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络合氯研究
1
作者 刘子鑫 张蜀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兽药市场 络合氯 消毒剂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氯化铜-氯化钠溶液中铜氯络合物浓度的电化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清 李和平 +2 位作者 刘庆友 徐丽萍 张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2-736,共5页
运用Tafel极化曲线和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常温弱酸性CuCl2-NaCl溶液中铜氯络合物体系的电化学放电机理。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配比的CuCl2-NaCl溶液的极化曲线得到各自的交换电流密度,然后根据电化学反应级数法计算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Cu(Ⅱ... 运用Tafel极化曲线和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常温弱酸性CuCl2-NaCl溶液中铜氯络合物体系的电化学放电机理。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配比的CuCl2-NaCl溶液的极化曲线得到各自的交换电流密度,然后根据电化学反应级数法计算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Cu(Ⅱ)-Cl络合物的配位数。并且运用线性电势扫描法进一步研究了此络合物在铂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在体系可逆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其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络离子是[CuCl]+,在铂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铜络离子是[CuCl]+。铜氯络离子在铂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为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体系中[CuCl]+和Cu的电化学反应级数均为一级;4.000 mol/L NaCl-0.100 mol/L CuCl2溶液体系中发生放电反应的[CuCl]+的浓度为0.086 mol/L。研究结果为目前学术界存在广泛分歧的Cu2+在高浓度氯离子溶液中的放电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同时对未来湿法冶金、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中溶解态金属络合物的电化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Tafel曲线 伏安曲线 络合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氨性络合物体系电积镍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利峰 郑国渠 +2 位作者 陈杭英 曹华珍 张九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主要采用稳态极化曲线来初步探讨镍阴极电沉积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NH_3·H_2O浓度为1.25~2.75mol·L^(-1)的范围之内,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络合离子形式为Ni(NH_3)^(2+)。拟合计算表明Tafel斜率为0.158V,表观传递系数为... 主要采用稳态极化曲线来初步探讨镍阴极电沉积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NH_3·H_2O浓度为1.25~2.75mol·L^(-1)的范围之内,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络合离子形式为Ni(NH_3)^(2+)。拟合计算表明Tafel斜率为0.158V,表观传递系数为0.37,交换电流密度为1.57×10^(-7)A·cm^(-2),电极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78kcal·mol^(-1)。在0.700~0.810V的电位范围内,第一电子传递反应为电极反应的速控步骤,而在较高的阴极化电位下,镍电沉积是混合步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氨性络合物体系 电积镍 动力学规律 电沉积 稳态极化曲线 控制步骤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时钯和铂氯络合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郁云妹 C. H. Gammons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360,共7页
在控制氧逸度和酸度的条件下测定了300℃时钯(Pd)和铂(Pt)氯络合物溶解度。将溶解度资料作图,求得它们的氯络合物种类分别为PdCl_4^(2-)和PtCl_3^-,计算了相应反应式的平衡常数及推导了平衡常数与温度从属关系表达式。讨论了实验结果的... 在控制氧逸度和酸度的条件下测定了300℃时钯(Pd)和铂(Pt)氯络合物溶解度。将溶解度资料作图,求得它们的氯络合物种类分别为PdCl_4^(2-)和PtCl_3^-,计算了相应反应式的平衡常数及推导了平衡常数与温度从属关系表达式。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平衡常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键合相硅胶的离子色谱法测定铂族金属和金的氯络合物
5
作者 P.Jones 巫忆陵 《湿法冶金》 CAS 1990年第3期74-79,共6页
