVA组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效果。结果:IOTVA组...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OTVA)的关系,并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检测绝经后女性正常组和IOTVA患者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目;观察IOTVA组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效果。结果:IOTVA组雌激素水平较正常绝经后女性相比显著降低(8.4±3.4 vs 36.9±12.8 pg/mL,P<0.01)。绝经后女性IOTVA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10 171±6 091 vs 209±468个/24 h,P<0.01)。雌激素替代治疗后,IOTVA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3 958±1 972 vs 10 171±6 091个/24 h,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IOTVA患者雌激素水平较正常绝经后女性降低,而且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抑制IOTVA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激素替代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早期低剂量激素治疗对乳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莉莉 张绍芬 +2 位作者 纪律 徐阳 周毓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早期低剂量激素治疗(HT)对乳腺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早期妇女104例,随机分为激素组和中药组各52例,治疗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由专人进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受试者每日记录乳房胀痛情况。结果:绝经期生存质... 目的:研究绝经早期低剂量激素治疗(HT)对乳腺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早期妇女104例,随机分为激素组和中药组各52例,治疗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由专人进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受试者每日记录乳房胀痛情况。结果: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中,激素组用药前评分为1.90±0.94分,用药后3月,6月,9月,12月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性下降,分别为1.27±0.67分,1.08土0.62分,O.97±0.64分,0.69±0.50分;中药组用药后3月,6月,9月,12月评分也较用药前有显著性下降。激素组在用药3月,6月,9月,12月的乳房胀痛发生率分别为29.17%,14.63%,22.22%,9.09%,各时间点与中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药1~3月,激素组乳房胀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的受试者占35.7%,显著多于中药组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在乳房胀痛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用药前乳腺小叶增生发生率为60%,用药后为91.4%,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早期低剂量HT和中药治疗1年均能有效提高生存质量,HT使乳腺小叶增生发生率增加,应用HT的过程中应加强乳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早期 激素治疗 乳腺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子宫肌瘤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祥燕 刘玉兰 +3 位作者 彭舟丽 季颖 翟军 陈宝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周期序贯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子宫肌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绝经相关症状且合并单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最大径线〈5cm)的绝经妇女60例,给予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方案,起始剂量为口服戊酸雌二醇1.0mg,每日1次,... 目的:观察个体化周期序贯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子宫肌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绝经相关症状且合并单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最大径线〈5cm)的绝经妇女60例,给予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方案,起始剂量为口服戊酸雌二醇1.0mg,每日1次,连用21-25天,后10-14天加用甲羟孕酮每日4mg。随后,根据每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调整口服戊酸雌二醇的每日用量为0.5—2.0mg,甲羟孕酮的每日用量相应为4—6mg。不能连续应用激素治疗或失访者被排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12、24、36个月时采用阴道超声测定肌瘤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53例患者完成了3年的观察,平均年龄51.4(44—57)岁,绝经年限平均2.3(1—7)年。激素周期序贯治疗3、6、12、24、36个月,肌瘤大小均无明显改变(P〉0.05),没发现新生肌瘤(P〉0.05),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明显增厚(P〉0.05)。结论:根据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制定不同剂量的激素周期序贯方案,不促进绝经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治疗 绝经妇女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行 孙莉 +1 位作者 黄敏丽 常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性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 1例手术绝经患者分为性激素替代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雌激素加孕激素联合口服 9月。两组在实验前后测定血浆总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 :探讨性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 1例手术绝经患者分为性激素替代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雌激素加孕激素联合口服 9月。两组在实验前后测定血浆总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 DL) ,一氧化氮 (NO)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 ,FSH、E2 。超声多普勒进行肱动脉充血试验。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 ,与对照组相比 ,Tch、L DL、v WF、FSH明显降低 ,HDL、E2 、NO明显升高 ,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明显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内皮细胞 激素替代治疗 超声多普勒 动脉粥样硬化 AS 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