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涡轮静叶叶型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韦景颖
迟重然
臧述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3-800,共8页
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参数化设计,分别在均匀加载和后加载导叶上布置了几何参数相同的全气膜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供气压力和膨胀比下研究全气膜冷却特性,分析了叶型、供气压力和叶栅膨胀比等多因素对全气膜冷却效...
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参数化设计,分别在均匀加载和后加载导叶上布置了几何参数相同的全气膜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供气压力和膨胀比下研究全气膜冷却特性,分析了叶型、供气压力和叶栅膨胀比等多因素对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面前缘区域(l_c≤0.4)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和吹风比受冷气供气压力影响很大,压力面中下游(l_c>0.4)和吸力面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受冷气供气压力影响较小;增大冷气供气压力会诱发强烈通道涡,在吸力面形成低冷却效率三角区;气膜冷却相似设计总体上是可行的,叶型变化引起的复合角性能差异是相似设计冷却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膨胀比的改变对冷却性能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射流的吹风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静叶
气膜
冷却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相似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传热传质类比数值分析
2
作者
姚家旭
罗丁
+3 位作者
范青
张科
雷蒋
马元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类比是否有效,应用CFD模拟方法分析了密度比(Rd)为1.5和2.5、吹风比为0.5和1.5工况下的平板双射流气膜冷却结构。双射流孔间流向距离(Ds/d)为3.0,横向距离(Dp/d)为1.0。通过传热和传质方法分别得到了气...
为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类比是否有效,应用CFD模拟方法分析了密度比(Rd)为1.5和2.5、吹风比为0.5和1.5工况下的平板双射流气膜冷却结构。双射流孔间流向距离(Ds/d)为3.0,横向距离(Dp/d)为1.0。通过传热和传质方法分别得到了气膜冷却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传质方法与传热方法所获得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差距较小,二者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的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
冷却
双射流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传热传质类比
密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音速槽道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求解方法
3
作者
刘一粟
曾伟
+2 位作者
戴思明
李家宁
马海腾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7-1584,共8页
跨音速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定义式中恢复温度的2种求解方法存在争议:物理法认为恢复温度为无冷实验的绝热壁温,而统计法则认为恢复温度应由2组仅冷气温度不同的实验共同确定。为研究2种方法的区别,搭建了跨音速槽道流实验台。在主流马...
跨音速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定义式中恢复温度的2种求解方法存在争议:物理法认为恢复温度为无冷实验的绝热壁温,而统计法则认为恢复温度应由2组仅冷气温度不同的实验共同确定。为研究2种方法的区别,搭建了跨音速槽道流实验台。在主流马赫数为0.85的条件下,开展了无冷和有冷的瞬态红外传热实验,其中主流总温为330 K和345 K,有冷实验中冷气温度为282 K、287 K和291 K,吹风比为1.0。结果表明:物理法与统计法所得对流传热系数基本相同;然而2种方法得到的恢复温度存在差异,使得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存在定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流动
槽道流
瞬态传热测试
对流传热系数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冷通道横流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靖周
周君辉
刘春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6,共8页
在吹风比(Br)为0.5~2.0、横流比(Cr)为0~3.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部冷却通道横流对单排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相比于基准的无横流进气方式,横流进气诱导冷却气流在气膜孔内形成旋流流动,使得气膜射流与主流...
