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部农村小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感知与理解的绘画分析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文兰
白若微
向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容、数字化技术类型、学习活动类型、情绪和态度6个类目、37个子类目的框架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定量计算各类目占比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概念理解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类型是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类目,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信息化学习概念在所有类目的某些子类目中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理解与家庭ICT资本、信息化学习经验及信息化自我效能感有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要切实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需着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农村家庭ICT基础资源建设等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小学生
学习概念
信息化学习
绘画分析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2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部农村小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感知与理解的绘画分析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文兰
白若微
向双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农村教学点学生数字化学习适应性研究”(课题编号:BCA180086)。
文摘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容、数字化技术类型、学习活动类型、情绪和态度6个类目、37个子类目的框架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定量计算各类目占比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概念理解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类型是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类目,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信息化学习概念在所有类目的某些子类目中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理解与家庭ICT资本、信息化学习经验及信息化自我效能感有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要切实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需着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农村家庭ICT基础资源建设等核心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小学生
学习概念
信息化学习
绘画分析
技术
Keywords
Western China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
Information-based Learning
Drawing Analysis Technolog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2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29,42201256)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WSYS004)资助。
文摘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Keywords
migrant children
“home”
painting analysis
geographic imagination
critical geography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部农村小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感知与理解的绘画分析研究
张文兰
白若微
向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