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典型丘陵区酸性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来源分异解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杰 朱立新 +2 位作者 战明国 杨志强 钟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78-1987,共10页
本文采用基于多元统计的APCS-MLR和基于GIS技术的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南宁市郊区典型丘陵水稻种植区酸性土壤为例,有效的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异进行了解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研究区8种重金属中除部分样点的Cd... 本文采用基于多元统计的APCS-MLR和基于GIS技术的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南宁市郊区典型丘陵水稻种植区酸性土壤为例,有效的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异进行了解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研究区8种重金属中除部分样点的Cd以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研究区土壤大部分未受到污染,少部分受到了轻污染,其中Cd处于轻污染的样品数最多;(2)重金属在不同岩性岩石中的含量差异较大;(3)研究区水稻产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土壤母质继承和农田施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农田施肥中引入较多的重金属为Hg和Cd。此外,研究区主要的岩石类型碳酸盐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d和Hg;(4)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南方丘陵区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与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本文所提出的绝对主成分得分(APCS)与GIS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对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有力的验证,对于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丘陵 重金属 绝对主成分得分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引运河排涝对东江东莞段取水口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旻旻 毛献忠 陶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8,共4页
基于2010年3~7月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解析了东江东莞段取水口水质的季节性污染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F1、F2、F3反映了83.85%的原始信息量,F1代表的污染源具有与东引运河相同的污染... 基于2010年3~7月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解析了东江东莞段取水口水质的季节性污染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F1、F2、F3反映了83.85%的原始信息量,F1代表的污染源具有与东引运河相同的污染物特征;由运河排涝时对应的样品数据计算表明,运河排涝即为F1所代表的污染源;通过分析污染源贡献率,获得受运河排涝影响最为显著的指标为氨氮、总磷,其次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有机碳。可见运河排涝是引起下游取水口水质季节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排涝 成分分析 绝对主成分得分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原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特征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 谢鹏程 +4 位作者 丁兆威 杨博 张娜 熊健 吕学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0-170,共11页
绿地重金属污染因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而备受关注。文章为了解典型高原城市(拉萨)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绿地105个表层土壤重金属(Cu、Cr、Ni、Zn、Pb、Cd、As及Hg)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应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 绿地重金属污染因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而备受关注。文章为了解典型高原城市(拉萨)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绿地105个表层土壤重金属(Cu、Cr、Ni、Zn、Pb、Cd、As及Hg)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应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中Cu、Cr、Ni、Zn、Pb、Cd、As及Hg含量分别为31.00、43.00、18.00、70.00、33.70、0.15、18.00和0.079 mg/kg,是城市背景值的1.41、1.02、0.86、1.08、1.09、1.25、0.90和0.87倍,但远低于《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限值。元素Cu、Zn、Pb和Cd在道路绿地含量最高,元素Cr、Ni与As在各个类型绿地中含量无显著差异,元素Hg在公园绿地含量最高且变异系数大。研究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值为1.96,为轻度污染;8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均值均小于0,未受到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40.13,生态风险低,绿地环境质量良好。交通源对Cu、Zn、Pb和Cd元素的贡献率分别为36.78%、73.55%、82.24%、95.21%;自然源对Cu、Cr、Ni、As的贡献率达到了59.64%、90.47%、97.00%、78.71%;大气沉降和农牧业混合源对Hg的贡献率最大,为74.24%。需关注绿地的主要风险因子Hg与Cd,防止其在土壤中进一步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绿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盐湖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解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子元 高瑞忠 +4 位作者 张生 贾德彬 杜丹丹 张阿龙 王喜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0-1799,共10页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 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 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PCS-MLR(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ρ(Cr 6+)、ρ(As)、ρ(NH 4+)、ρ(F-)、ρ(Cl-)、ρ(NO 2-)、ρ(COD Mn)、ρ(TDS)、pH等9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ρ(NH 4+)、ρ(Cl-)、ρ(F-)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6个公因子,即溶滤-富集作用因子(F 1,贡献率为24.61%)、农业活动因子(F 2,贡献率为20.38%)、原生地质-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因子(F 3,贡献率为11.72%)、工业生产污染因子(F 4,贡献率为10.38%)、地质环境背景因子(F 5,贡献率为10.78%)、原生地质因子(F 6,贡献率为10.61%),其中F 1、F 5、F 6为环境影响因子,F 2、F 3、F 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到因子得分,巴音乌拉山一带整体污染因子得分较高,乌兰布和沙漠存在点状高值区,图格力高勒沟谷上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盐湖盆地东南大部分区域水质相对较好,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APCS-MLR得到各水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 2(线性拟合优度)均大于0.7,APCS-MLR可较好地评估各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率.研究显示,因子分析与APCS-MLR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定性识别与定量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因子分析(FA) 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 盐湖盆地 化学组分源解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夏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斌 张鑫 +2 位作者 李娜 贾建丽 孙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10-2418,共9页
2017年4月—7月期间对北京北五环附近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推判污染源分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 2017年4月—7月期间对北京北五环附近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推判污染源分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烃等.源解析的结果表明,VOCs来源于燃料挥发、汽车尾气排放、溶剂挥发、单一的溶剂使用、工业排放和干洗六种污染源.其中汽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挥发共占所有污染源的73%,是主要的污染源.观测期间污染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观测点南部,而无具体污染源的污染物则可能受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广泛地分布在观测点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成分分析/绝对因子得分 燃料挥发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的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诗琴 王海妹 符式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4-1169,共6页
基于海南岛农用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使用多元统计及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作解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总体... 基于海南岛农用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使用多元统计及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作解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浓度水平,但存在局部区域富集情况。(2)污染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工业交通源及农业源。自然源对Ni、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79.1%、60.5%、45.5%,高值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玄武岩覆盖区;工业交通源对Hg、Pb、Zn的贡献率分别为73.6%、73.5%和59.4%,高值散落于环岛高速及港口区域、主要城市、交通枢纽所在及矿产开采区;农业源对Cd、As的贡献率分别为62.9%、54.9%,高值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平原农业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 源解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