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云龙 胡兴律 +1 位作者 王向阳 苏小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常合并出现,临床出现大量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但多从骨密度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很少深入论述两者的关系,两者的病因病理复杂,可能存在类似的发病机制或内在联系。本文从骨密度、生物力学、发...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常合并出现,临床出现大量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但多从骨密度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很少深入论述两者的关系,两者的病因病理复杂,可能存在类似的发病机制或内在联系。本文从骨密度、生物力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得出结论:基于骨密度和椎间盘退变程度研究,两者相关性不一致;在生物力学研究中,腰椎的骨质疏松可在动态载荷下加重椎间盘局部应力;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炎症因子增多、铁过载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属于两者共同的发病机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炎症因子增多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在特定的病理阶段诱发或加重椎间盘髓核炎症反应和终板重塑;部分抗骨质疏松药物、雌激素和Sirtuin-1激动剂为两者共同的治疗药物。从生物力学和发病机制角度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椎间盘退变呈强正相关,但多为基础研究,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怀孕、生育次数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2
作者 李建国 白璧辉 +9 位作者 贾元霞 李鼎鹏 胡玮 王骏臣 王斌霞 马国强 李少伟 郭海国 李月春 谢兴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女性怀孕、生育次数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的关系。方法经后PMOP患者716例(观察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100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怀孕史、生育史、怀孕次数、生育次数占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怀孕史、生育... 目的分析女性怀孕、生育次数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的关系。方法经后PMOP患者716例(观察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100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怀孕史、生育史、怀孕次数、生育次数占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怀孕史、生育史、怀孕次数、生育次数与绝经后发生PMO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怀孕史者分别为711例(35.95%)、992例(50.15%),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怀孕1次195例(32.99%)、2次226例(35.09%)、≥3次290例(39.03%),对照组分别为300例(50.76%)、330例(52.24%)、362例(48.72%),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有生育史者分别为707例(35.83%)、991例(50.23%),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生育1次381例(30.09%)、2次185例(42.82%)、≥3次141例(51.27%),对照组分别为680例(53.71%)、198例(45.83%)、113例(40.09%),两组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怀孕3次以上、生育2次以上与绝经后女性发生PMOP相关(P<0.05);随着怀孕次数增加PMOP患病风险亦逐渐增加,怀孕次数2次及3次以上发生PMOP风险分别为怀孕1次的1.264倍(95%CI 0.89~1.79)、1.569倍(95%CI 1.12~2.20);随着生育次数增加PMOP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生育2次及3次以上发生PMOP风险分别为生育1次的2.031倍(95%CI 1.42~2.90)、3.613倍(95%CI 2.22~5.89)。结论女性怀孕次数、生育次数与绝经后发生PMOP有关,怀孕及生育2次以上增加PMOP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孕 生育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丹 赵新正 +7 位作者 于金晟 周昊景 苏海 陈檑 张镒 邵威捷 刘岩 肖鲁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在绝经后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影响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这个变化干扰了骨骼的正常代谢平衡,从而导致骨密度减少,最终引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在绝经后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影响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这个变化干扰了骨骼的正常代谢平衡,从而导致骨密度减少,最终引发一种代谢性疾病。PMO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及质量,大多数PMOP患者因合并骨折或相关并发症而入院,特别是髋部和脊椎骨折的发生,导致患者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1]。目前PMOP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缺点和不足,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如颌骨坏死、不典型骨折等[2]。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作为体内关键的微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肠道-骨骼”轴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PMOP密切相关[3]。本文拟从肠道菌群与PMOP的关系进行综述,为研究PMO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寻求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体内雌激素 脊椎骨折 逐渐减退 合并骨折 骨骼疾病 肠道菌群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卓然 赵梓铭 +5 位作者 贾壮壮 刘韦兵 谭丽萍 朱晓松 武俊紫 石安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双侧去卵... 目的观察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在暴露卵巢后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不切除卵巢;正常组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于建模后两周起开始给药,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分别按0.7 g/kg、1.4 g/kg给予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雌激素对照组给予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采用双能X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形态,RT-PCR法检测股骨组织miR-21-5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组织Fas配体(FasL)蛋白。结果模型组股骨骨密度小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股骨骨密度大于模型组(P均<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骨皮质骨膜及骨内膜光滑,骨小梁形态粗细基本一致,皮质区仅出现轻微的松质骨改变;模型组骨小梁明显变薄,间隔增宽,互不相连,排列不齐,皮质区出现严重的松质骨改变;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骨小梁间距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皮质区松质骨改变变轻。模型组股骨组织miR-21-5p表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miR-21-5p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股骨组织FasL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5p及其下游蛋白Fas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菟丝子乙醇提取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微小RNA-21-5p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潜在靶点与机制
5
作者 穆胜凯 崔晏君 +2 位作者 郝连升 王腾腾 刘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6,12,共7页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芯片数据获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芯片数据经GEO2R软件处理获取差异基因,利用Uni Prot数据库进行规范、验证,借助STRIN...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芯片数据获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芯片数据经GEO2R软件处理获取差异基因,利用Uni Prot数据库进行规范、验证,借助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Cytoscape3.9.1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基因。采用cluster Profiler、pathview等R包分析差异基因参与的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使用微生信平台进行结果可视化。结果 获得差异基因656个,其中下调基因421个,上调基因235个。得到10个核心基因,即VEGFA、KRAS、EP300、IL-2、IL-4、KIT、FOS、CCND1、HGF、CYCS。GO中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富集结果各771、4 648、499个,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脂肽结合、磷脂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肽酶活性调节、蛋白水解作用负性调节等,细胞成分主要富集在内质囊泡、等离子膜外侧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 299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Ras信号通路等。结论 筛选所得差异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与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靶点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骨折率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许贵林 阮莉莉 陈学坤 《北方药学》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所有患者都服用钙尔奇D片以...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所有患者都服用钙尔奇D片以及阿尔法骨化醇,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择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选择唑来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骨折发生率、血清因子水平、骨密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97.0%)比对照组(84.6%)更高(P<0.05),骨折发生率(3.0%)比对照组(8.8%)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血清因子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的骨密度、VAS评分和ODI评分更好(P<0.05)。结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唑来磷酸钠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可以促使患者骨密度升高,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缓解疼痛感,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唑来磷酸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效果 骨折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中、远期疗效比较
