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合物G 004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宇 王广基 +3 位作者 巫冠中 谢海棠 孙建国 王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化合物G004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LC-ESI-MS)的分析方法,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ig和iv化合物G004,剂量分别为5.0和2.5 mg·kg-1,给药后不同... 目的建立测定化合物G004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LC-ESI-MS)的分析方法,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ig和iv化合物G004,剂量分别为5.0和2.5 mg·kg-1,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LC-ESI-MS法测定血浆中化合物G004的药物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求算化合物G004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化合物G004在0.02~ 5.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样品在血浆中的提取回收率大于87%,批内和批间的RSD均小于15%.大鼠iv 2.5 mg·kg^-1化合物G004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Ls、Vd、AUC(0-∞)分别为(1.91±0.65) h、(0.36±0.22) L·h^-1、(0.78±0.36) L·kg^-1、(9.52±3.53) mg·L^-1·h^-1;大鼠ig 5.0 mg·kg^-1化合物G004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AUC(0-∞)、MRT(0-12h)分别为0.83 h、(3.33±0.80) mg·L^-1、(1.77±0.21) h、(10.04±2.43) mg·L^-1·h^-1和(2.75±0.31) h.经过剂量校正后求得的化合物G004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2.6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化合物G004的体内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G004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法(LC-ESI-MS)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荭花提取物的药动学特性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玉敏 梅朝叶 +3 位作者 陈浩 李月婷 兰燕宇 郑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为建立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两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口服及静注给予水荭花提取物后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 目的为建立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两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口服及静注给予水荭花提取物后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水荭花提取物后,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半衰期分别为(8.3±2.9)和(15.9±6.9)h,达峰浓度分别为(386.3±56.7)和(98.0±13.7)ng/m L;静注水荭花提取物后,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半衰期分别为(41.9±12.3)和(108.2±96.5)min,达峰浓度分别为(1.7±0.7)和(9.5±3.6)μg/m L;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5%和0.30%。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能特异、快速、准确且灵敏地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血药浓度;两个成分不同给药途径下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且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药动学 水荭花 UPLC-MS/MS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本华 刘宇 +3 位作者 黄亚琴 岑彦艳 郑书全 魏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选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作为模型药物,在巴马香猪体内进行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巴马香猪对洛伐他汀的处置规律。方法12头6-8月龄健康雄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灌胃组、静脉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灌胃组和静脉组通... 目的选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作为模型药物,在巴马香猪体内进行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巴马香猪对洛伐他汀的处置规律。方法12头6-8月龄健康雄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灌胃组、静脉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灌胃组和静脉组通过胃管和耳静脉分别给与洛伐他汀8、1.2mg/kg。给药后前腔静脉采血,用RP-HPLC-UV法检测血浆洛伐他汀浓度;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统计矩法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结果灌胃组t1/2和Ke分别为3.43h和0.20h;静脉组C0、Ke、Vd、t1/2和CL分别为180.27ng/mL、0.17h、6.7L/kg、3.97h和66.97mL/min。统计矩法计算得到灌胃组和静脉组的AUC0-∝分别为每小时409.41,1627.78n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3.8%。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人和犬基本一致,提示巴马香猪与人和犬对药物的处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香猪 洛伐他汀 血药浓-时间曲线下面积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大鼠口服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静 蒋学华 +1 位作者 邓盛齐 陶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评价绿原酸大鼠口服吸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绿原酸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参数AUC为参照,三组大鼠按照200、400、600mg/kg给药剂量分别灌胃给药,计算相关参数,按公式Fpo(%)=AUCpo×Div/(AUCiv×Dpo)×100%计算... 目的评价绿原酸大鼠口服吸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绿原酸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参数AUC为参照,三组大鼠按照200、400、600mg/kg给药剂量分别灌胃给药,计算相关参数,按公式Fpo(%)=AUCpo×Div/(AUCiv×Dpo)×100%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静脉注射给药后AUC0→t为198.01±42.36mg/L·min.灌胃200、400、600mg/kg三个剂量下的AUC0→t分别为339.39±16.03、1268.31±207.08和2530.35±442.57mg/L·min,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4.28%、64.06%和85.2%。