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画静物创作中茶具绘画技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晔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164,共2页
油画静物创作中茶具由于和茶文化紧密相连,因此始终是非常经典的参照物。本文从静物油画的起源与发展,探究茶具在油画静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画技法。
关键词 油画静物 起源与发展 茶具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写实绘画技法在茶叶油画中的概念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凤惠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4-355,共2页
写实画法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绘画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油画领域,因其真实逼真的手法特点,再加上油画本身的浓墨重彩、鲜艳强烈,获得了很多画家的青睐,也为欣赏者带来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本文以写实绘画技法为出发点,追溯至其产生及发展历... 写实画法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绘画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油画领域,因其真实逼真的手法特点,再加上油画本身的浓墨重彩、鲜艳强烈,获得了很多画家的青睐,也为欣赏者带来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本文以写实绘画技法为出发点,追溯至其产生及发展历程,研究写实绘画通过各种巧妙的技法所表达出的艺术语言,以茶叶为主题的油画为线索,探讨写实绘画技法在茶叶油画中的概念表达,以期在写实油画领域有更深的理解和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绘画技法 茶叶 油画 概念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板画绘画技法
3
作者 魏景好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8期36-37,共2页
竹板画,又叫花鸟鱼虫组合书法,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甚久,并且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画种之一,其形式是将汉字的一笔一划,采用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虫、鱼的图形表现出来,并巧妙地组合成看似象画,又象字,字画相融、相映成趣的一幅幅... 竹板画,又叫花鸟鱼虫组合书法,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甚久,并且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画种之一,其形式是将汉字的一笔一划,采用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虫、鱼的图形表现出来,并巧妙地组合成看似象画,又象字,字画相融、相映成趣的一幅幅奇妙的艺术作品,它既有中国画的干净利落,又有西洋画的艳丽色彩,令人百看不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板画 绘画技法 书画笔 调色盒 颜料调配 画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工笔云龙水波纹绘画颜料及技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郝生财 施继龙 +4 位作者 王纪刚 何秋菊 齐晓堃 周忠 周文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7-490,共4页
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对一幅清代工笔画中云龙纹、水波纹所用颜料及技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画作中人物衣服首先以人工合成颜料巴黎绿(Paris green,Cu(CH_3COO)_2&#... 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对一幅清代工笔画中云龙纹、水波纹所用颜料及技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画作中人物衣服首先以人工合成颜料巴黎绿(Paris green,Cu(CH_3COO)_2·3Cu(AsO_2)_2)整体填色,再用铁红(Hematite,α-Fe_2O_3)描绘出云龙纹、水波纹,绿色、红色颜料共同呈现纹饰内区的暗黄色,此后再以Cu-Zn-Pb合金黄铜粉末勾描出"金边"。此外在画作中还发现了人工合成的群青(Ultramarine,(Na,Ca)_(7-8)(Al,Si)_(12)(O,S)_(24)[SO_4,Cl_2(OH)_2]),结合巴黎绿、群青合成成功的年份,确定了画作完成的时间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工笔画 颜料鉴定 绘画技法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中的“随意性语言”及经营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对绘画语言在表现内容与形式上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提高。文章阐述了绘画中的“随意性语言”的“放”与经营的“收”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 ;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是具备“随意性语言”的重要条件 ;对“随意性语言”经... 对绘画语言在表现内容与形式上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提高。文章阐述了绘画中的“随意性语言”的“放”与经营的“收”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 ;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是具备“随意性语言”的重要条件 ;对“随意性语言”经营到位 ,才能使画面传递出有意味的形式。提出在绘画实践中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是经营好绘画的“随意性语言”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性语言 经营 画面 绘画语言 艺术创作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以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其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51,64,共8页