在吹风比(Br)为0.5~2.0、横流比(Cr)为0~3.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部冷却通道横流对单排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相比于基准的无横流进气方式,横流进气诱导冷却气流在气膜孔内形成旋流流动,使得气膜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横流比的影响在不同的吹风比下有较大差异:在较小的吹风比下,横流比小于1.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略高于无横向进气的基准情形,而横流比大于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基准情形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较高的吹风比下,横流进气带来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的增强,横流比为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较高.在大横流比下,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在展向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
冷却
气膜
绝热
冷却
效率
内冷通道横流
圆柱形
气膜
冷却
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涡轮静叶叶型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韦景颖
迟重然
臧述升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3-800,共8页
基金
工信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17-V-0012-0064)。
文摘
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参数化设计,分别在均匀加载和后加载导叶上布置了几何参数相同的全气膜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供气压力和膨胀比下研究全气膜冷却特性,分析了叶型、供气压力和叶栅膨胀比等多因素对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面前缘区域(l_c≤0.4)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和吹风比受冷气供气压力影响很大,压力面中下游(l_c>0.4)和吸力面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受冷气供气压力影响较小;增大冷气供气压力会诱发强烈通道涡,在吸力面形成低冷却效率三角区;气膜冷却相似设计总体上是可行的,叶型变化引起的复合角性能差异是相似设计冷却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膨胀比的改变对冷却性能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射流的吹风比。
关键词
涡轮静叶
气膜
冷却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相似设计
数值模拟
Keywords
turbine stator
film cooling
adiabatic film-cooling effectiveness
similarity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K47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传热传质类比数值分析
2
作者
姚家旭
罗丁
范青
张科
雷蒋
马元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出处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6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III-0009-0035)
西安市科技计划(201805034YD12CG18(3))。
文摘
为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类比是否有效,应用CFD模拟方法分析了密度比(Rd)为1.5和2.5、吹风比为0.5和1.5工况下的平板双射流气膜冷却结构。双射流孔间流向距离(Ds/d)为3.0,横向距离(Dp/d)为1.0。通过传热和传质方法分别得到了气膜冷却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传质方法与传热方法所获得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差距较小,二者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的热导率。
关键词
气膜
冷却
双射流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传热传质类比
密度比
Keywords
film-cooling
double-jet
adiabatic film-cooling effectiveness
heat-mass transfer analogy
density ratio
分类号
V23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音速槽道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求解方法
3
作者
刘一粟
曾伟
戴思明
李家宁
马海腾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7-158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0605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ZR1431800)
+1 种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资助项目(20YF141910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跨音速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定义式中恢复温度的2种求解方法存在争议:物理法认为恢复温度为无冷实验的绝热壁温,而统计法则认为恢复温度应由2组仅冷气温度不同的实验共同确定。为研究2种方法的区别,搭建了跨音速槽道流实验台。在主流马赫数为0.85的条件下,开展了无冷和有冷的瞬态红外传热实验,其中主流总温为330 K和345 K,有冷实验中冷气温度为282 K、287 K和291 K,吹风比为1.0。结果表明:物理法与统计法所得对流传热系数基本相同;然而2种方法得到的恢复温度存在差异,使得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存在定性不同。
关键词
跨音速流动
槽道流
瞬态传热测试
对流传热系数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Keywords
transonic flow
channel flow
transient thermal measurem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分类号
TK47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冷通道横流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靖周
周君辉
刘春丽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090)资助项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CXLX13_166)资助项目
文摘
在吹风比(Br)为0.5~2.0、横流比(Cr)为0~3.0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部冷却通道横流对单排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相比于基准的无横流进气方式,横流进气诱导冷却气流在气膜孔内形成旋流流动,使得气膜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横流比的影响在不同的吹风比下有较大差异:在较小的吹风比下,横流比小于1.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略高于无横向进气的基准情形,而横流比大于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基准情形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较高的吹风比下,横流进气带来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的增强,横流比为2.0的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较高.在大横流比下,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在展向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关键词
气膜
冷却
气膜
绝热
冷却
效率
内冷通道横流
圆柱形
气膜
冷却
孔
Keywords
film cooling
film adiabatic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ternal coolant crossflow
cylindrical film cooling hole
分类号
V23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涡轮静叶叶型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韦景颖
迟重然
臧述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传热传质类比数值分析
姚家旭
罗丁
范青
张科
雷蒋
马元
《火箭推进》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跨音速槽道流中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求解方法
刘一粟
曾伟
戴思明
李家宁
马海腾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内冷通道横流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张靖周
周君辉
刘春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