结论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评价为绿原酸制剂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大鼠 口服吸收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菌甲素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岩 王中华 +2 位作者 刘明远 董雷 顾景凯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亮菌甲素的浓度,研究亮菌甲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亮菌甲素灌胃给药(ig)1.44mg和静脉注射给药(iv)0.9mg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亮菌甲素的浓度,研究亮菌甲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亮菌甲素灌胃给药(ig)1.44mg和静脉注射给药(iv)0.9mg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8.33±23.41),(825.25±92.13)μg/L,半衰期(t1/2)分别为(1.55±0.43),(0.75±0.35)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分别为(41.87±7.54),(140.64±19.73)h·(μg/L).经剂量校正后求得亮菌甲素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ab)为1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甲素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研究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枫 李多 +2 位作者 汪荣斌 舒畅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的浓度,研究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灌胃给药1. 5、3. 0、6. 0 mg/kg和静脉注射异夏佛塔苷0. 5 mg/kg后,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的浓度,研究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灌胃给药1. 5、3. 0、6. 0 mg/kg和静脉注射异夏佛塔苷0. 5 mg/kg后,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的含量,运用DAS 3. 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异夏佛塔苷在1. 0~500. 0 ng/m L内线性良好(r=0. 997 6),专属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以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灌胃给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c_(max)分别为(109. 34±22. 87)、(259. 84±95. 35)、(499. 26±288. 09) ng/m L,AUC0-t分别为(310. 57±46. 18)、(552. 67±207. 14)、(1 075. 03±371. 19) h·ng/m L,t1/2分别为(2. 36±0. 22)、(2. 91±0. 19)、(3. 04±0. 86) h,t_(max)分别为(1. 03±0. 25)、(1. 18±0. 17)、(1. 5±0. 43) h,MRT_(0-t)分别为(11. 33±1. 53)、(11. 27±1. 09)、(8. 29±0. 76) h;静脉注射后,AUC_(0-t)为(1 536±421. 3) h·ng/m L,t1/2为(2. 57±0. 46) h,MRT_(0-t)为(9. 55±2. 37) h,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 73%,5. 99%,5. 80%。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夏佛塔苷 LC-MS/MS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地罗新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婷婷 刘静 +6 位作者 瞿红颖 贾兴 耿智霞 郭李珉 刘欣 魏占勇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为研究泰地罗新注射液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绝对生物利用度,16只健康猪采用随机单剂量、平行试验设计,分别以4 mg/kg BW肌内注射(A组)和以1 mg/kg BW静脉注射泰地罗新注射液(B组)。采用UPLC-MS/MS测定猪血浆中泰地... 为研究泰地罗新注射液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绝对生物利用度,16只健康猪采用随机单剂量、平行试验设计,分别以4 mg/kg BW肌内注射(A组)和以1 mg/kg BW静脉注射泰地罗新注射液(B组)。采用UPLC-MS/MS测定猪血浆中泰地罗新的浓度,以药动学分析软件WinNolin 6.4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A组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和平均滞留时间(MRTlast)分别为0.58±0.36 h、0.88±0.17μg/mL、33.58±22.01 h、11.00±4.05μg·h/mL、35.60±10.00 h。B组平均AUClast、平均T1/2λz、平均MRTlast、表观分布容积(Vz)、平均体清除率(Cl)分别为3.56±1.62μg·h/mL、50.91±23.47 h、37.53±4.52 h、17.59±8.09 L/kg、0.31±0.14 L/(h·kg)。肌内注射泰地罗新注射液的绝对生物利用度77.15%,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迅速,血浆达峰时间短,消除半衰期长,绝对生物利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地罗新注射液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自乳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全东琴 郭文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5期8773-8775,共3页
研究了葛根素口服自乳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选取健康比格犬,分别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及口服葛根素自乳化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药物浓度,梯形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葛根素自乳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结果为2... 研究了葛根素口服自乳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选取健康比格犬,分别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及口服葛根素自乳化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药物浓度,梯形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葛根素自乳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结果为24.8%。这说明自乳化制剂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葛根素口服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 葛根素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片剂在中国男性志愿者中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9
作者 施耀国 张菁 +2 位作者 郁继诚 曹国英 张婴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88-1189,共2页