7
作者 庄天微 谢伟 +3 位作者 胡志洋 张晶 祁莉娜 王彤彤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治疗,观察组采取大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治疗。在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时,从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心理和疼痛评分方面比较两种疗法的早、中、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两组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ALP水平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和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治疗的早期和中期疗效并不显著。但在长期疗效方面,高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五禽戏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五禽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早期疗效 中期疗效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K1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陈睿亿 浮苗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患者饮食中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并予以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本院PMOP患者1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患者饮食中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并予以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本院PMOP患者1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等相关指标,并与PMOP的骨密度关系行相关性分析。针对PMOP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PMOP组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MOP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P<0.01);与维生素K1、维生素E、和25-羟基维生素D均呈正相关P(r=0.67、0.22、0.34,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K1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7.86(95%CI:3.16~16.4,P<0.01);其次是25-羟基维生素D(OR=3.48,95%CI:1.67~14.51,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维生素K1和25-羟基维生素D对PMOP有较高诊断效能(AUC均≥0.70,P<0.01),其中维生素K1最具有诊断价值。结论维生素K1对PMOP具有独立预测作用,临床护理人员针对上述因素应予以对应的护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K1 维生素E 维生素A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骞紫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代谢平衡破坏,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导致的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PMOP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代谢平衡破坏,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导致的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PMOP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PMOP的优势逐渐凸显,其分子机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综述中药复方治疗PMOP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分子机制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调节法干预阳虚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强 彭冉东 +3 位作者 李中锋 杨镇源 张彦军 徐浩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体质调节法对阳虚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干预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阳虚质PMO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 目的观察体质调节法对阳虚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干预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阳虚质PMO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体质调节法(八段锦+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肾气丸)。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后中医体质疗效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钙素(OC)、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雌二醇(E2)、腰椎(L2~4)骨密度,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共95例完成研究。观察组中医体质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68.09%(32/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44/48),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6、12个月VAS评分、OC、DPD/Cr、E2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及对照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VAS评分、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C、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采用体质调节法干预阳虚质PMOP患者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偏颇体质、缓解腰背部疼痛、提高E2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阳虚质 体质调节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女贞子单用及配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量及内分泌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晓曦 陈宇恒 +4 位作者 唐秀凤 高莹莹 于萍 马紫童 刘仁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5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女贞子单用及配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内分泌脏器及骨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雌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淫羊藿女贞子配伍组(配伍组)、雷洛昔芬组(阳性药组)。除假手... 目的研究淫羊藿、女贞子单用及配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内分泌脏器及骨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雌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淫羊藿女贞子配伍组(配伍组)、雷洛昔芬组(阳性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至术后13周结束。取右侧股骨进行骨量测定,取子宫、肾上腺、垂体行HE染色及病理计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量及子宫指数、肾上腺指数、垂体指数均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子宫内膜及宫壁厚度、内膜/宫壁比值,肾上腺束状带、球状带及皮质厚度,垂体嗜碱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组、女贞子组及配伍组能显著增加骨量,子宫内膜及宫壁厚度、内膜/宫壁比值,肾上腺束状带、球状带及皮质厚度,垂体嗜碱性细胞计数(P <0.05或P <0.01);配伍组可显著增加肾上腺指数(P <0.05);配伍组与淫羊藿组能显著增加垂体指数(P <0.01)。结论淫羊藿、女贞子单用及配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内分泌器官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淫羊藿 女贞子 子宫 垂体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何康宏 梁博程 +2 位作者 李旭云 孙峰 史晓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内服钙尔奇D片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钙尔奇D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用药... 