所谓"画科"是以画家所描绘题材命名的绘画品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甚至龙鱼画、屋木画、宫室画、舟车画等。考察绘画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画科并非同时涌现出来,它们是渐次不断出现的。时至北宋,各画科均趋于... 所谓"画科"是以画家所描绘题材命名的绘画品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甚至龙鱼画、屋木画、宫室画、舟车画等。考察绘画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画科并非同时涌现出来,它们是渐次不断出现的。时至北宋,各画科均趋于成熟,此时,画科名目也最称繁富,多达数十种。尔后,经过沉淀,以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模式延续下来以至今日。如详绎史实,我们还会发现,与各画科所描绘题材相对应技法的成熟,乃是这一绘画史流变的内驱力,即各画科能否独立设置实取决于该画科所描绘题材技法是否成熟,这是我们美术史尚未有人道及的一个盲区。而甚为有趣的是,这一流变的特性,在对绘画史流变最为敏感的绘画史著作撰写中也被体现出来。正因如此,这一阶段的美术史论家习惯于以画科区分门类来介绍画家,这是与宋以前美术史论家极其不同的一种认知和概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画科 画学学科 绘画技法 绘画题材 中国绘画 美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龚贤的绘画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邓乔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72,共7页
龚贤立“四要”为论画之纲,是谢赫、荆浩之后的重要提法。“三品”、“三派”之论,是为“逸品”争回地位的反潮流之举。关于画家修养,他以性情为创作原动力,以读书、养气、闭户为修养途径,“闭户”之说并无碍对“行万里路”的推崇... 龚贤立“四要”为论画之纲,是谢赫、荆浩之后的重要提法。“三品”、“三派”之论,是为“逸品”争回地位的反潮流之举。关于画家修养,他以性情为创作原动力,以读书、养气、闭户为修养途径,“闭户”之说并无碍对“行万里路”的推崇。他重视“师古”,以“取证于晋唐宋人”相号召,但又肯定师而能变。其技法论切实明白,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理论 绘画思想 清朝 绘画技法 画家修养 绘画实践 创新 中国画 水墨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动画电影中“国风”视觉风格的塑造路径与审美意蕴
8
作者 申艳芳 郭蕊 岳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0-24,共5页
国产动画电影在构建“国风”视觉体系过程中完成了一种从传统审美逻辑向动态影像语汇的跨越。这一转化体现在画面结构的深层布局、色彩系统所承载的情感张力,以及人物造型中所渗透的文化韵律。传统绘画技艺的引入,使影像本身获得了叙事... 国产动画电影在构建“国风”视觉体系过程中完成了一种从传统审美逻辑向动态影像语汇的跨越。这一转化体现在画面结构的深层布局、色彩系统所承载的情感张力,以及人物造型中所渗透的文化韵律。传统绘画技艺的引入,使影像本身获得了叙事上的内驱力;与此同时,象征性色彩的运用、服饰与戏曲符号的相互嵌合,也让角色不再只是视觉对象,而转化为文化识别的复杂载体,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文化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国风视觉风格 传统绘画技法 水墨艺术 古典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绘画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敬东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验 体现 感悟 画面 探索 艺术性 绘画技法 绘画作品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霞和她的绘画艺术
10
作者 蒋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任霞 绘画艺术 人物画 绘画题材 绘画技法 笔墨语言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象创构中的抽象精神──从现代水墨人物画技法创新看传统程式的利弊
11
作者 戴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0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水墨画 人物画 绘画技法 创新 传统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作用在装饰绘画中的运用
12
作者 万秦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0年第3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装饰绘画 张力作用 审美价值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坚守传统与锐意革新中开展绘画史学史研究——2004’杭州·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讨会发言纪要
13
作者 邱国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学术研讨会” 绘画风格 美术学派 绘画技法 传统艺术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谱与景观重塑——《芥子园新说》系列版画作品的艺术趣旨
14
作者 陈华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14-I0015,共2页
作为一套中国美术史上高度程式化的教学范本,诞生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绘画教学的程式化巨作,在传统中国画的学习者与研究者中可谓尽人皆知。它总结了历代绘画技法,将之进行解构,以局部作为一种学习切入点,甚至将之成为临... 作为一套中国美术史上高度程式化的教学范本,诞生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绘画教学的程式化巨作,在传统中国画的学习者与研究者中可谓尽人皆知。它总结了历代绘画技法,将之进行解构,以局部作为一种学习切入点,甚至将之成为临摹的新景观,从而成为许多学画者的案头必备书目,广泛流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每一个进入中国画领域的艺术家必须经过的一道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版画作品 传统中国画 绘画技法 教学范本 案头必备 景观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蛋彩画的技法与制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8年第2期46-49,共4页