AIM: Linezolid is a member of oxazolidinones, which is a novel class of antibiotics.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linezolid tablets in Chinese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METHODS: A randomize... AIM: Linezolid is a member of oxazolidinones, which is a novel class of antibiotics.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linezolid tablets in Chinese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METHODS: A randomized, open cross-over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2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a single oral dose of 600 mg linezolid tablets or IV infusion of 600 mg linezolid were given to subjects, respectively.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sent to American AvTech laboratories.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linezolid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After oral and IV infusion administration of 600 mg linezolid,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 was (4.3±1.0) h and (4.4±0.9) h, respectively. The area under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0-∞) of linezolid were (87±20) μg·mL-1·h and (96±21) μg·mL-1·h, respectively. The absolute oral bioavailability was 93%±23% following single oral dose of 600 mg linezolid tablets. Analyses of two one-sided t tests and 90% confidence interval showed that linezolid tablet and IV formulation are equivalent with respect to AUC. No adverse event was found except one volunteer with transitory mild epigastric pain. CONCLUSION: Linezolid tablets can be completely absorbed; it is equivalent in extent of absorption to its IV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片剂 中国 男性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张立康 汪小珍 +3 位作者 李婉姝 邱相君 孙未 胡国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8-1462,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灌胃ig(200 mg·kg-1)、ip腹腔注射(20 mg·kg-1)、舌下静脉iv(10 mg·kg-1)给予姜黄素后血... 目的研究姜黄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灌胃ig(200 mg·kg-1)、ip腹腔注射(20 mg·kg-1)、舌下静脉iv(10 mg·kg-1)给予姜黄素后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腹腔注射、灌胃和静脉给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给药剂量,计算腹腔注射和口服姜黄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姜黄素浓度在0.05~6.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定量下限为0.05 mg·L-1;低(0.10 mg·L-1)、中(1.00 mg·L-1)、高(4.00 mg·L-1)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29±5.40)%、(104.21±4.72)%和(99.83±1.97)%;日内RSD分别为4.49%、3.90%和1.72%,日间RSD分别为4.61%、4.27%和2.00%。大鼠经灌胃、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姜黄素后,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9.28±18.12)、(90.79±11.55)和(11.96±2.64)min;AUC(0-∞)分别为(86.36±12.90)、(73.39±8.72)、(104.62±11.89)mg.min.L-1。按剂量折算,姜黄素经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07%,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结论姜黄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相似,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腹腔给药 灌胃给药 消除半衰期 绝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甾醇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嘉辰 陈玉皎 +3 位作者 吴玥婷 张晓倩 杜思邈 张耀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5-970,共6页
目的研究蛹虫草的麦角甾醇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10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定时采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分别经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给予10 mg/kg麦角甾醇后的血药浓度。Kinetica软件进行房室模型... 目的研究蛹虫草的麦角甾醇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10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定时采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分别经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给予10 mg/kg麦角甾醇后的血药浓度。Kinetica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麦角甾醇在0.06~60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低(0.23μg/m L)、中(3.75μg/m L)、高(60μg/m L)3个质量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102.0±10.2)%、(94.4±13.2)%和(101.3±8.7)%;日内RSD分别为10.8%、9.6%和8.0%,日间RSD分别为12.0%、8.8%和12.8%。小鼠口服及静注麦角甾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两种给药方式的T1/2α分别为(1.546 3±0.004 9)h和(0.349 3±0.003 5)h,T1/2β分别为(2.99±0.16)h和(3.31±0.02)h,K10分别为(0.349 0±0.009 1)/h和(0.388 7±0.001 2)/h,K12分别为(0.153 8±0.005 4)/h和(0.736 5±0.005 3)/h,K21分别为(0.038 4±0.003 1)/h和(1.068 5±0.015 1)/h,Vc分别为(81.61±0.75)m L和(71.27±0.08)m L。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灌胃组小鼠的T1/2为(6.34±0.07)h,AUC0-t为(300.68±0.96)μg·h/m L,尾静脉注射组小鼠的T1/2为(5.58±0.06)h,AUC0-t为(396.64±0.11)μg·h/m L。按剂量折算,麦角甾醇经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72%。结论麦角甾醇经口服途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与静脉给药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其水溶性较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麦角甾醇 小鼠 灌胃 尾静脉给药 药动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苄西林混悬液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亮 余祖功 +4 位作者 李丽杰 裴香玲 乔彦良 闫祥华 马凤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6-179,共4页
