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研究——基于绝对收入流动性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潘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CHNS的六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从绝对收入流动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且长期内的收入流动性程度要高于短期。(2)以1996年和2003年... 利用CHNS的六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从绝对收入流动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且长期内的收入流动性程度要高于短期。(2)以1996年和2003年为拐点,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三阶段趋势特征。同时,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与同期相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动趋势相同。(3)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农村内部各家庭间收入地位的变动,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次之,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绝对收入流动性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变动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晓红 曹萍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0,共10页
传统的代际收入弹性法由于采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低收入样本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存在偏误。因此,采用统计特性优良的代际位序相关性方法,利用1989—2015年CHNS数据,对中国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得到的结果在不同偏... 传统的代际收入弹性法由于采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低收入样本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存在偏误。因此,采用统计特性优良的代际位序相关性方法,利用1989—2015年CHNS数据,对中国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得到的结果在不同偏误条件下更加准确、稳健。研究结果表明,低收入群体代际流动性在1991—2006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2006年后显著上升,其中底层贫困人群子女收入位序上升更快;不同地区代际流动性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进一步对绝对向上流动性的考察发现,代际流动性更大的贫困人群、西部地区人群,其子女尽管有机会摆脱贫困,但收入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社会给予收入底层居民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阻断低收入代际传递,政府应当加强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群体 代际收入流动性 代际位序相关性 绝对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 被引量:167
3
作者 官皓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70,共15页
收入和幸福在主流经济学中被设定为正向相关,但这一结论受许多实证研究的质疑。本文基于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家庭调查数据,引入了收入变量的绝对和相对度量,运用序数probit等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显... 收入和幸福在主流经济学中被设定为正向相关,但这一结论受许多实证研究的质疑。本文基于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家庭调查数据,引入了收入变量的绝对和相对度量,运用序数probit等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显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而相对收入地位则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这一结论同时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Easterlin悖论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序数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收入流动性与收入不平等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小纯 龙莹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5,共7页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连续抽取的家庭为样本,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用公理化方法和福利评价法,对我国1988—2008年间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估计出收入流动对中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的相对...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连续抽取的家庭为样本,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用公理化方法和福利评价法,对我国1988—2008年间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估计出收入流动对中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和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同。绝对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收入流动性呈周期变动。绝对收入增长具有"马太效应",相对收入等级流动具有"粘性"。绝对收入流动降低了中长期的绝对收入不平等,但相对收入流动加剧了相对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相对)收入流动性 收入不平等 收入流动性的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流动、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 被引量:37
5
作者 邓大松 杨晶 孙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数据,在考察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现状的基础上,使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和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流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 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数据,在考察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现状的基础上,使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和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流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惯性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收入向上流动能够显著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而收入向下流动则会加剧其收入不平等。社会资本积累能够有效缓解收入流动不足引致的收入不平等,表现为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就越容易实现增收,而社会资本不足容易引致收入不足,进而加剧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增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防范弱势群体收入向下流动,成为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收入流动性 相对剥夺 社会资本 精准扶贫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采用CGSS(2010、2013)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畅 孙浩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社会地位流动预期对中西部地区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相对收入越高认可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乐观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平自由的竞争流动机制,使民众拥有均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进而维护和增进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流动预期 相对收入 绝对收入 社会公平认知 向上流动性预期假说 相对剥夺 结构决定论 局部比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间的相对剥夺与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的演变
7
作者 王小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23,共9页
本文利用1997-2012年的中国省际财政收入数据,采用不平等指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运用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并采用财政收入流动性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 本文利用1997-2012年的中国省际财政收入数据,采用不平等指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运用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并采用财政收入流动性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子群间差异是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对中部的相对剥夺对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地方财政收入流动性总体呈现减弱趋势,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有助于缩小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空间非均衡 相对剥夺 收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67
8
作者 李实 李玉青 李庆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42,189,共14页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缓解相对贫困的可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逐渐上升,部分特殊人群的贫困发生率较高依然是相对贫困人口的典型特征。新农保、最低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惠农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结构特征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获得感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积超 闫威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来,获得感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对收入与获得感之间关系的考察是这些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利用CGSS 2015的数据,应用社会比较理论和期望值理论为研究视...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来,获得感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对收入与获得感之间关系的考察是这些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利用CGSS 2015的数据,应用社会比较理论和期望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控制了绝对收入的前提下,研究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与获得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因素和自我期望因素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当个体收入水平低于同龄群体或自己的过去时,他们的获得感就会下降。当个体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后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他们的获得感也将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相对收入水平 绝对收入 社会比较 自我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纪田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23-29,共7页
