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不同县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燕 周诗鹏 +3 位作者 祁雪姣 李健明 哈妍晖 卢素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根据2005—2020年黄河源区9个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承载力转换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并分析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5年来源区各县域草地面积占优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均较高,兴海县、同德县、... 根据2005—2020年黄河源区9个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承载力转换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并分析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5年来源区各县域草地面积占优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均较高,兴海县、同德县、玛多县和达日县的未利用地面积呈明显缩减趋势;2005—2020年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均呈增加趋势,玛多县生态承载力最高且增加量最大(442523.34 hm^(2)),河南县的增加量最小(110519.65 hm^(2)),同德县绝对生态承载力增加量最高(35.66),久治县增加量最低(14.30)。源区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均蒸发量、年均温度、城镇人口数、GDP、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畜牧量产量、能源生产总量、人口总数、农村人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绝对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法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