作者对10%氨苄西林混悬液在靶动物-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氨苄西林混悬液吸收迅速,达峰时间快,约0.89h即达峰值;消除半衰期较短,约2.5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27%,略高于氨苄西林溶液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对10%氨苄西林混悬液在靶动物-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氨苄西林混悬液吸收迅速,达峰时间快,约0.89h即达峰值;消除半衰期较短,约2.5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27%,略高于氨苄西林溶液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34.30%);氨苄西林混悬液在鸡口服给药后的生物等效性为1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苄西林混悬液 药物动力学 消除半衰期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克多巴胺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13
作者 王见一 孙源泽 +4 位作者 彭涛 王成 谢洁 张西亚 江海洋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研究莱克多巴胺静脉注射和灌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静脉注射和灌胃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和20 mg·kg^(-1)。兔静脉注射莱克多巴胺溶液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两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α)为0.56±0.0... 为了研究莱克多巴胺静脉注射和灌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静脉注射和灌胃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和20 mg·kg^(-1)。兔静脉注射莱克多巴胺溶液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两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α)为0.56±0.084 h、T_(1/2β)为7.20±0.59 h、AUC为8.04±2.32 h·μg·m L^(-1)。兔灌胃莱克多巴胺溶液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两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K01为0.72±0.07 h、T1/2α为0.72±0.11 h、T_(1/2β)为26.43±2.73 h、T_(max)为1.13±0.09 h、Cmax为1.29±0.08μg·mL^(-1)、AUC为3.98±0.43 h·μg·mL^(-1)。灌服莱克多巴胺溶液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24%。莱克多巴胺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药物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昔克丁浇泼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陈国庆 邓梦梦 +5 位作者 谢等龙 程阳颖 张燕 齐雪佳 李世杰 曹兴元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了评估新研制的莫昔克丁浇泼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本试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猪血浆中的莫昔克丁含量,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将24头2.5月... 为了评估新研制的莫昔克丁浇泼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本试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猪血浆中的莫昔克丁含量,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将24头2.5月龄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头,A组以1.25 mg/(kg·bw)剂量单次静脉注射100 mg/m L的莫昔克丁溶液,B组和C组分别以1.25和2.50 mg/(kg·bw)剂量单次浇泼给药莫昔克丁浇泼剂,经HPLC检测,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猪血浆莫昔克丁含量测定方法特异性良好,在0.5~5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4 ng/m L,定量限为0.5 ng/m L,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动物试验结果显示,C组猪只给药后全部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极显著高于B组(P<0.001),C组猪只血浆中莫昔克丁的最大浓度[C_(max),(7.50±1.26)ng/m L]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last),(72.50±26.55)ng·day/m L]均极显著高于B组[C_(max)(1.12±0.15)ng/m L、AUC_(last)(13.21±2.23)ng·day/m L](P<0.001),消除半衰期[T_(1/2),(8.11±1.30)d]极显著低于B组[(15.79±4.15)d](P<0.001),平均滞留时间[MRT,(9.31±1.27)d]显著低于B组[(13.13±3.03)d](P<0.05),达到C_(max)的时间点[T_(max),(1.72±2.05)d]低于B组[(2.94±1.45)d],但差异不显著(P>0.05);A组猪只AUC_(last)极显著高于B组(P<0.001),T_(1/2)显著低于B组(P<0.05);试验猪只给予1.25和2.50 mg/(kg·bw)剂量的莫昔克丁浇泼剂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11%和8.53%。结果表明,莫昔克丁浇泼剂可经皮肤快速吸收,缓慢消除,本试验结果可为后期确定莫昔克丁浇泼剂用于驱杀猪体内外寄生虫时的合适给药剂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昔克丁浇泼剂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海防 郭健新 +1 位作者 黄罗生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胆管插管收集给药后24 h胆汁;代谢笼收集大鼠给药后24 h尿样和粪便。结果...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胆管插管收集给药后24 h胆汁;代谢笼收集大鼠给药后24 h尿样和粪便。结果: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胆汁累积排泄量为1.3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88.6%,粪便中没有检测到药物。灌胃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2%;胆汁累积排泄量为0.06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2.9%;粪便24 h累积排泄率为48%。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口服吸收较差,有胆汁外排效应;血中药物以肾排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吸收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4 位作者 李晓天 马仁玲 盛龙生 孙建国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Beagle犬 6只 ,随机分为 2组 ,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 ,分别给犬单剂量静脉注射或灌胃氧化苦参碱 ,用LC 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结...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Beagle犬 6只 ,随机分为 2组 ,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 ,分别给犬单剂量静脉注射或灌胃氧化苦参碱 ,用LC 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氧化苦参碱在 2~ 5 0 0 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0 ) ,最低检出限达0 .6 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 .2 % ,方法回收率大于 96 .7% ;氧化苦参碱的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为 2 .4 2± 0 .97μg·L-1,Tmax为 1.0± 0 .3h ,T1 2 β为 5 .5 4± 1.5 8h ,AUC0→∝ 为 6 .12± 1.0 8μg·L-1·h-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19.4± 9.0 1) %。