采用硅基相的阴离子交换和离子相互作用法,研究了Au(Ⅲ)、Ir(Ⅳ)、Ir(Ⅲ)、Os(Ⅳ)、Pd(Ⅱ)、Pt(Ⅳ)、Rh(Ⅲ)和Ru(Ⅲ)氯络合物的离子色谱。体系中不存在氯化物或其浓度很低,且其pH值高,则能够使用钢制液相色谱设备。采用阴离子交换法时,... 采用硅基相的阴离子交换和离子相互作用法,研究了Au(Ⅲ)、Ir(Ⅳ)、Ir(Ⅲ)、Os(Ⅳ)、Pd(Ⅱ)、Pt(Ⅳ)、Rh(Ⅲ)和Ru(Ⅲ)氯络合物的离子色谱。体系中不存在氯化物或其浓度很低,且其pH值高,则能够使用钢制液相色谱设备。采用阴离子交换法时,Ir(Ⅳ)、Ir(Ⅲ)、Os(Ⅳ)和Pt(Ⅳ)具有好的稳定的色谱图,除Ir(Ⅳ)由于样品溶液不稳定外,其它离子有线性的校正曲线。检测限分别为Ir(Ⅲ)5ng/mL、Os(Ⅳ)10ng/mL和Pt(Ⅳ)2ng/mL。采用离子相互作用法不是很成功的,仅Au(Ⅲ)和Pd(Ⅱ)能得到稳定的色谱图。虽然校正曲线稍有弯曲,但尚能接受。Au(Ⅲ)和Pd(Ⅱ)的检测限分别为10和3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金属 色谱法 测定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氯酚N-Cu(Ⅱ)-HSA-OP体系对尿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秋娈 冯爱青 +1 位作者 赵淑珍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室温下,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磺氯酚N与cu^2+生成淡蓝色配合物,配合物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多元深蓝色复合物,λmax为724nm,相比于磺氯酚N红移了174nm。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 室温下,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磺氯酚N与cu^2+生成淡蓝色配合物,配合物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多元深蓝色复合物,λmax为724nm,相比于磺氯酚N红移了174nm。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以多元反应为基础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的ε724nm=3.06×105L·mol^-1·cm^-1,对HS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20mg/L。聚乙醇辛基苯基醚(0P)存在时,λmax基本不变,灵敏度提高31%,将该法用于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与双缩脲法相比,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提高了16倍,适用于干扰较大的尿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酚N—Cu(Ⅱ)络合 尿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络合铁在预防仔猪贫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勇 《饲料博览》 2000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仔猪 缺铁性贫血 基酸络合 预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中银、铅、锌共生分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尚林波 樊文苓 邓海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NaCl HCl H2 O体系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热液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的稳定性受体系温度、pH、Eh以及组分浓度的控制。相同温度下 ,H+ 、Cl-浓度降低 ,还原硫增加 ,均使络合物趋于不稳定 ,发生不同程度... 对NaCl HCl H2 O体系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热液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的稳定性受体系温度、pH、Eh以及组分浓度的控制。相同温度下 ,H+ 、Cl-浓度降低 ,还原硫增加 ,均使络合物趋于不稳定 ,发生不同程度的沉淀分异。当t=3 0 0℃ ,[Cl-]=0 .2 4mol/L,pH =6.86时 ,铅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达 5 5 % ,锌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超过 92 %。热液体系中硫化物的存在 ,对银的影响最大 ,溶液中的银氯络合物几乎沉淀完全 ,浓度可降至检测限以下。而铅和锌的氯络合物相对稳定。热力学计算表明 :溶液中的银是以硫化银或自然银的形式沉淀析出。因此 ,还原硫的存在是导致热液体系中银与铅锌发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络合 迁移形式 热液体系 硫化物 成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铁运移形式的某些问题的探讨
9
作者 曾贻善 《地质学报》 1980年第1期44-51,共8页
铁在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中大规模地分散、运移和集中,十分活跃。它常以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形式富集成矿床。在地球化学理论中,认为铁在酸性成矿热液中以氯(氟)络合物形式运移的看法十分流行。一些地质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 铁在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中大规模地分散、运移和集中,十分活跃。它常以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形式富集成矿床。在地球化学理论中,认为铁在酸性成矿热液中以氯(氟)络合物形式运移的看法十分流行。一些地质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 络合 成矿热液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