如果要研究一位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技法,我们会有许多的切入口,诸如用笔方法,线条结构,色彩关系,笔触处理以及各种肌理效果,等等.但如果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技法,最理想的途径就是从材料开始.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蛋彩画 画家 绘画技法 作品 颜料 艺术家 画板 现代艺术 上光油
全文增补中
以《山水情》为例探索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荣琪明 阙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8,共3页
以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提线木偶片等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片,民族风格浓郁、文化特色突出,被国际动画界称为"中国动画学派",尤其是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创作素材的水墨动画片更是赢得了国际动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不仅是我国动画片本... 以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提线木偶片等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片,民族风格浓郁、文化特色突出,被国际动画界称为"中国动画学派",尤其是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创作素材的水墨动画片更是赢得了国际动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不仅是我国动画片本土化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为世界动漫事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动画 中国动画片 美学特征 动画界 传统山水画 绘画技法 民族风格 传统水墨画 镜头语言 动画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溪宝梵寺壁画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雅梅 佘艳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文章通过对巴蜀地区蓬溪宝梵寺壁画造型特征、用线特征、用色特征、技法特征的提炼与分析,探索宝梵寺壁画独特的艺术风貌、地域特色以及象征意义等,挖掘其深层次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 宝梵寺壁画 艺术特征 造型色彩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网络的中国画皴法风格迁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童茵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图像风格迁移技术对绘画和照片进行自动转换以呈现新的艺术创作效果,是当前文化创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技法如何在现代绘画和照片转换中得到保留和增强,从而使得照片转换后具有更加逼真,细腻的中国山水画的风... 图像风格迁移技术对绘画和照片进行自动转换以呈现新的艺术创作效果,是当前文化创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技法如何在现代绘画和照片转换中得到保留和增强,从而使得照片转换后具有更加逼真,细腻的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皴法风格的转换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可以在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构图区域识别的皴法图像风格转换模型,首先基于卷积网络对图像构图元素进行识别获得绘画技法迁移的区域,然后在共用该卷积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照片图像重建并对绘画皴法风格损失进行度量,使得新生成的图像纹理携带中国画皴法效果。通过大量图像转换实验,与传统方法对比,本模型转换的图像更加细腻,绘画技法得到较好的保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智能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风格迁移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绘画技法表达 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美术融合出新——读《体育绘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永红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72,共1页
溯古观今,美术绘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中比比皆是、林林总总,更有以体育为题材的绘画和图案,展示了体育的深层魅力.
关键词 《体育绘图》 教材 美术绘画 应用性 专业性 学科结构 绘画技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当代山水画从创作共性到多维取向的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167,共6页
长安画派是超越地域所限,获赞全国的美术流派。其代表人物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的激情,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作为创作宗旨;自觉进行“融汇—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创作题材既表现大西北的自然风... 长安画派是超越地域所限,获赞全国的美术流派。其代表人物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的激情,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作为创作宗旨;自觉进行“融汇—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创作题材既表现大西北的自然风光,又表现黄土高原的山川风物,还描绘新中国各行业建设的欣欣向荣景象。相较于长安画派山水画的第一代,陕西山水画创作又经历了两代人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第二代、第三代画家们的创作呈现出多维取向的显著特征,在绘画追求、绘画技法、绘画风格等多个方面多有体现。从更高层面而言,这种多样性绘画追求的艺术史价值,还需要艺术家的评论、鉴赏家的品鉴及历史的选择。但其探索却非常可贵,提供了反观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画派 地域画派 山水创作 绘画技法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