结论 :该法灵敏、简单 ,专属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 药代动力学 BEAGLE犬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4 位作者 李晓天 马仁玲 盛龙生 孙建国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C18柱 ,2 5 0mm× 4 .6mm (ID) ,5 μm,柱温 :2 5℃ ;流动相 :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 甲醇 (2 5 75 ) ,流速 :1ml&...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C18柱 ,2 5 0mm× 4 .6mm (ID) ,5 μm,柱温 :2 5℃ ;流动相 :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 甲醇 (2 5 75 ) ,流速 :1ml·min-1。电喷雾离子化 (ESI)方式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检测离子为正离子 ,苦参碱的离子是 [M +H]+ ,m z 2 4 9.2。结果 :苦参碱在 2~ 5 0 0 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75 ) ,最低检出限达 0 .3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 .5 % ,方法回收率大于96 .6 % ;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 为 382 1±70 5 μg·L-1,Tmax为 0 .4± 0 .1h ,T1 2 β为 11.2± 2 .1h ,AUC0→∝ 为 74 46± 14 5 6 μg·h·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 0 .1± 19.0 )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简单 ,专属性强 ,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BEAGLE犬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人参皂苷20(R)-Rh_2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顾轶 王广基 +6 位作者 孙建国 谢海棠 贾元威 许美娟 吕华 黄晨蓉 王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参皂苷20(R)-Rh2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LC-ESI-MS),探讨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 目的:建立测定人参皂苷20(R)-Rh2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LC-ESI-MS),探讨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静注(0.1mg·kg^-1)或灌胃(1mg·kg^-1)20(R)-Rh2,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在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20(R).Rh2在0.5~2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样品在血浆中的提取回收率大于70%,批内和批间的RSD均小于15%,静注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L,AUC 0-∞ 分别为8.0±2.8h、0.1±0.03L·kg^-1·h、857.0±209.6ng·h·ml^-1;口服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AUC0-∞分别为2.6±1.3h、371.0±199.6ng·ml^-1。、5.8±2.6h、1215.7±598.6ng·h·m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6.1±11.3)%。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20(R)-Rh2的体内定量分析。人参皂苷20(R)-Rh2在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20(R)-Rh2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法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caspase-3激活的抗肿瘤活性分子SM-1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靖 罗丽娜 +5 位作者 张海龙 郑志难 张杰 李溯 何花 丁劲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SM-1的吸收特征,为其成药性评价以及剂型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SM.1吸收特征,并通过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综合评价SM-1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结果...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SM-1的吸收特征,为其成药性评价以及剂型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SM.1吸收特征,并通过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综合评价SM-1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结果在10—40mg·L。时SM-1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双向转运过程可能与浓度无关。在25—100mg·L。内,SM-1的K与Peff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药物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SM-1的小肠吸收表现为被动扩散机制,属于高渗透性化合物。SM-1在十二指肠吸收优于其他肠段(P〈0.05),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药动学研究显示,SM-1在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9.3%。结论SM-1渗透性高,在肠道内吸收良好,且吸收机制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不受转运蛋白外排作用影响,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1 procaspase-3 CACO-2细胞模型 在体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鼻腔给药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摘要)
20
作者 吴云娟 朱晓蕊 +1 位作者 沙先谊 方晓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0-600,共1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以混悬液形成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HPLC测定三七总皂苷混悬液大鼠鼻腔给药后血样中人参皂苷Rg1的浓度,考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其绝对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以混悬液形成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HPLC测定三七总皂苷混悬液大鼠鼻腔给药后血样中人参皂苷Rg1的浓度,考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扎SD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模型,夹闭沙鼠的双侧颈劝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混悬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结果三七总皂苷混悬液鼻腔给药后,Rg1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3.56%;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及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脑水肿和脑卒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结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果证明,三七总皂苷鼻腔给药制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给药制剂 三七总皂苷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人参皂苷Rg1 绝对生物利用度 心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