整体物权呈两个面,一个面是静态归属物权,另一面是动态行使物权,这两个面的实质是物权结构的两种状态。物权按状态结构分解为明确归属的"静态物权"和发挥效用的"动态物权",前者是绝对排他性物权,称为"特权&quo... 整体物权呈两个面,一个面是静态归属物权,另一面是动态行使物权,这两个面的实质是物权结构的两种状态。物权按状态结构分解为明确归属的"静态物权"和发挥效用的"动态物权",前者是绝对排他性物权,称为"特权",后者是必须给予限制的相对性物权,称为"权力",并隶属于"产权"。两者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而统一于整体的物权状态,整体物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体。学术界关于物权绝对性与相对性的争议在于"物权"的非同一性,按照物权状态结构分析,则可以定纷止争。片面强调物权的绝对性或相对性,不利于物权制度的合理构建,也将妨碍系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绝对 相对 财富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相对收入的变动及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11
作者 熊志军 《经济问题》 1988年第1期11-14,共4页
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最深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这一变动一方面表现在绝对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社会成员相对收入结构的调整。相对收入的任何变动,都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 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最深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这一变动一方面表现在绝对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社会成员相对收入结构的调整。相对收入的任何变动,都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社会心理影响极大,是改革中无法绕开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收入 社会心理 社会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 普遍提高 切身利益 心理影响 绝对收入 收入水平 职工平均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对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8
12
作者 程名望 王娜 史清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7,共8页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对收入的感知起到正向作用。普通话和家乡话的熟练程度对其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上海话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制度因素,已经成为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获取心理平等感觉的一种媒介,对于其主动融入城市生活以及减小受排斥的预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农民工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被引量:47
13
作者 朱晓 范文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9,共10页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贫困发生率随着老年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更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需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贫困 贫困发生率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农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补贴的视角 被引量:31
14
作者 朱青 卢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83,共17页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收入流动性矩阵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支农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财政补贴没有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状况,虽然对中低收入农户...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收入流动性矩阵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支农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财政补贴没有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状况,虽然对中低收入农户有一定正面影响,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整个农村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财政补贴有助于缓解农村的绝对贫困,可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但相比于其他财政转移性支出,农业补贴发挥的减贫作用并不具有优势。为了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度,本文建议对现有补贴方式进行调整,即不再将普惠制补贴与土地面积简单挂钩,而是将整个补贴归为两类:一部分与农村低保资金整合支持农村弱势群体,另一部分通过支持农业保险和担保等方式重点补贴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及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政策 农业补贴 收入流动性矩阵 面板分位数回归 绝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区际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杰文 段一群 祝影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期116-117,共2页
运用标准差(S)、极差(R)、变异系数(V)等方法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际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并以不同收入水平组所占份额的变化为佐证,并提出了针对各种类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对差异 绝对差异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基层民主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实证研究——来自江苏1863个样本的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春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7,共9页
民主是幸福的前提。通过对来自江苏1863个样本的逻辑回归,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公平、基层民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应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民主是幸福的前提。通过对来自江苏1863个样本的逻辑回归,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公平、基层民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应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政治上层建筑,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公平 基层民主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标准及其规模变动:基于CHNS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志国 刘慧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F0003,共9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之一,但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因为计算标准不同而一直存在争议。中等收入群体衡量标准通常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标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使用绝对标准界定中...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之一,但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因为计算标准不同而一直存在争议。中等收入群体衡量标准通常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标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使用绝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较为合理。根据CHNS调查数据,以家庭人均收入介于28470~117650元为中等收入区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快速增长,从1999年的0.8%上升到2014年的18.2%。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情况,估计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达到52.4%。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将有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相对标准 绝对标准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一个文献梳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丽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培育社会中坚力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要深入研究中等收入群体,首先必须厘清其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文章详细梳理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中产阶层的界定以及国...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培育社会中坚力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要深入研究中等收入群体,首先必须厘清其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文章详细梳理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中产阶层的界定以及国内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以期梳理出一个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测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方法,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目标提供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分层 绝对标准 相对标准 测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惠娟 范千千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58-161,共4页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地区2001-2017年的数据,同时使用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两种收入差距衡量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绝对...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地区2001-2017年的数据,同时使用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两种收入差距衡量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并无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对商贸流通总额增长速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均衡相关;商贸流通总额增长速度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都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起负向作用,但这一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尚未充分发挥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业 相对收入差距 绝对收入差距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数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霓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消费 绝对收入 生产关系 线性消费函数 持久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城镇居民 凯恩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