目的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内服钙尔奇D片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钙尔奇D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腰椎骨密度、PINP及S-CTX、VAS疼痛评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中176例获得完整随访,治疗组85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但在PINP及S-CTX、VAS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缓解绝经后妇女疼痛,降低骨转化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穴位敷贴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EACAM1、β-catenin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学明 李威 孙忠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β-链蛋白(β-catenin)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2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β-链蛋白(β-catenin)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2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两组L1~L4和双髋的BMD。对各指标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CEACAM1、β-caten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腰椎、股骨颈BMD水平、T-score值、Z-score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血清CEACAM1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839,P<0.05),血清CEACAM1与腰椎、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3、0.709,P均<0.05),血清β-catenin与腰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671,P均<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水平降低,二者与BMD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Β-链蛋白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常用治法及四味中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戌 李建鹏 谢雁鸣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骨密度,具有其优势与特色。掌握中医常用治法,以及常用中药的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能更好地为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中老年患者具有多虚多瘀、久病入络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骨密度,具有其优势与特色。掌握中医常用治法,以及常用中药的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能更好地为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中老年患者具有多虚多瘀、久病入络的特点,补肾、健脾、柔肝、活血是本病治疗的常用治法,补肾是治疗的核心,活血化瘀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始终。根据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和用药频率,总结了淫羊藿、骨碎补、枸杞、丹参四味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主要是从细胞因子的变化、基因水平以及骨测量指标等方面分析中药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治法 中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献文 沈培芝 陈百先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8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中医药疗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 D、血清OPG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良岩 丛琳 +1 位作者 杨乃龙 闫胜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33-34,共2页
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6个月,观察其骨密度(BMD)、血清细胞因子护骨素(OP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腰椎2~4、股骨颈BMD显著升高,Wards三角BMD呈增加趋势;血清OPG、TNFα明显下降.认为... 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6个月,观察其骨密度(BMD)、血清细胞因子护骨素(OP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腰椎2~4、股骨颈BMD显著升高,Wards三角BMD呈增加趋势;血清OPG、TNFα明显下降.认为利塞膦酸钠治疗PMOP可提高BMD,降低血清OPG和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利塞膦酸钠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肝益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江涛 彭页 +1 位作者 黄永红 雷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86-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维D钙咀嚼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肝益肾方。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相关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6%)(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两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后3个月,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碱性磷酸酶均低于治疗前,血钙、雌二醇、活性维生素D_3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3个月(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补肝益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益肾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衣蕾 刘勤社 +1 位作者 彭宁 常巧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摘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活血胶囊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应药物12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 目的观察活血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摘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活血胶囊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应药物12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直接紫外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含量,取各组动物胫骨测定骨灰重及骨Ca、P含量。结果大鼠去卵巢后血清FSH、LH、ALP、Ca、P含量显著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治疗后,活血胶囊组和己烯雌酚组大鼠血清中FSH、LH、ALP、Ca、P值水平下降,E2水平上升;骨灰重、骨Ca、骨P含量均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胶囊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胶囊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9
作者 冯嘉威 谢国平 +3 位作者 何伟东 梁寒洁 冯瑞强 容锡沧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17-20,共4页
目的比较观察常规治疗和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和阿仑磷酸钠;综合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 目的比较观察常规治疗和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和阿仑磷酸钠;综合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阿仑磷酸钠并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和骨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2-4、股骨颈、股骨转子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者骨密度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84.3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提高腰椎骨密度,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治疗仪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钙尔奇D 阿仑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油与广西壮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海玲 谭慧欢 +3 位作者 陈秉朴 李海 解继胜 赵琼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5,343,共4页
目的:探索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油与广西壮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关联性。方法:590例广西长期食用山茶籽油壮族妇女和600例广西长期非食用山茶籽油壮族妇女,定量超声骨质密度仪检测2组右侧足跟骨测量... 目的:探索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油与广西壮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关联性。方法:590例广西长期食用山茶籽油壮族妇女和600例广西长期非食用山茶籽油壮族妇女,定量超声骨质密度仪检测2组右侧足跟骨测量宽带超声衰减值(BUA),PCR-RFLP 检测2组 ER-β基因多态性。结果:同一年龄组相比较,食用山茶籽油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非食用山茶籽油组绝经妇女。ER-β基因 RsaⅠ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r 等位基因患 PMOP 的风险是 R 等位基因的1.442倍(OR=1.442,95%CI 为1.215~1.711)。食用山茶籽油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携带 AluⅠ酶切位点的 a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少于非食用山茶籽油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结论:提示 ER-βRsaⅠ酶切位点的 r 等位基因可能是 PMOP 的遗传易感基因;食用山茶籽油对 PMOP 有防治作用,AluⅠ酶切位点的 a 等位基因是对山茶籽油起交互作用的敏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Β 多态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